人格障礙的八大發病機制剖析
任何事物都是遵循一定的社會發展和自然發展規律的,對于人格障礙也是如此。那么,大家是否了解人格障礙的發病機制具體有哪些呢?
人格障礙顯然是異源性的集合體,各類型具有共同的病原因素,現僅對總的發病機制敘述如下:
1.遺傳因素。人格或個性心理特性的某些方面是受遺傳影響的。Shields(1962)的單卵雙生兒研究指出,出生后即分開養育的雙生兒人格測驗記分與在一起生長的相似。可為佐證。另外精神分裂癥譜系研究結果表明,此癥寄養子直系親屬中分裂型人格障礙患病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寄養子直系親屬(10.5%對1.5%),偏執型人格障礙患病率也明顯高于對照組(3.8%對0.7%)。
2.體型。Kretschmer(1936)創立體型與氣質相關學說,但他的結論來自對人格的主觀判斷,沒有實際意義。Sheldon等(1940)應用較準確的測量方法和現代統計技術,他們的研究雖有改進,但并未得出體型與人格間的相關性。
3.精神生物學因素。人格的生物學研究建立在客觀診斷標準和定式檢查基礎上的研究,業已使得人格障礙的評定可信性明顯增加。
按照認知、情感、沖動控制和焦慮調節等四維度,人格障礙可分為4類(Siever等,1991),分別與精神疾病相連,從而形成譜系概念:①認知/知覺障礙與精神分裂癥和古怪類型人格障礙(分裂型)相連;②沖動控制不良和表演類型(邊緣型、反社會型)人格障礙有關;③情感不穩定與重性情感性障礙和另一些表演類型(邊緣型、表演型)人格障礙呈譜性相關;④焦慮/抑郁(指焦慮時伴發行為抑制)則與焦慮性障礙和焦慮類型(回避型)人格障礙聯結。
4.認知/知覺結構障礙 。該障礙在精神疾病表現為思維障礙、精神癥狀和社會隔絕。認知控制的輕微障礙往往以古怪、特殊言語,社會脫離等形式出現。認知/知覺結構是反映一個人對進入的刺激領悟和注意,并根據自己過去經驗予以信息加工,適當選擇反應的能力。分裂型人格障礙和精神分裂癥即屬于此維譜帶的兩極。注意/信息過程的測驗顯示二者有類似的障礙(Kendler等,1981)。眼球運動功能障礙不僅見于慢性精神分裂癥患者及其親屬(Holzman等,1984),亦出現于分裂型人格障礙患者(Siever等,1984),且多與分裂型人格的缺陷癥狀相關。分裂型人格,精神分裂癥患者和其親屬均可發現視或聽注意的損害,如倒行掩蓋試驗、持續操作試驗、感覺閘門試驗等,結果均與缺陷癥狀一致。在精神分裂癥和分裂型人格的血和腦脊液中,多巴胺的代謝產物HVA均增加。
-
盤點形成拖延的四大因素生活當中有很多的人都會有一些拖延癥這樣的癥狀的那么拖延癥給自己的身體帶來的為何也是比較多的也是會嚴重的影響著我們的健康的
-
輕度焦慮癥的自我調節方法其實在我們的身邊有很多的人們都會有一些焦慮癥的癥狀,焦慮癥給我們的身體帶來的危害也是比較多的,特別對于我們的身體來說,焦
-
兩個方法教你如何打開心中的死結!在我們的身邊有很多的人們,看待事物不同,都會有一個要強的心理的,而且總是不能夠打開自己的心扉,解決這樣的辦法,那么你知道
-
理想為何變不成現實其實生活當中有很多的人們,并不知道我們要想追尋的理想到底是什么樣子的理想,在追尋理想的路上,有可能也是滿路的荊棘,滿路的
-
運動有效解決五大心理障礙平時的生活當中,有很多的人們并不知道應該如何正確的做運動,經常做運動能夠保證我們的身體更加的健康,對于我們的生命而言帶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