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社會型人格障礙的特征具有高度攻擊性
反社會型人格障礙的特征最為典型,它是人格障礙中對社會影響最為嚴重的類型,多見于男性,此類人人格障礙的特征是高度的攻擊性,他們嚴重缺乏羞慚感,從來不會從經驗中吸取教訓,只會一味地表現出自己的欲望,不顧及行為的社會影響和對他人所造成的傷害。
反社會型人格障礙的特征
①高度攻擊性
精神病態患者具有高度的沖動性和攻擊,個別也有無攻擊行為的,Cleckley(1941)區分病態人格為兩類,一類為沖動-攻擊型,一類為社會退縮型,Buydeus-Branchey等(1989)發現15歲以前有暴力行為的人到成年較之那些15歲以前無此類行為者易于發生暴力,他們將反社會人格分為具有攻擊型行為和不具有者二類,前一類具有終生發生人身暴力(physical violence)的傾向。
②無羞慚感
傳統認為此類人無羞慚感,缺乏與焦慮相關的自主神經反應(包括皮膚直流電反應)。伴有焦慮和抑郁的反社會人格為“心緒惡劣性精神病態(dysphoric psychopathy)”,這類人與不伴焦慮的反社會人格患者比較,表現智力功能困難,存在自殺觀念,易于激惹,伴發其他神經癥特點,住院時間長,對治療反應不良,他們認為伴發焦慮和抑郁的精神病態可能代表一種特殊的綜合征。
③行為無計劃性
精神病態患者的行為大多受偶然動機,情緒沖動或本能愿望所驅使,缺乏計劃性或預謀。
④社會適應不良
反社會人格障礙常因其行為與公認的社會規范有顯著差異而引人注目,由于對自己的人格缺陷缺乏自知力,不能從經驗中取得教益,因此本癥是一種持久和牢固的適應不良行為的模式。這類人在兒童少年期常有某種情節輕微的反社會行為,如學習成績不良,逃學,違反校紀,反復說謊,偷竊,對抗長者,攻擊人,參與或挑起斗毆等,或曾受學校懲罰或開除等。B.成長后情感膚淺而冷酷,脾氣暴躁,自我控制不良,對人不坦率,缺乏責任感,與人格格不入;缺乏計劃性和目的性,經常更換職務。
反社會型人格障礙患者往往對社會抱有偏見,他們的行為都是臨時想起的,沒有任何可預見性或是計劃性,憑著自己的一時想法就會開始某項行動,而且事后沒有任何自知力,與社會各方面表現出格格不入。
-
盤點形成拖延的四大因素生活當中有很多的人都會有一些拖延癥這樣的癥狀的那么拖延癥給自己的身體帶來的為何也是比較多的也是會嚴重的影響著我們的健康的
-
輕度焦慮癥的自我調節方法其實在我們的身邊有很多的人們都會有一些焦慮癥的癥狀,焦慮癥給我們的身體帶來的危害也是比較多的,特別對于我們的身體來說,焦
-
兩個方法教你如何打開心中的死結!在我們的身邊有很多的人們,看待事物不同,都會有一個要強的心理的,而且總是不能夠打開自己的心扉,解決這樣的辦法,那么你知道
-
理想為何變不成現實其實生活當中有很多的人們,并不知道我們要想追尋的理想到底是什么樣子的理想,在追尋理想的路上,有可能也是滿路的荊棘,滿路的
-
運動有效解決五大心理障礙平時的生活當中,有很多的人們并不知道應該如何正確的做運動,經常做運動能夠保證我們的身體更加的健康,對于我們的生命而言帶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