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不同階段如何看待朋友
我們的周圍不能沒有朋友,但是不同的人生階段交的朋友也不一樣。因為我們在不斷地成熟成長,對于朋友的理解以及選擇上融入了更多附加的因素,往往沒有年少時的那份單純與直接。
那么,不同時期我們是怎樣交朋友的呢?來看看這篇文章,細數我們的成長足跡和陪伴我們的朋友。
一、童年:晴天曬太陽,落雨玩泥巴。
自有記憶起就有小伙伴,童年的我寄住在農村姥姥家,跟鄰近的三個同歲小丫頭常常結伴玩耍,冬天我們就在屋子里,火炕上用撲克牌“烙大餅”,抱著布娃娃分角色過家家;夏天就在大槐樹下蹦格子,要么就背著大人去河邊趟水,用罐頭瓶釣魚蝦。那真是一段快樂的日子啊,晴天曬太陽,落雨玩泥巴。唯一的煩惱就是不喜天黑,每到那個時刻,小伙伴們要各回各家,我總戀戀不舍。
當時我最迷戀的就是姥姥家后面的一小片向日葵,金色的向日葵啊~ 總是向著太陽微笑~每次捉迷藏的時候,我都慌亂地在那片向日葵林里穿梭,想把自己掩藏起來,可是向日葵綠色的筆直的干那么纖細,一棵一棵,間隔分明,所以我轉來轉去覺得不行只好又跑掉去找更隱蔽的地方,有些時候還正在那里焦急地轉圈,就恰好被小伙伴趕來逮個正著,大喝一聲:嘿,看你往哪里跑!
二、少年:寂寞少年讀書時。
少年時代回到父母身邊,結交新的小朋友,那時我酷愛讀書和學習,是個驕傲的、有點不合群的孩子。用心學習考取第一是我生活的主旋律,但對友情的感悟也伴隨了整個少年時代。
當時我最好的伙伴是小c,而小c除我之外還有一個親密伙伴小l,小c是個單純、善良,沒什么原則的女孩。基本上“你對我好我就跟你好”。小l那時就顯出很深的心機,跟我隱約間有點“情敵不相容”的味道。三年級的一次,小l恰好是我的小組長,一次她抓到了我的一個“小辮子”狠狠地罰我抄寫某篇作文n多遍,令我切齒。
初中分班她們二人恰好同班,我另一班。愛玩的她們越發把一心學習成績拔尖的我孤立起來。一度發展到了放學后不等我一起回家的地步,令我倍感傷心。可是我沒有直言相向。我用我的行動去告訴她們:我還是你們的朋友。
每天,如果最后一節課下課早,我就在教室外等她們;如果她們下下課沒有等我就走了我也一聲不吭。這樣過了一段時間,有一天中午,她們的老師因為生氣而懲罰她們,不給下課。我就一直在外面等。
等到整個中午都快過去了,她們才跟解禁似的被放出來,看到教室外的我,驚呆!從此跟我的關系復又變得比較親密了,三人每天一起回家。
那時我就明白了一個道理:友誼也是需要爭取的,用真誠。
三、青年:告訴你我的秘密。
高中和大學階段是漫長青春期中最活躍的一段。男孩女孩在這個階段都有太多的秘密,有時達到自我不堪重負的地步,于是就需要朋友來分享和分擔。關于愛情的,關于性的,關于一切跟青春有關的東西。知心姐姐和知心妹妹應運而生,傾訴與傾聽是我和女友們的日常欄目。
這一階段我以自己的細膩敏感、善解人意在周圍聚集了不少緣深緣淺的朋友,貌似生活豐富多彩,充滿友情關懷。我沉溺于友情,迷信友情,崇拜友情,把朋友看的前所未有的重要。如今回頭審視,那一階段卻是我最脆弱、痛苦、迷茫、空虛的階段。我對朋友的信任和依賴源于我內心的無助,而朋友也確實給予了我心靈的支撐和力量,給了我一定的安全感,伴我度過最艱難的心理時光。為此我感謝她們,也愿回報她們。但,一系列的掙扎后,我也終究明白了,朋友也僅僅是朋友而已,不會是救世主,一切都要靠自己。
四、成年以后:朋友是個模糊的概念。
前幾天我跟大學以來最親密的一個朋友,也就是所謂的閨蜜,吵架了。也不算是吵,但不多的幾句爭執背后積累的是相互深深的不滿。她對我的誤解和批判讓我感到窒息,她長久以來的強勢態度和領導式作風讓我有了被壓迫的感覺和反抗的欲望。
無法抑制的憤怒和委屈讓我控制不住地渾身發抖,也表達了對她的強列不滿。第一次,我感到與朋友溝通無效的無奈和挫敗;既然你執意如此認為,那就這樣吧。如果朋友是這樣的,那就失去了本來的意義。由此我開始重新審視我的友情,思考友情這個命題。
一個朋友對我說:朋友是個模糊的概念。雖然我還不是很懂得朋友的含義,但可以肯定的是,朋友的基礎是相互尊重和平等,是有共同的話題,認同彼此的價值觀和生活態度;朋友跟戀人一樣,有交集,但求同存異,了解、尊重彼此的差異,寬容原則以外的不足。
可見,越是長大,越難交到知心的朋友,因為我們每個人都把自己封鎖起來,不愿意向對方坦誠。這也是交朋友的一個大忌。實際上,有時候我們將人性看得過于復雜,自己學會簡單,那么,周圍的人就簡單了。
-
常曬朋友圈動態的3種心理現在的科技發展也是越來越快了,現在很多人都是有手機或者電腦,而且很多人在旅游的時候,或者在吃東西的時候都會曬出自己的幸福
-
微信群 讓你又愛又恨社交是人的重要屬性,心理學有一種理論叫六度分割理論,通過六個人你可以知道任何的信息,沒有社交機制,你就好像被關進了一個牢
-
內疚需要專業的引導有一天你可能因為傷害了別人而感覺到悶悶不樂,或者因為沒有充分的幫助別人而感覺到無比的內疚,內疚是一種精神上的傷害,這種傷
-
沒有什么煩心事是一句真誠的“謝謝”解決不了的一句簡單的“謝謝“究竟會有多大的魔力?生活中,原本是小事的絕大多數都可以通過簡單的“對不起”,“謝謝你”來解決。人要懂得
-
拒絕別人,就是一種愛自己現實生活中,我們要懂得拒絕。有時候,適當合理的拒絕,也是愛自己的一種表現。不要擔心拒絕別人會讓你產生內疚心理,不要總是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