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什么煩心事是一句真誠的“謝謝”解決不了的
一句簡單的“謝謝“究竟會有多大的魔力?生活中,原本是小事的絕大多數都可以通過簡單的“對不起”,“謝謝你”來解決。人要懂得感恩,要能夠知恩圖報。因為,沒有什么付出是理所當然的,一個人的付出如果被別人理解為是理所當然的,試想這樣的話,下次ta還愿意幫助你嗎?
我今年迷上了艾草包泡腳,五歲的女兒也覺得好玩,要跟我一起用小腳丫“玩”草藥包。有一天,她突發奇想幫我搬板凳,我鄭重地對她說,謝謝你。現在,我一說要泡腳,她立刻幫我搬板凳,我也不厭其煩地對她說謝謝你。
搬板凳與謝謝你,成了一種溫暖的親子交流,同時讓她有了那么一點點要照顧我的責任感。
還有一次,她童言無忌,說了一句特別有趣的話,我摟著她笑得抬不起頭,忍不住親了她一下,說謝謝你。她反問:“媽媽你謝我什么?”“謝謝你帶我這么多快樂。”她非常開心。
從與孩子相處的過程,我發現在親密關系中,謝謝你比我愛你有用。“我愛你”很容易套路話,“我愛你”,“我也愛你”,隨口一說不過腦。謝謝你,卻總會讓人想到,你謝我什么呢,或者我謝你什么呢——我愛你是表達,謝謝你則有思考。
❶
導演李安說,恩愛,恩比愛重。
當愛人成了親人,當孩子一天天長大,親密關系最大的障礙是,大家會慢慢變成這樣一種矛盾體:一方面抱怨自己付出太多,卻收不到對方溫情的反饋;另一方面,也將對方的付出視為理所當然。
我們會在心里劃分區域,這些是你應該做的,那些才是你額外做的。伴侶之間,應該做的事包括陪伴、說情話、做家務,包括性愛、生日禮物、對我的家人好。而父母與子女之間,條目更多。你甚至會發現,在愛與身份的綁架下,幾乎所有的付出都是理所當然的。所以當生活的粗沙一遍遍打磨我們的耐心后,我們會懷疑愛,為什么愛會傷人?為什么我愛的人達不到我的要求?
你身邊一定也有這樣的人,他們對同事如春風一般,對朋友如熱情的沙漠,回到家卻一臉冷漠,一肚子挑剔。
飯局上,太太覺得菜太咸,想把服務員叫來理論一下,丈夫阻止她。太太立刻不滿:“我炒菜多放一點鹽,你都發脾氣,對別人倒是寬容。”
我建議這位丈夫感謝太太的體貼,他不解:這是她應該做的啊,要不怎么當老婆呢!
沒什么付出是理所當然的。好時光并不是一個人創造,而是因為有人參與,你才覺得溫暖。就像美劇《This is us》的臺詞:生活是一幅畫,由每個人繪制。我們在別人的顏色上涂著自己的色彩,以為是一個人的事,最終卻發現大家是一體的,就是這幅畫。
❷
我接觸過一對夫妻,丈夫是IT從業人員,收入高,工作壓力大,太太之前在培訓機構工作,生了雙胞胎以后回家做全職太太。丈夫總覺得太太活得很容易,每天回家抱怨自己壓力大、什么家務都不做。太太懶得跟他吵架,但夫妻關系越來越冷漠。
直到有一天,太太的父母生病,她回老家了。丈夫不得不休年假呆在家里照顧孩子。只過了三天,他就覺得崩潰,世界上最美妙的事原來不是呆在家里,而是出去上班。等太太回來,他長吁一口氣,終于可以交接工作了。他對太太說:“謝謝你,以前我不懂你的辛苦。”太太一下子就哭了。兩人的關系冰釋,只為一句謝謝你。太太這時候才感受到了丈夫的愛,不是那種在親熱的時候,隨口說出來的“我愛你”,而是真的懂了她,才會感謝她。
這位丈夫后來跟我說:“在家帶孩子不僅累,更重要的是枯燥、沒有成就感。好可怕。”他們現在感情很好,他會抽空幫太太做家務,周末也鼓勵太太一個人出去散心,太太在他的感染下,也學會說謝謝了。
所謂舉案齊眉,相敬如賓,描繪的就是這樣美好的畫面吧。
❸
謝謝你,不僅是感恩,同時也是贊美。
我生孩子以后,父母來幫我帶了三年。送他們去車站的時候,我拉著媽媽的手說,謝謝你跟老爸。我媽很開心地說:“你能說出謝謝,說明我們任務完成的不錯,以后就靠你們自己了。”
我辭職的那一次,跟我爸鬧得不愉快,他三天沒理我。到第四天,他來叫我吃飯,我對他說:“老爸,謝謝你。”他愣了一下,忽然一臉自豪地說:“別以為我是老古董,你們年輕人想什么我都知道,去闖吧。”
我不知道他是不是真的理解我,但因為我對他道了謝,似乎就是間接贊美他寬容大度,他不好意思再跟我糾纏。
人是立體的,有突起、有棱角,距離近了,就會產生碰撞與摩擦。
愛讓我們親近,卻不是親密關系惟一的潤滑劑。親密關系最好的潤滑劑是感恩,擁有感恩的心,才能成就健康的親密關系。
在所有感恩的方式里,說“謝謝你”是成本最低,效果最好的。你愿意費盡心思給對方買禮物,卻不愿意真誠地說一句“謝謝你”,因為買禮物的時候,你的姿態是高的,說“謝謝你”時,你的姿態是低的,所以“謝謝你”比送禮物的感恩含金量更高。
很多復雜的問題都有簡單的解決。親人之間的彼此傷害往往可以歸結為一個原因:終究意難平。氣順了,意平了,就什么都好了。多說“謝謝你”,你會發現親人更可愛了,而你,變得強大了。
世上其實本沒有那么多的煩心事。有時候孩子的世界單純美好,另大人羨慕。原因就是孩子們懂得分享懂得付出也懂得及時的感謝。一句“謝謝你”,是自身修養的體現,比大人世界里的送禮物的感恩含金量更高。記住,沒有什么煩心事是一句真誠的“謝謝”解決不了的。
-
常曬朋友圈動態的3種心理現在的科技發展也是越來越快了,現在很多人都是有手機或者電腦,而且很多人在旅游的時候,或者在吃東西的時候都會曬出自己的幸福
-
微信群 讓你又愛又恨社交是人的重要屬性,心理學有一種理論叫六度分割理論,通過六個人你可以知道任何的信息,沒有社交機制,你就好像被關進了一個牢
-
內疚需要專業的引導有一天你可能因為傷害了別人而感覺到悶悶不樂,或者因為沒有充分的幫助別人而感覺到無比的內疚,內疚是一種精神上的傷害,這種傷
-
沒有什么煩心事是一句真誠的“謝謝”解決不了的一句簡單的“謝謝“究竟會有多大的魔力?生活中,原本是小事的絕大多數都可以通過簡單的“對不起”,“謝謝你”來解決。人要懂得
-
拒絕別人,就是一種愛自己現實生活中,我們要懂得拒絕。有時候,適當合理的拒絕,也是愛自己的一種表現。不要擔心拒絕別人會讓你產生內疚心理,不要總是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