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比較不容易跟人交朋友
在很多人眼里,中國人是非常含蓄的人,他們在生活中比較害羞,相比與其他的外國人,中國人比較不容易和人交朋友,這也造成中國人在外國人里面產生了很多不一樣的印象,那么中國人真的不善于交朋友嗎,中國人真的是比較含蓄的嗎。
據《2007年零點中印居民溝通指數報告》顯示,中國人平均每月結識1個新朋友,其中四成人一個月內沒有結識過新的朋友,44.6%的人結識不到3個人,而一個月能結識4—10人,真正做到廣交朋友的人還不足5%。
蘇州榮格心理咨詢中心高級督導王國榮告訴《生命時報》記者,很多中國人不擅長交朋友主要有4個原因。首先,這源于國人內心的封閉,這一性格又與內斂的民族習俗有關,這使得大家很難走進彼此的心靈,無形之中就拒朋友于千里之外了。其次,人與人之間缺乏信任,使人們在交友時表現得過于謹慎,誰都不愿邁出第一步,更不愿保持親密的關系。再次,國人過于講究禮儀、規則,比如“男女授受不親”、“君子不重不為”等,而有時候,一些“不太嚴肅”的交友方式,比如拍拍對方的肩膀,或開個無傷大雅的小玩笑,反倒更能拉近彼此的距離。最后就是不夠自信,生怕在交往過程中暴露自己的缺點,從而對陌生人產生抗拒的心理。
缺朋友不僅意味著少了個能說話的人、少了條出路,還可能影響人的健康。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少、關系淡漠,還會影響社會的創造力,并使社會越來越“孤獨”。那么,怎樣才能交到朋友呢?平日里很喜歡結交朋友的王國榮告訴記者這樣一件趣事:他在美國旅游時遇到了一位年輕女士,閑聊中發現,這位女士是位猶太人,王國榮就馬上用希伯來語問候她,并與這位女士合唱了一首希伯來語老歌,迅速拉近了兩人的心理距離。分別時,雙方欣然互留了電話和電子郵箱。“你看,交朋友就是這么簡單。”王國榮告訴記者,要想交朋友,需要牢記下面5個要素。
1.真誠。交朋友首先要“重情誼,輕利益”,態度要真摯誠懇,玩心機、耍滑頭是萬萬不可的。朋友間要平等,不能只交“有用的人”或將朋友分“檔次”。
2.自然。在初識一個人時,不論是交談還是贊美,都不能刻意做作,自然的表達才能增進友情。
3.經營。友誼需要經營,一旦決定與人為友,就要花時間和精力維護。周末去咖啡館聊聊近況,節日里送一個親手做的小禮物等,都會讓你們之間的關系迅速地由“認識”上升到“友誼”。
4.犧牲。每個人都有缺點,在交往中,難免會遇到矛盾、誤會、爭吵和沖突,這是對友誼的考驗。此時要懂得犧牲和讓步,保護對方的自尊心,不要用語言傷害對方,也別做讓人難過的事。
5.謹慎。“濫交友”比“不交友”更可怕。交友一定要學會選擇,記住,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夠成為你的好友。如果不加選擇地濫交朋友,必然會受到傷害,反而會挫傷交往的熱情和動機。因此,如果不慎結交了不好的朋友,一定要學會拒絕,學會保護自己。
這就是現在很多國人的特點了,你現在也是不是覺得國人是非常的害羞含蓄的呢,其實在很多人眼中國人也并不是這樣的,他們在生活中是非常熱情好客的,只是在行動上的表現沒有那么明顯而已。
-
常曬朋友圈動態的3種心理現在的科技發展也是越來越快了,現在很多人都是有手機或者電腦,而且很多人在旅游的時候,或者在吃東西的時候都會曬出自己的幸福
-
微信群 讓你又愛又恨社交是人的重要屬性,心理學有一種理論叫六度分割理論,通過六個人你可以知道任何的信息,沒有社交機制,你就好像被關進了一個牢
-
內疚需要專業的引導有一天你可能因為傷害了別人而感覺到悶悶不樂,或者因為沒有充分的幫助別人而感覺到無比的內疚,內疚是一種精神上的傷害,這種傷
-
沒有什么煩心事是一句真誠的“謝謝”解決不了的一句簡單的“謝謝“究竟會有多大的魔力?生活中,原本是小事的絕大多數都可以通過簡單的“對不起”,“謝謝你”來解決。人要懂得
-
拒絕別人,就是一種愛自己現實生活中,我們要懂得拒絕。有時候,適當合理的拒絕,也是愛自己的一種表現。不要擔心拒絕別人會讓你產生內疚心理,不要總是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