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極度自戀的人沒有朋友
很多人會發現,那些在生活中過度自戀的人來說,朋友是很少的,但是為什么極度自戀的人會沒有朋友呢,也許這些解釋可以告訴你了,下面就;來具體的看看吧。
壹心理的作者群里正好在討論“自戀者”這個話題,另一位咨詢師正好在給我刷新關于所謂“過來人婊”的知識,正好又有一位朋友跟我聊起他遇到的讓他不爽的人的事。既然能量如此集中,就來刷一篇關于極度自戀人格的相關問題。
其實自戀是個很好的特質,只要控制在合理的范圍內能給人增強自信、樂觀堅強、相信自己是自己造物主的強人。但是通常我們說起自戀來,都是帶有貶義的,其實自戀過了界就招人煩了。比如漂亮姑娘偶爾秀自拍,你身上有的特質你自戀下觀眾們是喜聞樂見的,但如果自身沒有這個特質還要秀,一般人看見可能就會覺得眼睛疼,當然人家也不會干擾你去做自己。但如果這種特質發展到夸大、排異的時候,就開始招人煩了。
比如我朋友跟我提起的,他在創業期間遇見這樣一位女士,由于職業經歷還算不錯,就總是一副她是專家的心態來指導他一個大男人的工作,一開始他還真被對方是專家的氣勢給唬住了,在很長一段時間請她吃飯主動要求被指導,可時間久了,發現對方壓根不能解決實際問題,所有的所謂指導都只是停留在夸夸其談的階段,她東拉西扯的介紹了一堆所謂的資深人脈,也無非是臨時搭的班子,自然對實際問題沒有任何幫助。
“其實這也就算了,我也不跟一個女人計較。”朋友接著抱怨:“但你不知道,她那副頤指氣使的樣子,仿佛我就是一傻逼!”
“那現在你們的關系呢?”我挺同情我這個很性情中人又有點小自卑的兄弟。
“表面文章唄。還得經常被她的自拍照刷屏,你要長得漂亮點我就忍了。秀完自拍還秀智商、秀業績、秀自己的富足生活。你有錢你還天天秀淘寶買的衣服干什么?受不了就給屏蔽了!”
“恭喜你解脫了。”
“哪有啊?上回業務上的事情又坐下來開會,我發覺她眼睛紅紅的,就嘴賤問了一句,結果她把我當成藍顏知己了,說了一堆她在婚姻里的付出和回報的不對等,我真覺得她太具有奉獻精神了!當時聽得我都差點想找她老公評理去。”
“結果呢?”
“結果當天開完會我同情心泛濫送她出大樓,樓底下遇見了來接她的老公。她雖然半推半就的但還是高興了,可把我給堵壞了!矮媽呀,她老公那個看不起人的樣子,吹牛的能力比她還強十倍都不止。那以后再也沒理過她!”
以前的文章有提到過,如果一個人在兒時自己的需求不被父母看見、關注或者回應,甚至以否定、轉移、評判的方法處理,長大后就會使出種種招數求得更多人的關注。有可能這個人的父母就是極度自戀的人才會要求孩子都按自己的安排來。由于一直以來,這個人在成長過程中的內心需求和痛苦都未被合理關注,父母也許只關心成績等外在滿足父母需要的內容,在感受不到安全感的前提下,他們便把父母需要的面具帶在了自己的臉上,通過表演將面具通過二十三十年內化成自己。簡而言之,小時候不被父母看見,長大了就要全世界都看見。所以會顯示出過份的自信,并通過打擊別人來體現自己的成就,在公眾場合體現自己的與眾不同,并經常以“過來人”的身份去給別人建議和指導,但對別人又缺乏同理心和同情心。但這樣的人往往在親密關系中,會樂于扮演為家庭犧牲的那個人,他們用這樣的愛的方式來獲取對方的關注,而往往越是缺愛的人就會遇到另一個缺愛的人,于是在一段關系中,兩個極度自戀者就會相互折磨。
確實在很多情況下,一些極度自戀的人真的是沒有朋友的,朋友的獲得是非常的不容易的,所以我們在生活中一定要注意,千萬不要讓自己太過于自戀。
-
常曬朋友圈動態的3種心理現在的科技發展也是越來越快了,現在很多人都是有手機或者電腦,而且很多人在旅游的時候,或者在吃東西的時候都會曬出自己的幸福
-
微信群 讓你又愛又恨社交是人的重要屬性,心理學有一種理論叫六度分割理論,通過六個人你可以知道任何的信息,沒有社交機制,你就好像被關進了一個牢
-
內疚需要專業的引導有一天你可能因為傷害了別人而感覺到悶悶不樂,或者因為沒有充分的幫助別人而感覺到無比的內疚,內疚是一種精神上的傷害,這種傷
-
沒有什么煩心事是一句真誠的“謝謝”解決不了的一句簡單的“謝謝“究竟會有多大的魔力?生活中,原本是小事的絕大多數都可以通過簡單的“對不起”,“謝謝你”來解決。人要懂得
-
拒絕別人,就是一種愛自己現實生活中,我們要懂得拒絕。有時候,適當合理的拒絕,也是愛自己的一種表現。不要擔心拒絕別人會讓你產生內疚心理,不要總是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