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戀其實是自戀
盡管“網戀”一詞在學術界還有一定的分歧和爭議,但在現實生活中早已“深入人心”:即網民通過互聯網絡談戀愛。在一個搜索引擎內輸入“網戀”一詞,各種信息洶涌而來。那么究竟如何理解“網戀”現象呢?筆者認為,今天的虛擬世界中,多數不健康的網戀都是自戀的表現。
這一觀點可以從法國思想家拉康的理論中找到依據。雅克·拉康是法國思想家、精神分析學家,他提出了著名的“鏡像階段”理論。6—18個月大的孩子在鏡子前面,剛開始會把鏡中的孩子指認為另外一個孩子,這時孩子還無法辨識自己的鏡中像。后來,隨著長大,孩子認出了自己鏡中的形象:“那就是我!”這一刻,孩子心中充滿了狂喜。在拉康看來,鏡前的孩子在此過程中,包含了雙重的錯誤識別:當他把自己鏡中像指認為另一個孩子的時候,是將“自我”指認成“他人”;而當將鏡中像認作自己時,他又將光影的幻象當成了真實———混淆了真實與虛構,并由此對自己的鏡像開始了終生的迷戀。
拉康進一步認為,形成“鏡像階段”的前提,是匱乏的出現、對匱乏的想像性否認和欲望的產生。人類有一個漫長的嬰幼兒期,在此期間孩子無法自主身體,不能整體地感知和把握自己的身體,與外界發生聯系惟一的途徑是視覺。孩子在鏡前舉手投足,“牽動”自己的鏡中像,獲得了一種掌控自我和他人的幻覺———對于一個行為無法自主的孩子來說,那是一份空前的權力。
在節奏日益加快的今天,現實中的人際關系日漸疏離,個人如一葉扁舟,容易迷失在人群的汪洋大海。這是一種匱乏出現、而欲望卻沒減少的狀況。互聯網絡的出現,恰恰提供給人們一面“鏡子”,使人們有機會去跟別人交流,彌補現實的缺憾,隨著交流的增加,網友雙方的好感也越發強烈,似乎久違了的對自己美好的觀感“召之即來”,足不出戶就把這種感覺掌控在自己的手中。“愛你就等于愛自己”的狀態出現了。對于現代社會的個體而言,這同樣是一份空前的權力。
但同時,在網戀的過程中,網民會有一個類似于“鏡像階段”的錯誤認識:將“網”中之像認為是真實之像、自己喜歡之像,混淆了真實和虛幻的區別。
在相當程度上,網戀就是網民雙方沉浸在那種發現自己被接納,發現自己的“鏡中像”的過程。在一般的網戀階段,網民雙方也具有現實戀愛的很多特征,比如深入的溝通和了解、生理上的喚起,以及相互珍惜的責任感等等。這種感情持續一段時間后,就自然想見面了。但就像多數網民經歷過的那樣,見面往往意味著關系的終結。這是因為,未見面之前雙方深深“愛”著自己心目中的那個人,愛著自己建構出來的理想中的他(她),其實,就是愛著自己;見面之后,發現對方不是“自己”了。
綜上,筆者認為把網絡當成一種相識的工具是可取的,但真正的愛情可能還是要走到傳統的“老路”上。▲
-
孩子有網癮該怎么解決現在的生活節奏也是越來越快了,我們都知道在生活中每個家庭里面都可以練舞,會有手機和電腦的,而且電腦也是家中必不可少的,可
-
心理壓力大 不妨多吃這3種食物在現在這個生活中大家都知道,可能很多人都會存在一些各種各樣的壓力,因為現在生活節奏也是越來越快了,尤其是對于一些女性來說
-
電子游戲對孩子成長的利弊該讓孩子接觸電腦嗎,這是很多人都想問的問題,但是這個問題卻是非常難回答的問題,家長擔心孩子玩游戲耽誤了學習,但是不給孩子
-
如何緩解變態購物心理呢購物逛街是眾多女性特別喜愛的,本來是一種普通的事情,但現實生活中卻出現一種有瘋狂購物的表現,特別是見到自己非常喜歡的就會
-
5個方法幫孩子擺脫網癮網絡的普及的確為我們的生活和工作帶來很大的便利,但是,不少成年人甚至是孩子卻陷入了網癮的怪圈中,如果家長發現自己的孩子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