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成網癮青少年對父母有敵對情緒
有網癮少年容易出現(xiàn)暴力傾向
據(jù)廣州團市委去年開展的一次青少年上網情況調查顯示,網絡成癮在廣州青少年中的比例超過12.8%,特別是網絡游戲,75%的青少年網民玩網絡游戲。
近日,服務臺的心理和社工專業(yè)志愿者電話回訪了159個網癮求助案主。據(jù)悉,九成網癮青少年對父母有敵視情緒,還有九成家長反映孩子無心向學。近三成家長反映孩子還有行為偏差傾向,如聚眾鬧事、偷竊、賭博、傷害他人等,更有家屬反映孩子有吸食精神成癮性藥物的行為。
“幾乎每一個接受電話回訪的家長都會說相同的一句話:孩子不與父母溝通。”參與電話回訪的社工專業(yè)志愿者阿燕說:“沉默抵抗父母的管教是網癮青少年或者有網癮傾向孩子共同的行為表現(xiàn),比例占到了九成,和父母的敵對傾向發(fā)展下去很多孩子會出現(xiàn)暴力傾向。”
孩子背后折射出家庭問題
在接受回訪的159個個案中,154個是家長打來的。“問題孩子背后往往都有一個問題的家庭,孩子的網癮行為很多是對現(xiàn)實家庭的逃避。”12355服務臺心理咨詢專家、白云心理醫(yī)院副主任醫(yī)師張延赤說,“家庭氛圍不良,孩子往往變得自卑、內向,常會到虛擬世界中尋找精神依托和成就感。”
據(jù)最新的一份網癮青少年調查,46%的網癮少年在童年期有過重大生活事件的創(chuàng)傷。“他們的心理發(fā)育在某種程度上已經受損,缺乏安全感和信任感,缺乏與人建立親密關系的能力,成為以后形成網癮的重大隱患。”張延赤告訴記者,“有的網癮青少年的家庭條件也相當不錯,但是父母的過分關注、溺愛和干涉保護,也會讓叛逆的孩子逃避在網絡從而屏蔽和父母的交往。”
典型個案
12歲仔不讓上網就打人
花都的劉小姐來電說:“我兒子12歲,不愛讀書,每天只想著上網,如果不讓他上網,他就大發(fā)脾氣,掄起拳頭就想打人,我已經沒辦法教了,請熱線幫幫我。”熱線工作人員了解到,劉小姐的孩子才12歲,但是迷戀上網已經有好幾年了,并且有愈演愈烈的趨勢,以前家長阻止他上網,他只是生生悶氣;現(xiàn)在阻止他上網,他就掄起拳頭要打人,并叫喊著長大后要拿刀砍死父母,然后就一個多月不和父母說話。
14歲女上課時間“暴走”
家住海珠區(qū)燕子崗的王女士來電說:女兒今年14歲,很不聽話,做事經常丟三落四的,有時候我們教育她,她還會兇我們。現(xiàn)在我們都不敢回家了,因為她向我們要東西沒要到的話,她就會把家里鬧得翻天覆地的,非常叛逆,我們夫妻都快被她逼死了,上課就到處走,好像完全失控的,老師都停過她很多次學了,我們都沒臉見老師,經常用粗口罵我們,我們現(xiàn)在應該怎么辦啊!
花季少女泡網吧還吸毒
廣東電白的林先生來電說:“我表妹14歲本來上初二,可她現(xiàn)在不上學,經常去逛夜街,學人抽煙,天天和別人去網吧、混酒吧,和別人去酒店開房吃K粉等,經常出去幾天都不回家,回來當父母是死的,家人沒辦法教導她了。”熱線工作人員在了解到相關情況后,多次嘗試聯(lián)系林先生的表妹都沒成功。林先生說現(xiàn)在不知道有沒有相關的機構能管教像他表妹這樣的孩子,如果有的話他們全家人都想把表妹送過去,家里人實在是管不了了。
專家說法
父母教育不應居高臨下
白云心理醫(yī)院網癮中心心理醫(yī)生楊育峰表示,造成網癮青少年對父母產生敵視情緒主要原因是是父母不放權,對孩子管教得太嚴太死,或者是太寵溺孩子。青少年處于青春期自我意識開始形成,開始要求獨立,自己做決定。但是父母不放權,很大程度上造成青少年的叛逆心理。
該中心心理醫(yī)生汪志安指出,家長對待青少年的叛逆,不應該是走在孩子前面,以居高臨下的態(tài)度教育孩子,而是應該與孩子處于同等的高度,或者是走在孩子的后面,必要的時候給他們提供指引。
-
孩子有網癮該怎么解決現(xiàn)在的生活節(jié)奏也是越來越快了,我們都知道在生活中每個家庭里面都可以練舞,會有手機和電腦的,而且電腦也是家中必不可少的,可
-
心理壓力大 不妨多吃這3種食物在現(xiàn)在這個生活中大家都知道,可能很多人都會存在一些各種各樣的壓力,因為現(xiàn)在生活節(jié)奏也是越來越快了,尤其是對于一些女性來說
-
電子游戲對孩子成長的利弊該讓孩子接觸電腦嗎,這是很多人都想問的問題,但是這個問題卻是非常難回答的問題,家長擔心孩子玩游戲耽誤了學習,但是不給孩子
-
如何緩解變態(tài)購物心理呢購物逛街是眾多女性特別喜愛的,本來是一種普通的事情,但現(xiàn)實生活中卻出現(xiàn)一種有瘋狂購物的表現(xiàn),特別是見到自己非常喜歡的就會
-
5個方法幫孩子擺脫網癮網絡的普及的確為我們的生活和工作帶來很大的便利,但是,不少成年人甚至是孩子卻陷入了網癮的怪圈中,如果家長發(fā)現(xiàn)自己的孩子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