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網”情深者,悠著點
網絡,已進入了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前幾年老朋友見面最時髦的問候語是“發了嗎”,而時下最時髦的問候語當數“上網了嗎”。對跨入新千年的中國人來講,上網,無疑成為最能撩人心弦的時尚。據悉,我國目前上網用戶人數已激增到1000多萬,一些專門提供上網服務的網吧在各大城市的街頭巷尾一夜間冒出許多,各種“網事”諸如網上查信息、下軟件、聊天、娛樂、通訊、旅游、購物、炒股、征婚等等,如火如荼。
網絡為人類全方位變換生存、生活狀態提供了充分的可能性,它的繁榮使一群“新人類”——網蟲應運而生。以嗜好劃分,網蟲可粗分為若干子類型,如“走馬觀花”型——頻頻點擊各種社會、科技、文化信息;“不甘寂寞”型——接二連三發布電子郵件;“玩物喪志”型——熱衷網上博弈和電子游戲;“喋喋不休”型——泡聊天室的“嘴力”勞動者;“望梅止渴”型——瘋狂進行時裝觀摩、旅游購物等。以上網水平而論,網蟲又有準蟲級、爬蟲級、小蟲級、大蟲級、飛蟲級之分。
在濟南市舜玉小區的佳豐網吧,筆者發現,前來泡吧的多為大、中學生和年輕的工薪族。時值周日下午,筆者在此隨意敲開網易聊天室,發現在線人數為14449人,最高在線人數達18410人。一位網蟲告訴我,這一記錄每隔幾天就會被刷新,許多熱門的子聊天室像“一見鐘情”、“牽手”、“情人對對聊”等一般要午夜后才有機會敲“開門”。位于濟南市佛山苑小區的新世紀網吧,由于實行24小時營業和雙休日通宵價12元等優惠措施,雙休日及平時每天下午5點后,這里注往“蟲”滿為患。筆者注意到,來此泡吧的大部分網蟲多是一頭鉆進聊天室里神侃。在位于山師大校內的恒久網吧,負責人許先生告訴筆者,現在每天約有100多位大學生來此上網,主要活動是發郵件、查信息、聊天、瀏覽時尚新聞等。
由于相對較高的上網費用,經常出入網吧的在校學生只能算是準蟲級或爬蟲級網蟲,真正稱得上專業網蟲的則是那些通過單位或個人的電腦上網的人,他們往往有充足的工作機會或業余時間在網上漫游。在與他們交談中,筆者了解到他們都有過一氣兒在網上溜達通宵乃至24小時的經歷,至于在線四五個小時則是常有的事。問及感受時,多數人認為只要一坐在電腦前就感覺時間好像過得特別快。除非一個人什么愛好都沒有,否則他總會在網上找到一種或幾種打發時間的合適方式。下棋的可以找到對手,聊天的可以找到知音,趕時髦的可以搜索到各地時尚,看書查信息的更會有小魚入海的感覺。總之,網絡所提供的虛擬時空、浩瀚信息和快捷交流方式成為網蟲生存繁衍的助長劑,難怪那么多原本是“電腦盲”的人去過幾次網吧后竟變得一“網”情深起來。
福兮,禍之所伏。上網,盡管在改善工作手段、提高生活質量、豐富生存方式上功不可沒,但長時間無節制地在網上游蕩、聊天,對網蟲的身心健康而言,卻潛伏著意想不到的危害。
1.“因特網狂躁癥” 由于訪問特定網站遭遇“交通阻塞”,或是在沒有網址的情況下搜尋特定信息耗費大量寶貴時間而造成的上網者情緒狂躁被稱為“因特網狂躁癥”。一項對500個經常上網的英國網蟲的抽樣調查表明,1/3的人承認上網后感到煩躁和惱火。另一項調查表明,83%接受調查的網絡管理員表示,用戶經常會由于電腦或網絡出現問題而導致暴力行為,如摔壞鍵盤和鼠標,損壞顯示器等。
如何防止“因特網狂躁癥”?建議:上網時保持舒適的坐姿;上網期間定期離開電腦休息活動,定期做眼保健操;飲食從從容容,吃飯馬虎不僅傷胃,還會加劇神經緊張;網絡速度太慢時,不要盯著桌面傻等,此時不妨干點別的事,以分散注意力;如果遭遇“交通擁擠”,不妨換個時間再去訪問目的站點。
2.“電子郵件厭惡癥” 頻繁的電子郵件會使人感到疲憊不堪、工作效率低下。加拿大精神健康協會資助的一項調查指出,每天一上班要處理十幾個乃至幾十個電子郵件的工作人員會感到情緒緊張、工作壓力大增,他們不知道如何去管理像潮水一樣涌來的信息,感到自己在被工作和信息牽著鼻子走,成了信息的奴隸,進而對電子郵件本能地產生抵觸和厭惡情緒。長此以往,人們極易失去自信心和自我放松的能力,內分泌亦會失去平衡,嚴重者會導致精神抑郁癥和心臟病。
在我國,由于辦公自動化和電子商務尚不如西方那么紅火,現在國內網蟲還以收到更多的電子郵件為時髦。從未雨綢繆的角度著想,至少現在的初級網蟲們應該做好心理準備,以免將來被繁瑣信息所困擾。
3.“上網成癮癥” 無節制地花費大量時間和精力在因持網上持續聊天、瀏覽,導致一些“網癡”沉湎于網上生活而無法自拔。由于對網絡生活的過分迷戀和依賴,使“網癡”在現實生活中表現出各種行為異常、心理障礙和交感神經部分失調(如上網時精神亢奮、下網后情緒低落、社會活動減少、大量吸煙嗜酒和濫用藥物、自我評價能力下降、生物鐘紊亂、思維遲緩、食欲下降、有自殺意念和行為、寧可拋棄學業事業甚至家庭也要與網絡相依為命等),即是“上網成癮癥”。專家估計,美國目前已有80萬人成為網上癮君子。他們中有31%的人每周上網時間超過70個小時,其中7%的人竟在100小時以上。上網成癮后,他們往往變得孤獨而不合群,不想尋找職業,個人財政瀕臨破產。
不見其人不聞其聲的網上聊天改變了人類傳統的交流方式,作為一種對現實生活的補充,這種方式對心理健康也是一種很好的調適,但如果過分依賴網絡交流、藉網絡生存以逃避現實,網蟲的心理障礙就會更趨嚴重。在此,有必要向網蟲和準網蟲們提個醒:自覺控制上網時間;網上交際不能代替現實生* 鈧械?a href='http://www.wwwby29.com/xl/rjxz/sjbd/' target='_blank'>人際交往?必須保持與周圍人員的正常交往;有心理障礙的人最好不要上網尋求安慰,還是應求助于心理醫生。
鑒于網絡與電腦間的親和關系,以往醫學界發現的由電腦引發的所有病癥,如電腦身心失調癥、電腦狂暴癥、肱骨外上髁炎、腕管綜合征、電腦疲勞綜合征等等,在網蟲身上會更易發生,這是每一位業已“觸網”或即將“觸網”的人都應引起重視的。切不可自傳年輕,有旺盛的體力和精力,網上沖浪時一意孤行。我們所希望的亦是我們所爭取的是——人類與網絡健康同行!
網絡為人類全方位變換生存、生活狀態提供了充分的可能性,它的繁榮使一群“新人類”——網蟲應運而生。以嗜好劃分,網蟲可粗分為若干子類型,如“走馬觀花”型——頻頻點擊各種社會、科技、文化信息;“不甘寂寞”型——接二連三發布電子郵件;“玩物喪志”型——熱衷網上博弈和電子游戲;“喋喋不休”型——泡聊天室的“嘴力”勞動者;“望梅止渴”型——瘋狂進行時裝觀摩、旅游購物等。以上網水平而論,網蟲又有準蟲級、爬蟲級、小蟲級、大蟲級、飛蟲級之分。
在濟南市舜玉小區的佳豐網吧,筆者發現,前來泡吧的多為大、中學生和年輕的工薪族。時值周日下午,筆者在此隨意敲開網易聊天室,發現在線人數為14449人,最高在線人數達18410人。一位網蟲告訴我,這一記錄每隔幾天就會被刷新,許多熱門的子聊天室像“一見鐘情”、“牽手”、“情人對對聊”等一般要午夜后才有機會敲“開門”。位于濟南市佛山苑小區的新世紀網吧,由于實行24小時營業和雙休日通宵價12元等優惠措施,雙休日及平時每天下午5點后,這里注往“蟲”滿為患。筆者注意到,來此泡吧的大部分網蟲多是一頭鉆進聊天室里神侃。在位于山師大校內的恒久網吧,負責人許先生告訴筆者,現在每天約有100多位大學生來此上網,主要活動是發郵件、查信息、聊天、瀏覽時尚新聞等。
由于相對較高的上網費用,經常出入網吧的在校學生只能算是準蟲級或爬蟲級網蟲,真正稱得上專業網蟲的則是那些通過單位或個人的電腦上網的人,他們往往有充足的工作機會或業余時間在網上漫游。在與他們交談中,筆者了解到他們都有過一氣兒在網上溜達通宵乃至24小時的經歷,至于在線四五個小時則是常有的事。問及感受時,多數人認為只要一坐在電腦前就感覺時間好像過得特別快。除非一個人什么愛好都沒有,否則他總會在網上找到一種或幾種打發時間的合適方式。下棋的可以找到對手,聊天的可以找到知音,趕時髦的可以搜索到各地時尚,看書查信息的更會有小魚入海的感覺。總之,網絡所提供的虛擬時空、浩瀚信息和快捷交流方式成為網蟲生存繁衍的助長劑,難怪那么多原本是“電腦盲”的人去過幾次網吧后竟變得一“網”情深起來。
福兮,禍之所伏。上網,盡管在改善工作手段、提高生活質量、豐富生存方式上功不可沒,但長時間無節制地在網上游蕩、聊天,對網蟲的身心健康而言,卻潛伏著意想不到的危害。
1.“因特網狂躁癥” 由于訪問特定網站遭遇“交通阻塞”,或是在沒有網址的情況下搜尋特定信息耗費大量寶貴時間而造成的上網者情緒狂躁被稱為“因特網狂躁癥”。一項對500個經常上網的英國網蟲的抽樣調查表明,1/3的人承認上網后感到煩躁和惱火。另一項調查表明,83%接受調查的網絡管理員表示,用戶經常會由于電腦或網絡出現問題而導致暴力行為,如摔壞鍵盤和鼠標,損壞顯示器等。
如何防止“因特網狂躁癥”?建議:上網時保持舒適的坐姿;上網期間定期離開電腦休息活動,定期做眼保健操;飲食從從容容,吃飯馬虎不僅傷胃,還會加劇神經緊張;網絡速度太慢時,不要盯著桌面傻等,此時不妨干點別的事,以分散注意力;如果遭遇“交通擁擠”,不妨換個時間再去訪問目的站點。
2.“電子郵件厭惡癥” 頻繁的電子郵件會使人感到疲憊不堪、工作效率低下。加拿大精神健康協會資助的一項調查指出,每天一上班要處理十幾個乃至幾十個電子郵件的工作人員會感到情緒緊張、工作壓力大增,他們不知道如何去管理像潮水一樣涌來的信息,感到自己在被工作和信息牽著鼻子走,成了信息的奴隸,進而對電子郵件本能地產生抵觸和厭惡情緒。長此以往,人們極易失去自信心和自我放松的能力,內分泌亦會失去平衡,嚴重者會導致精神抑郁癥和心臟病。
在我國,由于辦公自動化和電子商務尚不如西方那么紅火,現在國內網蟲還以收到更多的電子郵件為時髦。從未雨綢繆的角度著想,至少現在的初級網蟲們應該做好心理準備,以免將來被繁瑣信息所困擾。
3.“上網成癮癥” 無節制地花費大量時間和精力在因持網上持續聊天、瀏覽,導致一些“網癡”沉湎于網上生活而無法自拔。由于對網絡生活的過分迷戀和依賴,使“網癡”在現實生活中表現出各種行為異常、心理障礙和交感神經部分失調(如上網時精神亢奮、下網后情緒低落、社會活動減少、大量吸煙嗜酒和濫用藥物、自我評價能力下降、生物鐘紊亂、思維遲緩、食欲下降、有自殺意念和行為、寧可拋棄學業事業甚至家庭也要與網絡相依為命等),即是“上網成癮癥”。專家估計,美國目前已有80萬人成為網上癮君子。他們中有31%的人每周上網時間超過70個小時,其中7%的人竟在100小時以上。上網成癮后,他們往往變得孤獨而不合群,不想尋找職業,個人財政瀕臨破產。
不見其人不聞其聲的網上聊天改變了人類傳統的交流方式,作為一種對現實生活的補充,這種方式對心理健康也是一種很好的調適,但如果過分依賴網絡交流、藉網絡生存以逃避現實,網蟲的心理障礙就會更趨嚴重。在此,有必要向網蟲和準網蟲們提個醒:自覺控制上網時間;網上交際不能代替現實生* 鈧械?a href='http://www.wwwby29.com/xl/rjxz/sjbd/' target='_blank'>人際交往?必須保持與周圍人員的正常交往;有心理障礙的人最好不要上網尋求安慰,還是應求助于心理醫生。
鑒于網絡與電腦間的親和關系,以往醫學界發現的由電腦引發的所有病癥,如電腦身心失調癥、電腦狂暴癥、肱骨外上髁炎、腕管綜合征、電腦疲勞綜合征等等,在網蟲身上會更易發生,這是每一位業已“觸網”或即將“觸網”的人都應引起重視的。切不可自傳年輕,有旺盛的體力和精力,網上沖浪時一意孤行。我們所希望的亦是我們所爭取的是——人類與網絡健康同行!
相關文章
-
孩子有網癮該怎么解決現在的生活節奏也是越來越快了,我們都知道在生活中每個家庭里面都可以練舞,會有手機和電腦的,而且電腦也是家中必不可少的,可
-
心理壓力大 不妨多吃這3種食物在現在這個生活中大家都知道,可能很多人都會存在一些各種各樣的壓力,因為現在生活節奏也是越來越快了,尤其是對于一些女性來說
-
電子游戲對孩子成長的利弊該讓孩子接觸電腦嗎,這是很多人都想問的問題,但是這個問題卻是非常難回答的問題,家長擔心孩子玩游戲耽誤了學習,但是不給孩子
-
如何緩解變態購物心理呢購物逛街是眾多女性特別喜愛的,本來是一種普通的事情,但現實生活中卻出現一種有瘋狂購物的表現,特別是見到自己非常喜歡的就會
-
5個方法幫孩子擺脫網癮網絡的普及的確為我們的生活和工作帶來很大的便利,但是,不少成年人甚至是孩子卻陷入了網癮的怪圈中,如果家長發現自己的孩子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