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癮=精神病”引質疑 6小時病程標準不靠譜
我國首部《網絡成癮臨床診斷標準》,將網絡成癮納入精神病范疇,并明確5種上癮癥狀及“6小時”病程標準(平均每日連續使用網絡時間達到或超過6個小時)。標準一出,將部分網癮人群劃入了精神病的范疇,引發了大量網民的口誅筆伐。
11月24日,針對各類質疑,記者采訪了醫學、法律工作者,他們對此提出各自的見解。
質疑一 “6小時”病程標準不靠譜
《網絡成癮臨床診斷標準》中明確注明:“網絡成癮的病程標準為平均每日連續使用網絡時間達到或超過6個小時”,這成了大量網友質疑的焦點之一,因為目前每日上網超過6小時者大有人在,甚至成為部分人群的常態。
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心理門診主任劉盈指出,在做網絡成癮診斷的時候是有嚴格指征的,需要將個體心理及身體癥狀、影響社會功能的程度、病程時間因素等綜合考慮后,再做診斷。無論是標準制定者,還是對照標準自診者,單揪住時間來做參照都是不科學的。
質疑二 網癮=精神病是否太輕率?
有網友提出,把網絡成癮劃定到精神疾病的范圍太草率了,而且會將網絡成癮妖魔化、擴大化,不符合現代人生活的實際。
劉盈表示,至少從醫學角度看,人們不必對新診斷標準太過緊張,更不必盲目害怕自己被扣上精神病的帽子。實際上正規醫院心理門診下網絡成癮診斷是有嚴格限制條件的。先看癥狀,當離開網絡時,出現心理依賴,如情緒煩躁無法控制、大聲喊叫;同時伴有身體依賴,出現失眠、無食欲、消瘦等等。還要參考是否影響社會功能,如果因為網絡導致社會功能無法實現,例如有工作不能做、有學不能上,同時再參考出現上述情況的病程時間,才可下診斷。目前流行病學調查顯示,真正可以診斷為網癮者僅占到2-3%。
相關文章
-
孩子有網癮該怎么解決現在的生活節奏也是越來越快了,我們都知道在生活中每個家庭里面都可以練舞,會有手機和電腦的,而且電腦也是家中必不可少的,可
-
心理壓力大 不妨多吃這3種食物在現在這個生活中大家都知道,可能很多人都會存在一些各種各樣的壓力,因為現在生活節奏也是越來越快了,尤其是對于一些女性來說
-
電子游戲對孩子成長的利弊該讓孩子接觸電腦嗎,這是很多人都想問的問題,但是這個問題卻是非常難回答的問題,家長擔心孩子玩游戲耽誤了學習,但是不給孩子
-
如何緩解變態購物心理呢購物逛街是眾多女性特別喜愛的,本來是一種普通的事情,但現實生活中卻出現一種有瘋狂購物的表現,特別是見到自己非常喜歡的就會
-
5個方法幫孩子擺脫網癮網絡的普及的確為我們的生活和工作帶來很大的便利,但是,不少成年人甚至是孩子卻陷入了網癮的怪圈中,如果家長發現自己的孩子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