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官員“網絡恐懼癥”的制度性窘態
據人民論壇雜志日前進行的一項問卷調查顯示,70%的受調查者認為,當代中國官員患有“網絡恐懼癥”。對300位黨政干部的問卷調查結果顯示,47%的受訪者認為縣處級干部“最怕網絡監督”,列第一位。近九成受調查者認為官員的“網絡恐懼”現象是一種“社會進步”。
網絡在時下的社會生活中越來越顯示出無比強大的威力。它好比是一個超級的顯微鏡,一個小小的矛盾通過網絡就能放大成為一件撼動社會的問題,并能夠直接影響到當事人的事業和生活。正因如此,已經習慣了過“秘密生活”的官員們對之畏之如虎,很不習慣。這也是官員患上“網絡恐懼癥”的主要原因。造成這種問題的根源,有人甚至過激的認為官員的網絡恐懼癥也就是“做賊心虛癥”,是害怕群眾監督,懼怕陽光作業。但是如果理性的思考一下卻并不是那么簡單。“網絡恐懼癥”有我們的干部自身認識的問題,更有幾十年來我們的官員管理體制和制度的問題。
在我們的干部“傳統”生活中,有一個詞匯比較常見,那就是“研究”,事情一旦到了“研究”的份上,那視乎“天經地義”的就要回避監督,關門磋商。社會能夠知道的就是結果,至于過程,別人不僅無權過問,更有制度性的保密規定。類似于這樣的“研究”如果真能夠發揚民主集中的原則,本來也是無可非議的。但是久之以后,這樣的“研究”就演變成“家長制”“一言堂”甚至暗箱操作、以權謀私的代名詞。有的甚至明明自作主張出了問題之后為了推卸責任,也冠以“集體研究”的稱號。而現在有了網絡監督,人們不僅能看到問題的結果,更能看到問題的成因和過程。這就讓很多官員的權利暴露在了陽光下,無法躲避,出了問題更無法推諉,于是某些官員們對這種監督自然是又怕又恨。
曾經有人說過,美國總統不如我們的一個村長,原因就是美國總統“放個屁”都瞞不住眾人,而我們的村長養個情婦都能瞞天過海。更有的官員認為只有暗箱操作不受監督才能顯示出真正的權力,如果事事都按規則辦,都有無數雙眼睛看著,這樣的權利還有什么意思?而現在的網絡監督正是這樣,對官員們來說,社會的各個角落似乎都有監督的攝像頭,讓你防不勝防躲無法躲,更可怕的就是本來很平常的一件事,一個動作甚至隨身攜帶的一塊手表一盒煙就有能被網絡放大,加上網友的窮追不舍,就能讓一個官員落馬翻船,周久耕等就是鮮活的例子。
因此,要“治愈”官員的這種“網絡恐懼癥”必須從下兩副重藥,內外兼治。一副是完善政務公開制度,只要按照規定可以公開的就要無條件公開,接受社會監督,引起質疑的應馬上公開解釋,用制度來打造習慣,讓習慣漸漸變成一種自然。第二副就是必須從心理面改變官員們的權利觀。能夠按章按法的使用權利,不僅是合理合法,受法律保護,更是毫不懼怕網絡監督的。換言之,那種總習慣于暗箱操作“閉門磋商”的不僅為制度紀律甚至法律所不容,更要受到一定的嚴懲。官員懼怕網絡,懼怕監督不僅有損于政府工作和事業的公平公正,更有損于官員形象。而打破這種窘態,讓官員工作作風堂堂正正清清白白,讓在網絡的監督下工作成為常態,這樣不僅保證和提高了官員工作質量,從某種意義上說也是對官員本身的一種保護。
-
孩子有網癮該怎么解決現在的生活節奏也是越來越快了,我們都知道在生活中每個家庭里面都可以練舞,會有手機和電腦的,而且電腦也是家中必不可少的,可
-
心理壓力大 不妨多吃這3種食物在現在這個生活中大家都知道,可能很多人都會存在一些各種各樣的壓力,因為現在生活節奏也是越來越快了,尤其是對于一些女性來說
-
電子游戲對孩子成長的利弊該讓孩子接觸電腦嗎,這是很多人都想問的問題,但是這個問題卻是非常難回答的問題,家長擔心孩子玩游戲耽誤了學習,但是不給孩子
-
如何緩解變態購物心理呢購物逛街是眾多女性特別喜愛的,本來是一種普通的事情,但現實生活中卻出現一種有瘋狂購物的表現,特別是見到自己非常喜歡的就會
-
5個方法幫孩子擺脫網癮網絡的普及的確為我們的生活和工作帶來很大的便利,但是,不少成年人甚至是孩子卻陷入了網癮的怪圈中,如果家長發現自己的孩子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