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響網民網絡檢索行為的心理學因素分析
智利學者巴伊贊·耶茨在其享有盛名的《現代信息檢索》一書中提到,用戶才是信息檢索的最終目的。網絡檢索行為——網民從需求動機的產生,到發出檢索命令,再到接受信息后反饋與滿足的——實現過程中,網民個人心理因素作用于過程的始終。這就需要我們考察影響網民網絡檢索行為的心理因素,從而為網絡檢索服務更好地基于心理學進行改進提供參考。通過訪談調查和文獻分析發現,可以從網民的需求心理、個性特征因素、人格心理因素、認知心理因素幾個方面分析影響網民檢索行為的心理學因素。
一、來自心理學家托爾曼的啟示
人的行為受諸多因素的影響和制約,心理學家托爾曼(Tolman)提出,行為變量與實驗變量的函數關系為:B=f(S,P,H,T,A)。即行為是環境刺激(S)、生理內驅力(P)、遺傳(H)、過去經驗或訓練(T)以及年齡(A)的函數,人的行為隨著實驗變量的變化而變化。據此我們也可以將網絡檢索行為的函數表示為:B檢索行為=f(S環境因素,PHTA主體心理因素)
其中PHTA主體心理因素={P,H,T,A},都屬于主體心理學因素,具體到網絡檢索行為,其分別代表需求、性別、知識和經驗(能力)、年齡——網絡檢索行為的實現隨這些變量的變化而變化。
需求心理滿足需要是人類一切認識活動和實踐活動的出發點。網絡檢索行為的發生首先也是先有信息需求,需求被轉換成為動機,進而被賦予現實的目的,才促成網絡檢索行為的實現。一方面,傳播學中的動機具有四個維度“強度、深度、亮度、廣度”,依據這四個維度的正向變化,網絡檢索動機在激活、指向、強化功能方面也得到加強。另一方面,網民的動機和信息需求的重要性會影響其檢索行為的持續時間和所作努力,同時,網絡檢索的結果會同樣反過來影響用戶的動機和信息需求。
性別與年齡性別與年齡差異是導致個體行為差異的重要因素,屬于心理學中的個性特征差異。在對同一對象的刺激做出反應時,性別與年齡的差異使網民檢索的強度、速度、智力活動和情緒活動表現不同。加拿大麥吉爾(Mcglla)大學A·納吉曾對男生、女生網絡行為做對比測試①,選取部分數據如下:
在互聯網中男生比女生更活躍,表現為瀏覽速度快、頁面跳轉快等按鈕比女生頻繁。而年齡不同也會導致網絡檢索的差異,如iProspect調查顯示,年齡越大的用戶越易于放棄查看第一頁后面的結果,60歲及以上的被調查者中49.4%的用戶只查看完第一頁檢索結果后就進行新的檢索,而在18~29歲的被調查者中只有32.2%。
能力因素 Hsieh-Yee等通過對59名大學生調查發現,檢索時段內的認知干預能力與檢索行為的成功率有明顯關系②。這是因為網絡檢索的過程是分析、判斷、調整認知角度以及總結歸納等能力綜合發揮作用的過程。而能力的基礎則取決于網民個人的經驗、知識、語言等幾個方面。缺乏必要的知識和經驗就會導致檢索能力的不足,使信息需求的表達及檢索策略制定等方面出現隨意性、不完整性和盲目性,這些都會影響到網絡檢索效果。除能力外,情感狀態、氣質與性格等內容也屬于人格心理部分,它們也在網絡檢索行為過程中發揮影響作用。
二、情感狀態、氣質與性格
情感狀態網絡檢索行為的使用與滿足是一個情感參與評價的過程。“情感是人對客觀事物是否滿足需要而產生的態度的體驗”③。人們處在信息環境中,是否接受信息、接受什么信息、以及在多大程度上接受信息,都與接受主體當時的心理狀態有很大的關系。對于網絡檢索而言,網民的情感狀態會直接影響他們對某一信息的認識。網民使用搜索引擎時信心越足、心情越好,越覺得搜索引擎使用起來簡單,就越能比較順利地完成檢索任務;當網民心情越低落越覺得搜索引擎難于使用,簡直處處與自己作對。
氣質與性格在網絡檢索行為中不同網民情緒體驗的快慢、強弱有差異,知覺的靈活度有差異等,這些差異所表現的是網民氣質與性格上的差異。氣質使人的性格的表現形式具有顯著的個人色彩。氣質上的差異性使網民的檢索都以自己獨有的方式行事,形成了自己獨特的心理活動特點,表現在網絡檢索上,有的網民積極主動、有的消極被動、有的富于觀察力、有的則粗心大意。一般而言多血質的網民反應敏銳,但注意力不集中、興趣不穩定;膽汁型的網民精力旺盛、反應速度快,但情緒不穩定、抑制能力差;而粘液質的網民安靜穩重、反應遲緩,但注意力集中;抑郁質的網民行動遲緩、卻體驗深刻,善于覺察到別人不易覺察到的細小信息痕跡。性格是體現在人們現實態度和行為方式中表現出來的穩定的心理特征,A·培因和T·查理把性格分為理智型、意志型和情緒型三種。不同性格類型的人在檢索活動中采取一系列不同的身體活動和心理活動,性格不同的人,在檢索策略、檢索詞的長度、搜索引擎的使用次數、檢索次數、網頁瀏覽和導航工具及檢索結果、效率等方面都有所不同④。
除以上諸心理學因素外,思維等內容都屬于認知心理學范疇,表現在網絡檢索行為中一系列思維上特殊的心理傾向。
三、網民網絡檢索中的心理傾向
傾向質疑——變化著的“不信任”。網絡檢索過程中的質疑傾向首先表現在對于網絡信息的不信任。以網絡新聞為例,一條重大新聞能在短短時間內傳遍世界,速度與時效是網絡媒體成功的關鍵性因素,但網絡傳播也為時效付出了代價,因為速度和時效往往是準確、公正、完整和平衡的敵人;其次,網絡的非安全因素如網絡病毒、強制性網頁呈現等,可能導致網民主動防御心理也即用戶本能地采取防御姿態,拒絕信息輸入的一種心理。
但網民對網絡的不信任并非在心理上一成不變。第23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每月上網時長40小時以上的網民與2小時以下相比,對互聯網認同的多項指標都提升了近14%。熟練網民的信息識別與判斷能力更強,能夠相對冷靜有效地理解網絡信息,因而他們對網絡的信任度、認同度比較高。而缺乏經驗的網民,尤其在一些負面案例的影響下,對網絡信息的信任度就偏低了。
傾向“省力原則”——被原諒的惰性。情報學“穆斯(Mooers)定律”認為,一個情報檢索系統,用戶取得情報要比他不取得情報更傷腦筋和麻煩的話,這個系統就不會得到利用⑤。就網絡檢索而言,網民傾向易于使用的檢索工具、采用易于操作的檢索策略、選擇易于獲得的檢索結果,林林總總正是“省力原則”的體現。施拉姆(1994)也曾對信息選擇提出公式:
選擇的或然率 = 報償的保證 / 費力的程度
也即預期報償(滿足需求)的可能性越大,而費力程度越低,信息被選擇的或然率往往越高。大量的研究都發現網民檢索中傾向于費力程度更小的“省力原則”。本納德·簡森(Bernard J.Jansen)等人對Excite搜索引擎的研究發現,僅有5.24%的檢索表達式中包含有布爾邏輯運算符,另一個調查則顯示58%的用戶只查看檢索結果的首頁。
事實上,網民對于檢索結果并非追求一個最佳狀態,而是一旦達到某個相對的滿意度閾值,就停止檢索,看似“惰性”,實際上則是符合邊際效應原理的行為,繼續檢索下去的效用就要遞減了。所以省力原則在這種意義上說是可以被原諒的惰性。
傾向定勢思維——慣性的選擇。“定勢心理是用戶習慣選擇和使用自己肯定了的、已經習慣的、非常熟悉的某種有形或無形服務的心理”⑥。網民慣于用極少數搜索引擎,并習慣于選擇搜索引擎提供的檢索結果的第一頁等,這種惰性心理久而久之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形成定勢思維。調查報告顯示,網民選擇搜索引擎最為關鍵的三個因素之一就有“使用習慣”。而在檢索策略上,網民也是在經驗的基礎上形成一定的定勢思維。筆者訪談發現有人對特定的網絡資源庫形成一種依賴式的思維定勢,如一位網民表示,自己經常使用中國期刊,即使沒有找到想要的結果,也不大會考慮到萬方等數據庫搜索。還有受訪者談及他總結的檢索經驗,如檢索word文檔時多使用一個關鍵詞“doc”效果會很好。這些檢索技巧大都非網民自己刻意習得,但檢索經驗豐富的基礎便積累成為一定的思維定勢,從而在網絡檢索行為中作出慣性思考、慣性選擇。
傾向“新快奇”——信息的追逐者。網絡檢索中的網民是天生的信息追逐者。成本低廉且更有效率的網絡檢索讓信息獲取變得空前容易,一旦滿足了最基本的信息需求,“信息追逐者”便開始對網絡檢索提出更高的需求——更新、更快。而獵奇心理是人的共性,網絡檢索則成全了這種心理。(1)檢索最新信息。“文獻老化的心理機制就是用戶的喜新厭舊心理……越老的文獻被利用和受重視(重要評估度)的程度越低”⑥。這種心理機制在網絡檢索中不僅適用,且變的更加明顯。2006中國搜索引擎市場調查報告顯示網民對搜索引擎評價中,排在第二位的便是信息更新快和及時。(2)使用響應速度快的檢索系統。當前網民常用的搜索引擎都努力提高響應速度滿足用戶的求快心理。如輸入檢索詞“網絡檢索”,Google的檢索時間僅為0.23秒⑦。(3)選擇更具刺激性的信息。例如在大量檢索結果里出現一條信息——“大量騰訊員工在海灘上裸體集會”,其被選擇的可能性就極高,結果點開一看原來是南極企鵝在海邊散步——和網民預期大相徑庭,但卻又在內容上合情合理。網絡上盛行的“標題黨”現象很大程度上是利用了受眾這種獵奇心理。網絡檢索的過程中,信息的追逐者必然面臨很多“誘惑”。
-
孩子有網癮該怎么解決現在的生活節奏也是越來越快了,我們都知道在生活中每個家庭里面都可以練舞,會有手機和電腦的,而且電腦也是家中必不可少的,可
-
心理壓力大 不妨多吃這3種食物在現在這個生活中大家都知道,可能很多人都會存在一些各種各樣的壓力,因為現在生活節奏也是越來越快了,尤其是對于一些女性來說
-
電子游戲對孩子成長的利弊該讓孩子接觸電腦嗎,這是很多人都想問的問題,但是這個問題卻是非常難回答的問題,家長擔心孩子玩游戲耽誤了學習,但是不給孩子
-
如何緩解變態購物心理呢購物逛街是眾多女性特別喜愛的,本來是一種普通的事情,但現實生活中卻出現一種有瘋狂購物的表現,特別是見到自己非常喜歡的就會
-
5個方法幫孩子擺脫網癮網絡的普及的確為我們的生活和工作帶來很大的便利,但是,不少成年人甚至是孩子卻陷入了網癮的怪圈中,如果家長發現自己的孩子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