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提防孩子“病理性網絡使用”
兒子已經3年沒怎么和父母說話了,每天放學回家,除了在網上玩游戲還是玩游戲。父母實在無計可施,只好帶著孩子來杭州找心理專家咨詢。
心理專家開出了一個奇怪的“方子”,一家三口按照“方子”治療了3個月,最后孩子能自己控制上網的時間了,并開始了正常的生活。
暑假臨近,杭州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精神衛生所心理學博士汪永光說,希望這個病例能給年輕父母一個啟迪。
原來,3個月前,一對來自溫州的夫婦,帶著他們13歲的兒子來到位于杭州朝暉二區5幢的杭州市預防保健門診部就診,希望心理專家幫忙治好孩子的“網癮”。
在傾聽完這對年輕父母的訴說后,汪博士說,當時,他問了孩子一個問題,希望孩子能對長時間上網來個總結。這個孩子說出了“快樂”兩個字。望著父母不理解的眼神,汪博士當著孩子的面向孩子的父母重新解釋孩子的所謂“快樂”。其實,孩子正是說出來他的心聲:他很痛苦!
孩子說,父母每天忙于做生意,除了偶爾來“關心”他的學習成績外,幾乎不會關心他的生活,更談不上帶他出去玩了。看著身邊同學們很開心,他總是很心煩,相反,他在網絡上,就可以放松自己了。
孩子說著說著,竟當著父母的面流下了3年來的第一回眼淚。
孩子一面流著淚訴說著,父母也突然認識到了自己對孩子是太多的誤解和傷害。父母聽著也哭了,這里面有3年來他們的委屈,更充滿了對孩子的歉意。在咨詢的過程中,父母和孩子在3人抱頭大哭中,“開心”地進行著3年來的第一次交流。
這是一個典型的“網絡成癮”的案例。對這個心理疾病案例,汪博士最后還開出了一個“方子”: 父母要幫助孩子重新建立新的興趣愛好!在課余或者雙休日多陪陪孩子,讓孩子業余時間里做些感興趣的游戲。
汪博士說,其實這個病理就是目前大家所說的“網癮”,但是,他不喜歡把這樣的心理病狀稱之為“網癮”,而只能說“病理性網絡使用”。
“上網是否成癮最重要的指標應該是心理狀態,即看此人是否有不可控制的上網欲望;另外一個重要的指標就是上網目的,即是出于工作需要還是完全為了滿足一種快感、欲望。”
汪博士說,青少年往往會在得不到認可、找不到自信、得不到關懷的情況下自卑,而上網游戲,成了他們逃避現實的借口,事實上他們并未真正成癮。
所以,每到暑假,汪博士說他都會矯正很多年輕父母的認識誤區。
其實,汪博士說,讓青少年少上網,預防應放在首位,盡量少用藥物治療,同時需要家長、老師、心理醫生和孩子的共同努力。
-
孩子有網癮該怎么解決現在的生活節奏也是越來越快了,我們都知道在生活中每個家庭里面都可以練舞,會有手機和電腦的,而且電腦也是家中必不可少的,可
-
心理壓力大 不妨多吃這3種食物在現在這個生活中大家都知道,可能很多人都會存在一些各種各樣的壓力,因為現在生活節奏也是越來越快了,尤其是對于一些女性來說
-
電子游戲對孩子成長的利弊該讓孩子接觸電腦嗎,這是很多人都想問的問題,但是這個問題卻是非常難回答的問題,家長擔心孩子玩游戲耽誤了學習,但是不給孩子
-
如何緩解變態購物心理呢購物逛街是眾多女性特別喜愛的,本來是一種普通的事情,但現實生活中卻出現一種有瘋狂購物的表現,特別是見到自己非常喜歡的就會
-
5個方法幫孩子擺脫網癮網絡的普及的確為我們的生活和工作帶來很大的便利,但是,不少成年人甚至是孩子卻陷入了網癮的怪圈中,如果家長發現自己的孩子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