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戀的心理元兇
1.好奇的驅使
好奇是人的天性,就算是成熟的已婚者也不能例外。盡管“平淡人生”已經被許多人奉為生活的“座右銘”,但是好奇這個與生俱來的天性,是一般人很難永遠消除的。走過“初始興奮”期的婚姻往往是乏味的,每日重復地面對著生活中平淡無奇的柴米油鹽,一部分人會出現心理上的審美疲勞,這種枯燥和厭倦的感受會日益增加,生活的情趣已經是東去流水。一面嘆息自己的生活好無奈,一面羨慕別人的生活好精彩,已然成為了已婚人士心中煩惱之源。
習慣淡漠生活的人,一旦接觸到浩瀚如海的網絡,久已沉寂的心海自然會泛起獵奇的浪花,萬花筒般的熒屏,吸引著一個個“新奇士”在這里拓展和開發心境。這里五彩繽紛,這里琳瑯滿目;這里可以隨意“瀏覽”,這里可以盡情“下載”。QQ的紅線,通過鍵盤的韻律,在茫茫人海里 “快捷”地尋找到“情緣”。你相信緣分么?或許,這是上帝鬼使神差地撮合,讓兩個孤寂的心靈產生了碰撞,彼此合演起“激情燃燒的歲月”。從素不相識到彼此間真情地流淌;從真情的流淌到激情的升華;從激情的升華到“情結”的編織,那種互動的奇特感覺,仿佛已經飄逸在情感的魔幻宮殿中……
在網絡這個超級游樂場中,玩樂不只是兒童的專利,成年人也可以在這里盡情耍弄心理游戲。
2.“本我”的膨脹
人格理論的先驅弗羅伊德把人的“我”一分為三,即本我、自我、超我。其中“本我”是人與生俱來的天性,具有強烈的獨立性和動物性,它不受邏輯的支配,也不受道德的鉗制,膨脹的“本我”會不顧一切地驅使人去滿足自己的享樂欲望。
已婚者的“網戀”多發生在中年時期,此時,人處在生命的“黃金”階段,事業有成,“立而不惑”。但很多情況下物質的滿足卻總也填補不完精神的空洞,富足的物質享受帶來的身心不平衡感反而加劇人對精神樂土的索求。導致頑強的“本我”不顧“自我”和“超我”的壓抑,奮然揚起自己的旗幟沖向精神樂園。
面對急劇膨脹的“本我”,縱使象征理性和信念的“自我”和“超我”,此時也只能露出滿臉的無奈……
3.從性壓抑的痛苦到意淫的享受
性壓抑,對已婚者而言,無論是身心都是一個莫大的痛苦。
吃不著葡萄會無奈地說葡萄酸,可是品嘗葡萄的美味后,還會說葡萄酸嗎?
不能留根的“公公”和修行的和尚,都沒有品嘗過女人的味道。可憐的前者,被皇帝老兒廢掉了“武功”,虔誠的后者,被戒律擋住了天性之門。我們常常能明白吃不著葡萄的無奈,同情他們對沖動的渴求。然而反觀那些已婚者的性壓抑又是怎樣一副光景呢?恐怕那些 “公公”和和尚是永遠無法體驗到這其中的辛酸了。
食、色本來就是人的天性,天性是無法克服掉的,即使被殘忍壓抑的時候,它也會為自己左突右沖地尋找出路。已婚者不是神,而是食人間煙火的俗人,人性本源所匯聚的激流,總是企圖沖破一切桎梏,走出心靈的煉獄。
誠然人生淡如水,但人恰恰總不甘于平淡,人本渴望穩定,但 “本我”往往總不甘于寂寞,它的調皮,它的放縱,使得人的情感支點總是在動蕩不定的臨界游離。浮躁的社會把人的本性扭曲變形,失去常態的心理又是直接導致性壓抑的原因之一。如今的已婚者或多或少都有些性壓抑,現實中“無性夫妻”或“少性夫妻”日益增多,這已經是無可爭議的事實。
現實里得不到的東西,往往會通過幻想來滿足心理需求,就象絕大多數買福利彩票的人,他們的本意不完全是為了行善積德,而是對那巨額頭彩抱有強烈中獎的欲望。“馬無夜草不肥,人無橫財不富”,平頭百姓也會夢想發財,可是靠什么才能發財呢?靠打工-------沒門!靠做生意-------沒本!去搶劫------沒膽!拿出一點小錢去搏一搏那筆天價獎額,何樂而不為之呢?中大獎,徹底滿足了,沒中獎,不僅做了善事,而且也過了一把“準大款”的癮。
-
孩子有網癮該怎么解決現在的生活節奏也是越來越快了,我們都知道在生活中每個家庭里面都可以練舞,會有手機和電腦的,而且電腦也是家中必不可少的,可
-
心理壓力大 不妨多吃這3種食物在現在這個生活中大家都知道,可能很多人都會存在一些各種各樣的壓力,因為現在生活節奏也是越來越快了,尤其是對于一些女性來說
-
電子游戲對孩子成長的利弊該讓孩子接觸電腦嗎,這是很多人都想問的問題,但是這個問題卻是非常難回答的問題,家長擔心孩子玩游戲耽誤了學習,但是不給孩子
-
如何緩解變態購物心理呢購物逛街是眾多女性特別喜愛的,本來是一種普通的事情,但現實生活中卻出現一種有瘋狂購物的表現,特別是見到自己非常喜歡的就會
-
5個方法幫孩子擺脫網癮網絡的普及的確為我們的生活和工作帶來很大的便利,但是,不少成年人甚至是孩子卻陷入了網癮的怪圈中,如果家長發現自己的孩子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