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法戒除的網癮到底帶來多少傷害?
無法戒除的網癮到底帶來多少傷害?在這個網絡信息充斥的時代,很多人因為對網絡使用不當而患上了網癮,無法正常工作甚至生活,多少家庭因此受到傷害,然而深深陷入到網絡世界的人卻無法自拔,那么無法戒除的網癮到底帶來多少傷害呢?心理專家為大家詳細解析:
當前青少年中“網蟲”的心理情況怎樣?筆者認為,主要可歸納以下幾類心理癥狀:
1、依賴心理和網絡成癮癥
青少年是當前“網絡一族”的主要使用者,他們的自控能力、辨別能力較差,看到網絡上形形色色的虛擬社會,被深深地吸引進去。如果有一段時間不上網,就會變得焦躁不安,不可抑制地想上網,時刻擔心自己錯過了什么,甚至做夢也是在Internet上翱翔;要不斷增加上網時間,方能達到同樣的滿足程度;上網頻率總是比事先計劃的要高,上網時間總是比事先計劃的要長;有的企圖縮短上網時間,但一接觸到網絡就忘記了一切;上網使青少年的學習、社交和業余生活受到嚴重影響,但仍然繼續花大量時間上網。他們最沉迷的是聊天網站、游戲網站、信息收集網站,有的甚至是色情網站等。
“成癮癥”是一個醫學上的提法,它是指在人的生命過程中,在心理和生理的某種嘗試行為中產生了愉悅反應。這種反應的多次重復,就形成了人對愉悅刺激補償的渴求,這種渴求又帶來刺激的不斷強化,于是就形成了人對這種刺激的依賴。飲酒、抽煙、賭博、吸毒都是成癮癥的活生生的例子。
網絡的隱匿性和自由性,為青少年得到生理和心理滿足創造了條件。美國一項新聞調查表明,凡是牽涉性和私生活的新聞都要比一般的甚至重大的政治新聞高出1。5至2倍的收視(閱讀)率。1999年克林頓的性丑聞就是一個最好的例子。據美國心理學會一些研究人員最近對2700個互聯網用戶的抽樣調查表明,美國大約有20萬互聯網用戶沉溺于色情網。
成就感也是青少年如今沉迷于網絡的重要原因之一。黑客攻破和入侵別人的網站實際上就是一種行為強化成癮。每當攻破一個網站,他們就會獲得一種成就感,這種行為反復發生后就形成了一種行為強化,使人上癮。按巴甫洛夫的神經反射學說,這是通過神經系統的接收信息并反復強化而在大腦獲得的體驗,是一種條件反射,一旦這種強化行為建立起穩固的條件反射,就會在大腦中形成一種固定聯系,因而成為一種頑固的依賴性和成癮性。
2、孤獨心理和社交恐懼癥
網絡把世界聯成一個縱橫交錯的整體,個體只要進入網絡,就可以眼觀六路、耳聽八方。以人機對話或以計算機為中介的交流,使人趨向孤立、冷漠和非社會化,容易導致人性本身的喪失和異化。傳統的具有可視性、親和感的人際交往將大為減少,這會極大地改變人們情感溝通的方式。人際情感是需要人與人的社會交往來維系的,如若終日與電腦終端打交道,缺乏活生生的、有感情的、身體的聯系,就容易造成交往能力的下降,個人容易產生緊張、孤僻和冷漠等健康問題。
在學校里,對師生關系而言,由于學生對新型學習方式的迷戀和對傳統授課方式的反感,會使師生關系日漸疏遠;對學生之間關系而言,由于他們將大量時間用在人機對話上,而疏遠了同學之間的交流,造成人際情感的逐漸萎縮和淡漠,并失去現實感和有效的道德判斷力。
由于交往角色的虛擬性和交往方式的間接性,網上聊天具有很大的虛假和說謊成分,長期下去會造成人際間的信任危機。另一方面,網絡的虛擬性也會產生新的人際情感溝通方式,網上情緣、交友社區在青少年中越來越風靡。這從一個側面說明了現代都市人情感的困惑和渴望情感交流的孤獨心理。盡管網戀極為浪漫,但大多數是“下網散,見光死”,其原因在于以文字為載體的網戀具有很大的理想性與片面性。網戀多從思想感情交流開始,與一般戀愛從身高、容貌等感情開始的順序相反,這也決定了其成功率很低。
有些青少年平時很內向,但在網上卻異常積極活躍,下網后往往又變得更加孤獨內向,與日常生活判若兩人。有些青少年通過簡單的鍵盤就完成虛擬社會的人際交往,對現實人際交往的復雜性則產生厭惡、逃避、恐懼心理,甚至懷疑自己的能力,形成惡性循環的社交恐懼癥。
-
孩子有網癮該怎么解決現在的生活節奏也是越來越快了,我們都知道在生活中每個家庭里面都可以練舞,會有手機和電腦的,而且電腦也是家中必不可少的,可
-
心理壓力大 不妨多吃這3種食物在現在這個生活中大家都知道,可能很多人都會存在一些各種各樣的壓力,因為現在生活節奏也是越來越快了,尤其是對于一些女性來說
-
電子游戲對孩子成長的利弊該讓孩子接觸電腦嗎,這是很多人都想問的問題,但是這個問題卻是非常難回答的問題,家長擔心孩子玩游戲耽誤了學習,但是不給孩子
-
如何緩解變態購物心理呢購物逛街是眾多女性特別喜愛的,本來是一種普通的事情,但現實生活中卻出現一種有瘋狂購物的表現,特別是見到自己非常喜歡的就會
-
5個方法幫孩子擺脫網癮網絡的普及的確為我們的生活和工作帶來很大的便利,但是,不少成年人甚至是孩子卻陷入了網癮的怪圈中,如果家長發現自己的孩子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