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怒癥到底有哪些表現
相信大家都聽說過路怒癥,對于網怒下可能還相對陌生,但其實在我們生活中在我們周圍就有不少網怒癥患者存在,只是大家還沒有意識到,那么患有網怒癥都會有哪些表現可以發現呢?
什么是“網怒癥”?
網怒(webrage),網頁打開很慢的時候,網站運行要求額外安裝插件的時候,網頁運行到一半突然關閉的時候,有些網友會表現出不耐煩,甚至有點想發火,這就是“網怒”。
據英國一項網民所做的調查顯示,網怒現象處于上升態勢,主要表現為易怒,甚至有攻擊傾向。這里的攻擊傾向倒不一定是針對身邊的人,多半表現為砸鍵盤以及猛擊鼠標。
隨著互聯網的普及并逐漸占據人們的日常生活娛樂的大部分空間,社會壓力越來越大,網絡本身也成為大眾的一個發泄口。網怒,一般談及的是上網時由于網頁打開太慢而感覺到特別的急躁、不耐煩的現象,不過隨著微博時代的來臨,在人們歡呼第一時間就可以對話新聞當事人、直面明星藝人的同時,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將網絡作為一個情緒發泄的窗口,網上爆粗口、圍觀、口水戰等現象“處處皆是”,從草根到名人,竟不約而同的都患上了“網怒癥”?
網頁打開太慢易憤怒急躁?
如果你經常上網,是不是有時候會因為網頁打開太慢而覺得急躁、不耐煩,如果是這樣的話,請你冷靜,你可能正處于網怒情緒爆發的邊緣。
引起網怒的首要原因是網頁慢速下載時導致的煩躁情緒,其他原因還有:圖片無法打開,某些網站需要安裝制定軟件才能運行,登錄某個網站前要求提交個人信息,以及不能提供任何幫助的“幫助”按鈕。
大部分網民等待網站打開的時間不會多于一分鐘,如果他們等待時間太長便會選擇訪問其他站點。這說明網怒對網站的經營影響重大:網絡上選擇如此之多,如果最初選擇的網站表現未能達到客戶的期望,他們很快會離開這個網站而轉用另外一個。
微博時代的新“網怒癥”
你在網上爆過粗口嗎?或者你在網上的言論被別人謾罵過嗎?應該大部分人有過這樣的經歷,即使沒有,也一定在網上圍觀過名人與名人、名人與草根之間的口水戰。
網怒癥名詞解釋
網怒癥,是指在網絡時代,尤其是微博上,出現在網絡上的名人與名人、名人與草根之間的口水戰,而現在越來越多的名人患上了此類“網怒癥”。
如今,這樣的肆意謾罵與惡意抨擊充斥著互聯網的每個角落,隨便進入一個熱點新聞或者名人博客的評論欄,都不難發現這樣的粗口和謾罵,而且這樣吐口水的人還不在少數,圍觀、頂貼的人更是數不勝數。逐步開放的互聯網竟然成為了網民肆意發怒和吵架的地方!從草根到名人,為何不約而同的都患上了“網怒癥”?
現實社會中的我們受種種約束,總會努力保持光鮮亮麗、謙恭有禮的一面,力求給別人留下好的印象,對某個陌生人當面爆粗口更是很少發生的事情。而虛擬的網絡空間卻剝離了現實社會中種種的約束,匿名的我們可以自由穿梭在網絡空間的任何一個角落并且不被“識破”。正所謂“敵在明處、我在暗處”,我們可以在任何時間、地點“突襲”某個陌生人、肆意宣泄情緒而不顯真身,由此獲得“勝利”的快感和身心的徹底“放松”。
微博的出現更是讓每個人手里都拿了信息送話器,人人都可以在網絡海洋中吹起點波瀾,并最終聚合成一股信息洪流。但受限于每個個體的認知角度和水平,這樣的信息洪流里裹挾著太多的偏激與虛假的內容,而一旦這樣的信息洪流沖向某個人,那是很難招架的事情。
實際上,這樣的微博怨氣情緒就像一首大合唱,雄渾有力的歌曲令置身其中的人產生自己的聲音無比有力、傳播深遠的錯覺,但這種“有力”的錯覺更加劇了網民對憤怒的表達。
網怒“猖獗”如何應對負面情緒?
‘怒’,拆開來即上面一個‘奴’、下面一個‘心’,說明在你生氣時,心已經成為情緒的奴隸了。無論你是把網絡作為情緒的發泄口,還是抑制不住內心的焦躁沖動而猛戳鼠標,“怒氣”過多總不利于身心健康,我們要學會掌握正確的發泄方式和控制情緒的辦法,別讓經常的憤怒使身心“中毒”。
“解決心情,才能解決事情。”美國佐治亞理工學院心理學博士張怡筠常說這句話。壓抑情緒有害健康,但沒有節制的發火同樣于事無補。即便你再猛敲鍵盤,也不可能讓網絡馬上變快,我們需要做到的,不是隨意發泄一通,對此這里建議大家隨時備好6個“滅火器”。
-
孩子有網癮該怎么解決現在的生活節奏也是越來越快了,我們都知道在生活中每個家庭里面都可以練舞,會有手機和電腦的,而且電腦也是家中必不可少的,可
-
心理壓力大 不妨多吃這3種食物在現在這個生活中大家都知道,可能很多人都會存在一些各種各樣的壓力,因為現在生活節奏也是越來越快了,尤其是對于一些女性來說
-
電子游戲對孩子成長的利弊該讓孩子接觸電腦嗎,這是很多人都想問的問題,但是這個問題卻是非常難回答的問題,家長擔心孩子玩游戲耽誤了學習,但是不給孩子
-
如何緩解變態購物心理呢購物逛街是眾多女性特別喜愛的,本來是一種普通的事情,但現實生活中卻出現一種有瘋狂購物的表現,特別是見到自己非常喜歡的就會
-
5個方法幫孩子擺脫網癮網絡的普及的確為我們的生活和工作帶來很大的便利,但是,不少成年人甚至是孩子卻陷入了網癮的怪圈中,如果家長發現自己的孩子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