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別忽略志愿者的“心傷”
地震是種災難,是種創傷,志愿者抵達災區后,接觸的是破壞性畫面,滿目瘡痍,傷者、死人,這類畫面會勾起人潛意識里的創傷感、喪失感——成長過程中親人過世,與親人的分離,父母離異等等這類“喪失”的創傷。
對志愿者:別忽略志愿者的“心傷”
美國911事件后,美國政府立即成立了心理危機干預小組,對親歷災難的人做心理疏導,目的正是為降低各類人的心靈創傷。
地震是種災難,是種創傷,志愿者抵達災區后,接觸的是破壞性畫面,滿目瘡痍,傷者、死人,這類畫面會勾起人潛意識里的創傷感、喪失感——成長過程中親人過世,與親人的分離,父母離異等等這類“喪失”的創傷。這種創傷多多少少就存在于潛意識之中,新接觸到的畫面會激發這種潛意識。
正所謂“觸動心弦”,內心產生觸動多跟之前的經歷有關。像聽一首歌,看到某個電影鏡頭受感動到哭泣,正是處于同樣的情結。內心被觸動后,有的人自我調節功能強,有些人的情緒卻猶如火山爆發,可能變得焦躁、不安、失眠,控制不了自己的行為。有些人還表現為控制不了自己的行為,渴望做點什么,必須做點什么。像汶川大地震后,很多人想方設法去災區,去不了災區就拼命捐錢,從心理層面分析,這實質就是一種心里的喪失感的表現。
一般而言,接觸時間越長,每天接觸這些畫面,受創感越強。志愿者去災區不要超過10天該換班,免得時間越長,受創感越強,可能造成的心理問題越大;氐皆睾,需要接受團隊心理輔導,減輕這種心理創傷。
而對全國人民,心靈受傷害的媒介是電視機,但一般自我有種保護意識,自我調節功能,看到觸目驚心的畫面會回避。但有些人的心結被突然激發開,如果持續一個月還有失眠、焦慮、不想活動等異常,不要忽視,別全歸結于忙、累,必要的時候需尋求心理幫助。
對災區人民:多陪伴和幫助優于交談
目前,不少志愿者擁向災區,想到災區去的志愿者別盲目,去之前要充分了解災區人民的狀況,懂得救助知識。最重要的是,志愿者重要的是知道自己去了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面對災區人民什么能說,什么不能說。
志愿者到達現場之后,最重要是給予災區人民最實際的物質幫助,以及陪伴,災區人民需要的正是這些。剛從大災難里走出來,災區人民充滿驚恐、擔心,在受災后的前半年需要的僅僅是陪伴、團隊的幫助和實際支持。
志愿者不應該問幸存者具體情況,如“怎么活下來的”,“還有什么人”等等,問這些問題只不過是自己的需要,媒體的需要,而非災區人民當前的需要。此外,像“了不起,你活下來”這種說法也不適合說。這種話語有指責意味,對生者的暗示是“你應該承擔更多”,因而也是不適合問的。
所以,如果生還者不愿講,志愿者就不宜問。如果他愿意主動講,你就主動聽著。對旁人對從災區回來的志愿者同樣如此,一回來就被問東問西并不合適。
-
有些道理需要隨著時間的改變才會明白!無論是生理還是心理。在當代,心理健康問題令全社會堪憂,所謂一個人的健康,已不僅僅只是指身體方面的健康。體格的健康已漸漸進入人們的視線。
-
必備的20種心理調節措施心理壓力即精神壓力。壓力過大、過多會損害身體健康,現代醫學證明,心理壓力會削弱人體免疫系統,從而使外界致病因素引起機體患
-
減肥人的心理你知道多少減肥人的心理有哪些?現在的人都在減肥,用各種方法也要使自己的身體有型,平時的心理保健也很重要的!心理健康才是我們關心的!也
-
工作壓力大怎么辦 減壓的10種食物在現在這個生活中,我們都知道生活節奏也是越來越快了,而且導致很多人的壓力也是非常大的,尤其是對于一些男性來說,而且職場中
-
孕期不應有的十種心理其實在生活中我們大家都知道懷孕的時候心態也是非常關鍵的,而且很多人都不知道應該怎么樣更好的去保持一些良好的心情和心態,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