潰瘍性疾病與心理因素的關系
潰瘍病,主要指發生在胃和十二指腸的慢性潰瘍,即胃潰瘍和十二指腸潰瘍,是最為常見的心身疾病,是人類的常見病,呈世界性分布,估計全球約有10%的人口一生中患過該病。
吳女士今年44歲,性格爭強好勝,自我要求非常嚴格。近段時間她頗為忙碌。她的父親患肺癌住進了醫院,而母親也剛剛手術康復出院,現在家臥床休息。前一段時間,她的丈夫幫她照顧兩位老人和兒子,但不巧的是,她的丈夫最近突然患上了膽囊炎,也已經住進了醫院,正準備手術。這個時候,兒子也正趕上要參加高考。吳女士本人工作任務很繁重,不能脫身,每天除了完成大量艱巨的工作任務以外,還要奔波于兩所醫院,照顧父親和丈夫,回家后還要關心和照顧兒子的高考復習。終于,在持續高度緊張和憂慮的心境下,她發生了突發性的應激性消化性潰瘍。
大量的臨床實踐表明,心理社會因素與潰瘍病的發生有直接的關系。那些性格內向、順從依賴、過分自我克制、壓抑、易緊張、情緒不穩、內心矛盾重重的人,在遇到壓力時很難排解不良情緒,而是更多地依靠抽煙、喝酒來緩解緊張,這就更容易發生潰瘍病。
有一位非常著名的大學教授,退休后被請去做某著名IT公司的經理。他本人其實并不情愿做這個工作,但礙于朋友的面子,只好勉為其難。在年終要核算時,他連續工作,沒有好好休息,結果胃部潰瘍處血管大面積爆裂,導致急性胃出血,幾乎性命不保。
這位大學教授的性格特點就很具代表性。具有這類性格特點的人習慣于自我克制,使自己在應激時的情緒得不到宣泄,從而使迷走神經反射更為強烈,胃酸和胃蛋白酶原水平增高明顯,所以就很容易發生消化性潰瘍。
性格特點既是病因,又影響病情的轉歸。
研究表明,性格特點與本病的發生有一定關系,它既是病因,又影響病情的轉歸。病人往往有如下特點:
1.爭強好勝,不能松弛。多數患者工作良好,有的還取得一定成就,但精神生活過于緊張,即使休息也仍不能松弛,生活的弦總是繃得緊緊的。
2.矛盾心理。蘇聯著名心理學大師亞歷山大·魯利亞認為,患者具有典型的矛盾心理,求幫助的愿望和心情受到意外挫折,不得不相反表現出自信、堅持獨立的態度。
3.情緒易波動但又慣于克制。患者情緒不穩定,遇到刺激經常會產生強烈的情緒反應。受挫折時特別容易產生憤怒或抑郁,而他們的自制力又比較強,喜怒不形于色,所謂“怒而不發”。這類情緒雖然被壓抑了,但卻導致了強烈的植物神經系統的反應,引起疾病的發生。
4.過分關注自己,不好交往。表面上看,他們的人際關系處理得不錯,但這是自我控制的結果,從本身性格而言,他們并不是外向、熱情、喜好社交的一類人,只是由于加強了自我控制,所以才能維持良好的人際關系。
患者之所以會有這種性格,通常與他們成長的家庭環境有關。有人研究了患有潰瘍病的人的家庭情況,發現他們都有一些共同特征。比如,不太愛玩兒,不太表露內心體驗,情緒表達不明朗,溝通不太直截了當,又相對太在乎別人的看法,但又從來不向別人提要求。他們通常都是“非常乖,非常有孝心”的人。這可以稱為是“黏黏糊糊”的家庭。還有一種“工具型”家庭,談事情的時候顯得呆板、機械,就事論事,不帶任何感情色彩。這樣也容易導致潰瘍病。
心理分析學派特別強調,兒童早年性格發展在發病中有重要的作用。他們認為,嬰兒期饑餓-哭泣-喂乳-滿足-睡眠-饑餓的循環是嬰兒的情緒緊張-發泄-滿足的表現。如果嬰兒的口部有需要,而母親卻沒有能夠給予滿足,兒童以后就可能產生包括吮指、咬指甲、咬鉛筆、抽煙和喜歡嚼口香糖等相關行為,以“補充”口部需要,而過強的未能滿足的“口部需要”常常會導致潰瘍病。
-
有些道理需要隨著時間的改變才會明白!無論是生理還是心理。在當代,心理健康問題令全社會堪憂,所謂一個人的健康,已不僅僅只是指身體方面的健康。體格的健康已漸漸進入人們的視線。
-
必備的20種心理調節措施心理壓力即精神壓力。壓力過大、過多會損害身體健康,現代醫學證明,心理壓力會削弱人體免疫系統,從而使外界致病因素引起機體患
-
減肥人的心理你知道多少減肥人的心理有哪些?現在的人都在減肥,用各種方法也要使自己的身體有型,平時的心理保健也很重要的!心理健康才是我們關心的!也
-
工作壓力大怎么辦 減壓的10種食物在現在這個生活中,我們都知道生活節奏也是越來越快了,而且導致很多人的壓力也是非常大的,尤其是對于一些男性來說,而且職場中
-
孕期不應有的十種心理其實在生活中我們大家都知道懷孕的時候心態也是非常關鍵的,而且很多人都不知道應該怎么樣更好的去保持一些良好的心情和心態,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