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決口吃的心理療法
在緊要關頭,想要說出那個最關鍵的字、詞,但越是著急就越說不出口,想必這種嘴上總是慢半拍的口吃朋友,很多人都會碰到。可是為什么會口吃?口吃算是疾病嗎?我們怎樣才能克服口吃呢?醫生將從心理學上,為您介紹一些治療口吃的心理療法。
定義
自卑與羞恥感 導致交流障礙
口吃,俗稱結巴,是一種常見的口語交流障礙。主要的表現是頻繁地重復或延長音節或單詞,或頻繁出現躊躇、停頓,以致破壞講話的節律。
口吃常常會給人帶來羞恥感和自卑。有口吃的朋友常常被這種毛病所困擾,工作學習、人際交往以及生活質量都會不同程度地受到影響。
原因
模仿與逆反心理 促成口吃的習慣
口吃形成的原因比較復雜,既有生物學因素的影響,也有社會心理因素的作用,后者的影響似乎更明顯。
比如,一個小孩在最初模仿別人口吃時,往往會受到家長嚴厲的斥責、制止。殊不知這樣的態度對兒童反而會形成一種巨大的負性強化。小孩子會因此一下子就記住了什么是口吃。再說話時,口吃就會自動地表現出來。
還有一種情況是,小孩子學習口吃時,引起周圍人發笑。受到了關注和鼓勵,他就會更加興奮,有意地學習起口吃了。這是一種正性的強化,也會把口吃的行為保留下來。
口吃初步形成之后,因為會受到別人的嘲笑和歧視,當事人就會把與外界的沖突轉化為自己內心的沖突,努力地去控制說話,結果越努力越不能自然地講話,說話就成了他們的顧慮,一想到要說話就會引起焦慮,專業上稱之為操作性焦慮。結果焦慮和口吃就會相互強化,陷入一種惡性循環。久而久之,口吃也就被固定了下來。
矯正
父母不必過分關注 口吃不治自愈
對于我們自身而言,越是自然發生的事情,就越要順其自然,越人為地干預,越可能打亂其固有的機制,也就越容易出問題。說話更是如此,如果孩子小的時候學結巴,而父母當做沒看見,或者將其注意力轉移一下,那么也就過去了,一般不會造成口吃。而口吃一旦形成,就會慢性化、自動化,矯正起來需要作一些改變。
方法一 學習正常說話 就像學外語
對口吃的朋友,可以這樣假設,就把普通的交流當成外語或有趣的方言去學習、模仿或表演。很多口吃的朋友反映,說英語的時候他們是不口吃的。因為說中文的時候,口吃者在習慣的推動下,會無意識地提醒自己:我是口吃的人,或我會口吃的。結果表達的時候就會按照潛意識預期而表現出口吃。可見,對于說話,態度或者說自我定位有多么重要。因此,忘記自己的口吃,像學外語那樣去學正常說話,你就有機會擺脫煩惱。
方法二 無需過分自卑可視口吃為個性
可以把口吃當做自己一個特點,但不要將其視為弱點。對待口吃尤其不要總想著與之勢不兩立,這樣只會讓口吃更加牢固地附著你。明智的態度是將其當做一位朋友,雖然是你不喜歡、不接納的“朋友”,但也要將它看做自己的一部分。
方法三 電話中與好友交談 練得談吐流利
想要擺脫口吃的煩惱,可以從身邊的小事慢慢練起,打電話就是一個很不錯的選擇。打電話聯系交談的好處是,一方面不需要面對別人,不必在意他人的反應和眼神,并且打電話時,雙方都比較專注,不易被外界干擾。
口吃名人
憑借個人成就擺脫口吃困擾,生活中很多有過口吃的人,經過調整和鍛煉,都能進行很自如的語言交流。其中不乏演藝明星和政界要員。比如瑪麗蓮·夢露、丘吉爾等人。對他們而言,還有一個比較有效的告別口吃的方法,就是成功。
有了某一方面的成功,人就會自信起來。這種自信會使人積極向上,口吃會不治而愈。只要口吃的朋友掌握了一技之長,這種好感覺會緩解口吃。至少會輕裝上陣,減輕口吃帶來的壓力。
-
有些道理需要隨著時間的改變才會明白!無論是生理還是心理。在當代,心理健康問題令全社會堪憂,所謂一個人的健康,已不僅僅只是指身體方面的健康。體格的健康已漸漸進入人們的視線。
-
必備的20種心理調節措施心理壓力即精神壓力。壓力過大、過多會損害身體健康,現代醫學證明,心理壓力會削弱人體免疫系統,從而使外界致病因素引起機體患
-
減肥人的心理你知道多少減肥人的心理有哪些?現在的人都在減肥,用各種方法也要使自己的身體有型,平時的心理保健也很重要的!心理健康才是我們關心的!也
-
工作壓力大怎么辦 減壓的10種食物在現在這個生活中,我們都知道生活節奏也是越來越快了,而且導致很多人的壓力也是非常大的,尤其是對于一些男性來說,而且職場中
-
孕期不應有的十種心理其實在生活中我們大家都知道懷孕的時候心態也是非常關鍵的,而且很多人都不知道應該怎么樣更好的去保持一些良好的心情和心態,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