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十個判斷法
第三屆國阮心理衛生大會將心理健康定義為:在身體、智能以及倩感上與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圍內,將個人心境發展成最佳狀態。具體表現為:身體、智力、情緒十分協調;適應環境;人際關系中彼此能謙讓;有幸福感;在工作和職業中,能充分發揮自己的能力,過有效率的生活。
社會學者玻肯的看法則是:心理健康就是合乎某一水準的社會行為,一方面為社會所接受,另一方面能為自身帶來快樂。
我國心理學家葉奕乾認為:“當所有的心理活動過程包括心理操作和心理活應過程以及兩者的相互作用都處于正常狀態時,個伽少理才是正常健康的。”
美國學者坎布斯認為,一個心理健康、人格健全的人應有四種特質:第一,積極的自我概念;第二,恰當地認同他人;第三,面對和接受現實;第四,主觀經驗豐富,可供取用。
關于巴理健康尚沒有統一判定標準,美國心理學家馬斯洛和米特爾曼提出的心理健康的10項標準被認為是“最經典的標準:”
①充分的安全感。
②充分了解自己,并對自己的能力作適當的佑價。
③生活的目標切合實際。
④與現實的環境保持接觸。
⑤能保持人格的完整與和諧。
⑥具有從經驗中學習的能力。
⑦能保持良好的人際關系。
⑧適度的情緒表達與控制。
⑨在不違背社會規范的條件下,對個人的基本需要作恰當的滿足。
⑩在不違背社會規范的條件下,能作有限的個性發揮。
按照世界衛生組織的標準,心理健康應具備以下兩大點:
首先,心理健康要有良好的自我意識。自我意識是個人對自己的意識,包括自我認識、自我體驗和自我控制三個方面。良好的自我認識即能正確評價自己,并能自尊、自信。良好的自我體驗即以積極的情緒狀態對待自我,能愉快地接受自己的一切,做到自愛。良好的自我控制即有良好的意志力,能對自己的情緒和行為進行有效的控制。既能控制個人情緒進行適度的表達,又能對自己的行為進行有效的調節,使之符合工作和學習的目標。
其次,心理健康還要有良好的社會功能。社會功能良好指人能夠對社會環境有良好的適應能力。適應是個人為滿足需要而根據周圍環境進行的自我調節,在個人需要與所處環婉之間,要么改造環境滿足個人要求,要么改變自己適應環境要求。心理健康要求與社會現實保持良好的接觸,廷過接觸了解現實條件,在客觀條件許可的前提下,恰當地滿足個人瀚要。對社會現實中需要面對舊的各種問題不退縮、不逃避,用積極有效的方法去應對,使個人與社會和諧共處。
-
有些道理需要隨著時間的改變才會明白!無論是生理還是心理。在當代,心理健康問題令全社會堪憂,所謂一個人的健康,已不僅僅只是指身體方面的健康。體格的健康已漸漸進入人們的視線。
-
必備的20種心理調節措施心理壓力即精神壓力。壓力過大、過多會損害身體健康,現代醫學證明,心理壓力會削弱人體免疫系統,從而使外界致病因素引起機體患
-
減肥人的心理你知道多少減肥人的心理有哪些?現在的人都在減肥,用各種方法也要使自己的身體有型,平時的心理保健也很重要的!心理健康才是我們關心的!也
-
工作壓力大怎么辦 減壓的10種食物在現在這個生活中,我們都知道生活節奏也是越來越快了,而且導致很多人的壓力也是非常大的,尤其是對于一些男性來說,而且職場中
-
孕期不應有的十種心理其實在生活中我們大家都知道懷孕的時候心態也是非常關鍵的,而且很多人都不知道應該怎么樣更好的去保持一些良好的心情和心態,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