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群體小心抑郁纏身 患“雙相抑郁”易被誤診
●學生、官員、全職太太、白骨精(白領、骨干、精英)、老年人是抑郁癥易感群體,“學年初”自殺、“官心病”、“絕望主婦”、“黃昏抑郁”等現象困擾社會
●并非所有的“心病”都適宜找心理咨詢師化解,公眾需要對心理咨詢師和心理治療師進行區別,以免延誤治療
第20個“世界精神衛生日”剛剛過去,記者從省衛生廳、省殘聯等處獲悉,如今,精神疾病已成為廣東重大公共衛生問題之一。對普通人來說,抑郁癥已經成為身邊常見病。近年來,“學年初”自殺、“官心病”、精英抑郁、“絕望主婦”、“黃昏抑郁”等現象更是屢見不鮮。
從抑郁情緒到抑郁癥,許多患者一路走得十分辛苦,既隱忍又無助。專家指出,情緒疾病有年輕化的趨勢,同時也和生活、工作環境有密切關系。其中,學生、官員、全職太太、白骨精(白領、骨干、精英)、老年人等五大易感染抑郁情緒的群體,成為抑郁癥患者“后備軍”。
學生
“學年初”心病集中爆發
多因“歷史問題”積累
如今,社會對教育的重視以及不少家長“唯成績論”,給學生造成沉重的心理壓力。“以大學生為例,心理問題最集中爆發的時段是在入學之初。”廣東省人民醫院心理精神科林勇強主任醫師說,曾經有一位父親送孩子入學報到,結果在坐火車回家的路上,竟然收到了孩子自殺的噩耗。
“大一新生的心理問題往往不是大學時期引起的,而是中學時期的‘歷史問題’所致。”林勇強說,“所以,目前我們對學生心理疾病根源的研究采取‘往前查’的做法,了解學生自出生開始的成長環境、學業壓力對他們心理的影響。”
“心理健康要堅持‘早發現,早治療’,有不少年輕人在病發前其實是可以看出苗頭的,但是不少家長接受不了孩子有‘心病’的現實,因此耽誤了治療的最佳時機。”廣東省精神衛生中心主任賈福軍說,尤其是在農村地區,從發現病情到接受治療,中間居然經過2~3年的時間。
他建議家長發現孩子病情后“不必覺得天要塌下來”,現在的治療和康復手段很多,越早接受正規治療,對孩子人生的影響越小。
官員
“官心病”頻頻引發自殺悲劇
近幾年來官員心理病問題日益凸顯,僅今年,見諸媒體的官員自殺事件已經超過兩位數。林勇強認為,現在社會對官員的要求和期望越來越高,他們的工作壓力比普通人要大得多,導致“官心病”頻發。
“在問責制的壓力下,官員干部焦慮和壓抑情緒明顯嚴重,社會應對官員干部的心理健康問題給予重視。”賈福軍指出:“目前廣東已經推行一些保健措施,如到機關單位進行心理講座及培訓,推出《干部保健手冊》等,對干部心理進行積極干預。”廣東省衛生廳疾控處副處長尹冬梅表示,目前廣東專家學者已組成心理疾病干預聯盟,對官員等特定人群精神疾病進行研究。
全職太太
勿做“宅婦” 多參加公益活動
不少職業女性在告別職場成為全職太太后,容易變得“脆弱”而成為“絕望主婦”。調查顯示,存在心理問題的咨詢者中,全職太太竟然占20%,成為咨詢大軍的骨干。
專家指出,陷入心理困境的全職太太有一些共同特征:一是社交圈變狹窄,甚至變成“宅婦”,無法從更多外界“支點”的評價中感知自己的變化和成長,因而慢慢失去自信。二是缺少職場競爭和興趣愛好的培養等“外力刺激”,讓她們不善于應對逆境。
專家建議,全職太太在給全家人煲湯做菜的同時,別忘給自己煲一碗“心靈雞湯”。別封閉自己,要培養自己的興趣愛好,努力通過網絡、社區公益活動等方式,保持和社會的積極接觸。
老年人
缺子女關心容易抑郁
隨著中國進入老齡化社會,老年抑郁癥患者在不斷增加。老人得心病的原因主要是出行不便、身體受到各種慢性疾病的折磨以及對衰老和死亡的畏懼,因身痛而生心病。此外,一些在養老院生活的長者缺乏子女的關心,也使得他們精神抑郁。
和身體疾病相比,老人的心病難以被子女及時發現,因此發病時往往難以獲得及時的救助和治療。專家建議,在積極治療軀體疾病的同時,要關注老人的心理疾病,避免造成惡性循環,同時子女要多陪陪老人,孫輩、寵物都能起到療傷的作用。
精英
患“雙相抑郁”易被誤診
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精神心理科主任潘集陽教授說,臨床發現,“雙相抑郁”患者中有很高比例屬于尖子生、精英、骨干,他們大多比較情緒化,平時思維敏捷、做事靈活。研究顯示,“雙相抑郁”患者比普通抑郁患者的自殺比例更高,且抑郁的程度更為嚴重。
這是因為發病時患者誤將亢奮狀態當成是“正常”,以為熬過情緒低落期就能恢復“正常”,家屬也常勸患者“振作精神”。但由于病情不斷“復發”,患者對自己更加絕望,在情緒劇烈波動的瞬間,更傾向于采取自殺行為。
“雙相抑郁”易被誤診為普通抑郁,使用抗抑郁藥治療后,病情反而更糟。“臨床上抑郁癥復發病人中有50%屬于‘雙相抑郁’。”潘集陽指出,“雙相抑郁”的用藥方案跟普通抑郁不同,只有不到15%~20%的“雙相抑郁”患者可以使用普通抗抑郁藥,否則會導致情緒更不穩定。
自我鑒別:
抑郁失眠易早醒
巨大的工作壓力和失眠是不少都市人的重大困擾。目前我國失眠的患病率高達42%,而抑郁癥患者占總人口的4%。失眠和抑郁癥兩者之間究竟有怎樣的關系呢?
賈福軍指出,失眠患者較一般人更容易患抑郁癥,但兩者之間不存在必然聯系。“98%的抑郁癥患者存在著失眠的困擾。”他指出,抑郁癥患者康復后仍有可能出現失眠癥狀,而失眠狀況改善得快,抑郁癥的狀況也會得到相應的改善。
不過,軀體疾病也可以導致失眠。潘集陽指出,一個最明顯的區別是,抑郁癥患者的失眠突出表現為早醒。對于失眠,目前有多元化治療的手段,如藥物治療、認知行為治療、團體心理治療、松弛療法、音樂治療等。
特別提醒:
心理咨詢師難治療“心病”
近年來,隨著人們對心理疾病的重視,找心理咨詢師“傾偈”越來越被人們所接受。不過,并非所有的“心病”都適宜找心理咨詢師化解。賈福軍提醒,公眾需要對心理咨詢師和心理治療師進行區別,以免延誤治療。“心理治療師必須經過嚴格的醫學培訓,通過國家考試得到國家衛生部認可才能執業。而心理咨詢師由國家人事部而非衛生部監管,其門檻比較低,對學歷要求沒有心理治療師那樣嚴格,他們也沒有藥物處方權。”
賈福軍說,心理咨詢可以說是心理治療的“初級階段”,而心理治療是“高級階段”。以抑郁為例,抑郁情緒可以請心理咨詢師幫助解開心結,但如果發展到抑郁癥等精神衛生疾病階段,只靠“傾偈”是不能解決問題的,應盡快到心理治療機構和醫院進行藥物治療。
-
有些道理需要隨著時間的改變才會明白!無論是生理還是心理。在當代,心理健康問題令全社會堪憂,所謂一個人的健康,已不僅僅只是指身體方面的健康。體格的健康已漸漸進入人們的視線。
-
必備的20種心理調節措施心理壓力即精神壓力。壓力過大、過多會損害身體健康,現代醫學證明,心理壓力會削弱人體免疫系統,從而使外界致病因素引起機體患
-
減肥人的心理你知道多少減肥人的心理有哪些?現在的人都在減肥,用各種方法也要使自己的身體有型,平時的心理保健也很重要的!心理健康才是我們關心的!也
-
工作壓力大怎么辦 減壓的10種食物在現在這個生活中,我們都知道生活節奏也是越來越快了,而且導致很多人的壓力也是非常大的,尤其是對于一些男性來說,而且職場中
-
孕期不應有的十種心理其實在生活中我們大家都知道懷孕的時候心態也是非常關鍵的,而且很多人都不知道應該怎么樣更好的去保持一些良好的心情和心態,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