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防自殘行為應從心理上入手
現代社會,由于生活壓力的不斷上漲,許多心理脆弱的人都會發生自殘的行為。據統計,國內自殘案例較多,并且近幾年來一直有上升趨勢。由于國內缺乏嚴謹的自殘行為監測,據估計每年因口服農藥、醫療藥品、高樓墜落等自殘行為到醫院就診高達200至500萬,為自殺死亡的10倍以上。研究表明自殺未遂者中有精神心理障礙的占30%左右,而在自殘的人群中則高達60%以上,國外有些研究甚至在90%以上而先前有自殘史的自殺未遂者后續6年內再次出現自殺達20%以上。傷害人群有關傷害特點方面的研究很多很多,了解這些有助于開展服務工作。
自殘行為包括自殺未遂都是一種心理病,通過醫療干預是可以治愈或降低未來風險的。治療主要包括心理干預來改變或提升當事人的生活與生存欲,擺脫無望感。眾多研究與服務經驗表明,通過治療能有效提升當事人的精神心理活動水平,有效降低再次傷害風險。由于傷害當事人多伴有情緒、情感困擾或其他精神心理問題,因此針對傷害行為本身干預外,處理影響傷害行為發生、發展的心理或軀體問題或疾病也是必要的。
自殘行為是能夠預防的。加強精神心理健康教育、關愛生命、尊重生命等良好氛圍的日益強化,隨社會、經濟的發展,環境安全設施的不斷改善都為降低傷害風險起到積極作用,是初級預防的重要內容與保證。地鐵安全門、高樓大廈與外界相連的窗、道等人性化設計、農藥高度使用地區的藥品合理管理都起到了積極作用。二級預防則是降低那些有可能導致傷害或自殺行為出現的種種因素或條件,如治療精神心理障礙者、關注患嚴重軀體疾病,喪失功能者以及遭遇重大創傷、生活事件的人。善于發現可能的傷害線索,做好疏導工作是二級預防的關鍵。最重要的是高風險人群的心理干預與服務,既要針對已經發生傷害行為的人、自殺未遂者實施服務,開展三級預防,從而有效降低再次傷害風險。
相關文章
-
有些道理需要隨著時間的改變才會明白!無論是生理還是心理。在當代,心理健康問題令全社會堪憂,所謂一個人的健康,已不僅僅只是指身體方面的健康。體格的健康已漸漸進入人們的視線。
-
必備的20種心理調節措施心理壓力即精神壓力。壓力過大、過多會損害身體健康,現代醫學證明,心理壓力會削弱人體免疫系統,從而使外界致病因素引起機體患
-
減肥人的心理你知道多少減肥人的心理有哪些?現在的人都在減肥,用各種方法也要使自己的身體有型,平時的心理保健也很重要的!心理健康才是我們關心的!也
-
工作壓力大怎么辦 減壓的10種食物在現在這個生活中,我們都知道生活節奏也是越來越快了,而且導致很多人的壓力也是非常大的,尤其是對于一些男性來說,而且職場中
-
孕期不應有的十種心理其實在生活中我們大家都知道懷孕的時候心態也是非常關鍵的,而且很多人都不知道應該怎么樣更好的去保持一些良好的心情和心態,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