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是情緒性進食易感人群
當你情緒低落時是否會大吃冰淇淋、蛋糕等甜點,或揮汗如雨地品嘗著火爆刺激的麻辣火鍋來排解愁緒……許多女性在感到緊張或面對壓力時會選擇暴飲暴食,希望借由味覺的刺激,讓壓力找到一個宣泄的出口。研究發現,在城市長大的年輕女性,暴食癥的發病率是厭食癥的2倍,在大城市甚至達到5倍。而神經性貪食癥多見于女性,女性患病率為1%~3%,是男性的10倍,平均發病年齡為18~20歲。
暴飲暴食是心病,都是情緒惹的禍
當你情緒低落時是否會大吃冰淇淋、蛋糕等甜點,或揮汗如雨地品嘗著火爆刺激的麻辣火鍋來排解愁緒……許多女性在感到緊張或面對壓力時會選擇暴飲暴食,希望借由味覺的刺激,讓壓力找到一個宣泄的出口。研究發現,在城市長大的年輕女性,暴食癥的發病率是厭食癥的2倍,在大城市甚至達到5倍。而神經性貪食癥多見于女性,女性患病率為1%~3%,是男性的10倍,平均發病年齡為18~20歲。專家指出,情緒化飲食帶來的是飲食過量、超重和內疚感,并不能解決人們實際生活中的問題和情緒,反而會加劇人們情緒的不穩定性,損害身心健康。
女白領小張心情不好時,喜歡用很多很多的零食塞滿自己,尤其是薯片……中學生楊婕自從上高三以來,面對考試壓力,她開始拼命吃東西,僅僅半個學期體重就猛增。在家里,楊婕把能吃的都吃了,甚至有的剛剛從冰箱里拿出的東西,來不及放到微波爐里加熱就被她全部吞下。
一年前,黃麗因為考研失敗,心情低落的她開始靠狂吃食物來發泄心中的郁悶。每頓都會吃大量的食物,而且每天吃東西的頻率也不斷增加,因擔心自己發胖,她又用手摳喉嚨將吃下去的食物催吐出來,然后繼續狂吃新的東西……長沙市第四醫院身心障礙科副主任醫師李云歌表示,黃麗患上了神經性貪食癥,這是一種心理疾病,需要接受專業的心理治療。
人們喜歡暴飲暴食皆因壓力所致
心理學上,情緒化飲食是指攝入飲食的出發點是為了回應人的情緒感受而不是出于饑餓,這類人群通常把就餐作為抑制或緩解不良情緒的一種方式,壓力、焦慮、悲傷、生活單調、憤怒、孤獨、人際間交往障礙和自尊心不足都可引發。
美國心理學協會調查發現,壓力會導致*皮質醇水平升高,進而刺激了對可口零食的欲望。多達50%的超重者,喜歡用食物緩解生氣、壓力和失望等情緒。歷史上,曾為英國副首相的普雷斯科特也曾長年患有飲食失調癥,暴飲暴食成性。他曾說:“我可以肯定暴食癥和工作壓力過大有關,暴飲暴食的確成為我釋放壓力的有效途徑。”
心理專家表示,現代人生活在一個“壓力山大”的社會中,在重壓之下,人們會通過各種有意或無意的方式來處理自己的情緒,比如“吃”這種方式。或許當時的你并不是餓,也并不是身體的需要,只是希望借由味覺的刺激,讓壓力找到一個宣泄的出口。專家提醒,情緒化進食并不能解決人們實際生活中的問題和情緒,反而會加劇人們情緒的不穩定性。
女性是情緒性進食易感人群,神經性貪食癥是心理疾病
據報道,英國戴安娜王妃、日本影星宮澤理惠及美國鄉村歌手艾爾頓·約翰都曾經染上過暴食癥。芬蘭職業健康研究所和奧盧大學的研究人員對230名女性進行了為期一年的跟蹤研究,發現在工作中感到壓力大和身心疲憊的女性更容易情緒化進食,從而養成不良的飲食習慣,導致肥胖,危害健康。荷蘭一項研究發現,在城市長大的年輕女性,暴食癥的發病率是厭食癥的2倍,在大城市甚至達到5倍。
神經性貪食癥和厭食癥都屬進食障礙,神經性貪食癥還常與抑郁癥、自殺、人格障礙、焦慮癥、強迫癥等共患,多見于女性,女性患病率為1%~3%,男性患病率約為女性的1/10,平均發病年齡為18~20歲。神經性貪食癥的主要特點是:病人的攝食欲望或行為常呈發作型,一旦產生了進食欲望便難以克制和抵抗,每次進食量都較大;同時病人擔心自己發胖,故常常在進食后自行催吐,也有服用瀉藥或增加運動量等來消除暴食后引起的發胖。這種暴食現象連續發作是比較危險的,除了可引發急性胃擴張、食道炎等疾病,嚴重者還有生命危險。而且,貪食癥也可能發展為厭食癥。
神經性貪食癥患者的人格一般不是很穩定,對自己情緒的控制和管理比較差,他們并不是真的餓了,而是在心理上有長期饑餓的感覺,希望通過“吃”這種方式來處理焦慮不安、寂寞或者情緒低落等負性情緒。貪食癥患者通常是因為更加嚴重的心理問題(如嚴重的焦慮和抑郁癥)才患貪食癥的,這對他們來說比暴飲暴食和過分關注體重更重要。所以說,貪食癥實際上是一種心理疾病,應首先進行心理治療。
專家還提醒,暴飲暴食一般是由負面情緒引起來的,但人們在快樂時的飲食行為也不容忽視。調查發現,86%的人在高興時喜歡吃很多傳統的烹調食品,74%的人在想要獎勵自己時會去吃東西;而在沮喪時想進食的只有39%,無聊時為52%,在孤獨時僅為39%。國外的研究發現,在情緒化飲食期間,人們渴望“慰藉性”的食物。這類食物通常熱量高、糖分高、鹽分高、脂肪高。女性則更傾向于追求甜食,如冰淇淋、巧克力、糖果和曲奇餅干等,而男性則熱衷于選擇比薩餅、牛排等。情緒化飲食導致人們飲食過量、超重和產生內疚感,不利于人們的健康。
-
有些道理需要隨著時間的改變才會明白!無論是生理還是心理。在當代,心理健康問題令全社會堪憂,所謂一個人的健康,已不僅僅只是指身體方面的健康。體格的健康已漸漸進入人們的視線。
-
必備的20種心理調節措施心理壓力即精神壓力。壓力過大、過多會損害身體健康,現代醫學證明,心理壓力會削弱人體免疫系統,從而使外界致病因素引起機體患
-
減肥人的心理你知道多少減肥人的心理有哪些?現在的人都在減肥,用各種方法也要使自己的身體有型,平時的心理保健也很重要的!心理健康才是我們關心的!也
-
工作壓力大怎么辦 減壓的10種食物在現在這個生活中,我們都知道生活節奏也是越來越快了,而且導致很多人的壓力也是非常大的,尤其是對于一些男性來說,而且職場中
-
孕期不應有的十種心理其實在生活中我們大家都知道懷孕的時候心態也是非常關鍵的,而且很多人都不知道應該怎么樣更好的去保持一些良好的心情和心態,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