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世侵蝕不該成為院士墮落的理由
在6月7日下午舉行的中國科學院全體院士大會上,中國科學院學部科學道德建設委員會主任陳宜瑜在向大會作報告時表示,社會上一些不正之風、浮躁之風對院士隊伍的影響不容忽視,廣大院士要保持高度警覺和重視,共同維護院士榮譽稱號。
“兩院”院士是中國科學技術和工程技術的最高學術稱號,在公眾的心目中享有崇高的地位。近年來,有些院士不再愛惜“羽毛”,熱衷于做一些追名逐利之事:有的人放棄了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言過其實地為企業搖旗吶喊;有的人在弟子和合作伙伴寫出的論文上,把自己的名字標在前頭沽名釣譽;有的人無心于科研和教學工作,一天到晚出沒在各種與學術無關的慶典和秀場上。他們的行為已經令“院士”的尊號蒙羞,且對周圍的人產生了不良影響。此刻,中科院科學道德建設委員會提出整治院士隊伍中的不正之風,可謂正逢其時。
然而,看了道德建設委員會開出的“藥方”,不由得讓人對“整風”前景捏一把汗。就說措辭最嚴厲的一項:“堅決反對兼職過多,徒掛虛名和領取不當報酬”,被反對的三種現象前都有比較虛的修飾詞:過多、虛名和不當。兼職多少才算“過多”?怎樣掛名才算“虛名”?什么樣的報酬才算“不當”?對此作出界定并不容易。而那些被要求“避免”的項目就更有操作上的彈性:“與自己專業有關”和“確屬自己專長并學有余力”是很好證明的事情。而且,院士們一直被認為“除了科研和教學,還應承擔相應的社會責任”,“兼職”和“顧問”在什么情況下是奉獻之舉,什么情況下是借機斂財,也沒有太明晰的界限。要想消除院士中存在的浮躁之風和學術腐敗,僅有籠統模糊的表述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制定明確而規范的實施細則。
目前,中科院科學道德建設委員會已經完成對《中國科學院院士違背科學道德行為處理辦法》的修訂完善,下一步就看如何不徇私、不走偏地執行了。當然,沒有任何一個條例能放之四海而皆準,院士從事科研工作的尖端性和專業性,要求各科研單位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來個性化地執行準則。在這套準則中,要突出懲罰性措施的重要性,因為一些院士浸泡在浮躁中既久,早已迷失了對科學的敬畏和熱愛,一天到晚汲汲于功利中不能自拔,惟有“嚴刑峻法”或能形成當頭棒喝,促其迷途知返。
-
有些道理需要隨著時間的改變才會明白!無論是生理還是心理。在當代,心理健康問題令全社會堪憂,所謂一個人的健康,已不僅僅只是指身體方面的健康。體格的健康已漸漸進入人們的視線。
-
必備的20種心理調節措施心理壓力即精神壓力。壓力過大、過多會損害身體健康,現代醫學證明,心理壓力會削弱人體免疫系統,從而使外界致病因素引起機體患
-
減肥人的心理你知道多少減肥人的心理有哪些?現在的人都在減肥,用各種方法也要使自己的身體有型,平時的心理保健也很重要的!心理健康才是我們關心的!也
-
工作壓力大怎么辦 減壓的10種食物在現在這個生活中,我們都知道生活節奏也是越來越快了,而且導致很多人的壓力也是非常大的,尤其是對于一些男性來說,而且職場中
-
孕期不應有的十種心理其實在生活中我們大家都知道懷孕的時候心態也是非常關鍵的,而且很多人都不知道應該怎么樣更好的去保持一些良好的心情和心態,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