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乏安全感也是一種心理病
說到安全感,通常大家會想到女性,其實,在現在的生活中,不管男女都會因為工作,生活或者情感上的一些問題而常常感覺沒有安全感,這種狀態在心理學上其實也是一種普遍存在的心理疾病。
現狀
九成人過不踏實
出入中央商務區的白領,衣著光鮮、沉著自信,內心卻對前途充滿憂慮;兩鬢斑白的退休老人,衣食無憂、兒孫滿堂,卻整日擔心健康會不會出問題,甚至擔憂家人可能會出意外。可以說,人的一生,就是不斷尋找安全感的過程——關于孩子,父母怕奶粉有毒、怕校車出事;關于成年人,他們怕買不起房、怕失業;關于老人,他們怕看病難、怕老無所依……
2010年的一項有關國人安全感的調查顯示,高達96%的網友認為自己沒有安全感。《小康》雜志的調查表明,食品安全是國人最大的不安,社會治安和醫療安全感遭遇危機,中等收入階層的不安全感凸顯,經常焦慮的人超半數。在通往安全感的道路上,國人仍需要跨越一道道門檻。
美國心理學家馬斯洛指出,安全感是“一種從恐懼和焦慮中脫離出來的信心、安全和自由的感覺”,支撐起生命和心理健康。擁有它的人,主觀滿意度高,樂觀自信;缺乏它的人,生活滿意度低,焦慮恐懼。安全感有時是外在的,比如擔心失戀、失業、生病……這些擔心有明確的對象,通過改善環境可以重新獲得;有些安全感是內在的,例如家財萬貫卻常被貧窮的噩夢驚醒,嬌妻相伴卻擔憂有一天她會離自己而去,這種不安全感來自脆弱的內心。
檢查
回答9個小問題
在閱讀以下文章之前,不妨先回答下面9個問題:
你是否經常對世事不滿?
你是否感到生活對自己不公平?
你是否容易受傷害?
你是否缺乏自信、對自己不滿意?
你是否感到別人不尊重、不喜歡自己?
你是否對未來心懷恐懼?
你是否感到別人不可信任?
你是否容易不安?
你是否經常懷疑別人議論自己,而且對他人的評價很敏感?
如果你的答案基本都是“否”,那么恭喜你,你是一位安全感較強的人;如果答案以“是”居多,那你很可能是一位缺乏安全感的人。當然,這個簡短的問卷并不太完整,有興趣者不妨找到馬斯洛《安全感——不安全感問卷》,做個更科學的測試。
病因
受過冷落和傷害
安全感并不是與生俱來的“上帝的禮物”,而需要在后天慢慢培養。缺乏安全感的人,往往有下面一些經歷。
1.家庭氛圍差。英國心理學家約翰·鮑爾比認為,6~24個月的嬰幼兒與父母的關系決定其成年后的安全感。假如得不到母親的悉心照料、需要得不到滿足、啼哭無法得到回應,孩子就難以產生基本的信任感。兒童時期,如果父母經常爭吵、情緒陰晴不定、教育方式粗暴等,孩子的心靈長期被緊張、恐懼、不安折磨著,久之也容易缺乏安全感。
2.曾被傷害過。比如,有過失戀經歷的人可能會在下一段戀情中疑神疑鬼;曾經歷過貧窮的人可能會對金錢的匱乏心有余悸,進而不擇手段地“撈錢”;曾在深夜被暴徒襲擊過的人可能對黑暗產生恐懼。還有人總被批評、否定,容易缺乏自信,于是會對未來充滿焦慮,凡事希望穩妥保險,害怕生活失控。
盡管安全感更多是自己的事兒,但有一些人和事容易讓人感到不安全。首先,一個熟悉的人,言行與往常不一致,比如性格溫順的同事突然暴跳如雷、原本如膠似漆的戀愛對象突然不冷不熱等。其次,言行舉止與眾不同的人,比如表情陰冷、成天不說話、愛穿奇裝異服者,這種“不按常理出牌”的表現容易給大家帶來不安全感。
處方
放下得失多交友
安全感是心理健康的基石。在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中,安全感僅次于食物、空氣、水等維持生命的需要。缺乏安全感的人就像無本之木,難以與人建立良好的關系,也很難用心生活。因此,既然安全感丟失了,就要努力把它找回來。
第一,正確認識自我,提升自信心。有安全感的人不一定占據著最穩固的資源,但一定擁有這樣的天賦——“不在乎有的,不惦記沒的,不害怕失去的,不追求強扭的。覺得什么都是自己的,萬一什么都不是了也無所謂。”
第二,別胡思亂想。缺乏安全感其實是種“放大心理”,把自己的負擔、痛苦放大。我們要學會享受過程,而非一味擔憂結果。當出現不安全感時,嘗試做積極的歸因。比如打電話給朋友,對方沒有接,不要認為他不在乎自己,人家可能就是在開會。
第三,多交朋友,提高社交能力。最好的保險不是存款,而是有幾個真心實意的好朋友。良好的人際關系能提供重要的心理支持與滿足,還能在困難時幫到自己。同時,助人行為可以改善焦慮情緒。
最后要提醒的是,家長要多跟孩子交流感情,遇事講道理;營造和諧的家庭氛圍,盡量不在孩子面前爭吵,用榜樣作用引導孩子養成平和、友善的性格。
癥狀
習慣抱著東西睡
“他只要出門,哪怕天氣很好,也要穿上套鞋,帶著雨傘,而且一定穿上暖和的棉大衣……他總是把臉藏在豎起的衣領里……把自己包在殼里,給自己做一個所謂的套子。”——俄國作家契訶夫在《裝在套子里的人》一文中描述了一個沒有安全感的人。
缺乏安全感有許多表現。行為上,他們有一些在別人看來奇怪的“癖好”,比如手機、鑰匙、錢包等一定要隨身帶;喜歡有口袋的衣服和褲子;經常莫名其妙地想哭;習慣抱著東西或開著燈睡覺;吃飯、上廁所、坐公交喜歡同一個位置;不愛說話,尤其不愛跟權威(如老師、領導)及陌生人交談;忍不住查看配偶的手機。感受上,他們常感到受威脅,深陷無法抗拒的焦慮和恐懼中;對未來過度擔心,缺乏自信;總希望依靠別人,可內心深處又對自己和別人不夠信任;不喜歡被評價,過于在意別人對自己的看法。
缺乏安全感的人并不是個個都軟弱,有些表現得很強大,甚至主動攻擊別人。他們會認為“自己是好的”,但不相信別人,認為“別人是壞的”。在心理學上被稱為“反相形成”,就是以相反的方式表現自己的內心狀態。
想擁有安全感,唯一的方法就是讓自己變的更強大。
-
有些道理需要隨著時間的改變才會明白!無論是生理還是心理。在當代,心理健康問題令全社會堪憂,所謂一個人的健康,已不僅僅只是指身體方面的健康。體格的健康已漸漸進入人們的視線。
-
必備的20種心理調節措施心理壓力即精神壓力。壓力過大、過多會損害身體健康,現代醫學證明,心理壓力會削弱人體免疫系統,從而使外界致病因素引起機體患
-
減肥人的心理你知道多少減肥人的心理有哪些?現在的人都在減肥,用各種方法也要使自己的身體有型,平時的心理保健也很重要的!心理健康才是我們關心的!也
-
工作壓力大怎么辦 減壓的10種食物在現在這個生活中,我們都知道生活節奏也是越來越快了,而且導致很多人的壓力也是非常大的,尤其是對于一些男性來說,而且職場中
-
孕期不應有的十種心理其實在生活中我們大家都知道懷孕的時候心態也是非常關鍵的,而且很多人都不知道應該怎么樣更好的去保持一些良好的心情和心態,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