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防癌癥從預防心理疾病開始
在不久前,有關專家的一項研究結果顯示,當一個人在生活中與社會的疏離程度越高,就更容易得病,而且這類人群的死亡率也越高,也就是說,我們的心理健康程度與我們的身體健康有著密切的聯系。
美國、芬蘭和瑞典三國的研究人員聯合對4000名男女進行了 為期12年的調查研究,研究開始時,受訪對象健康狀況良好。研究人員把他們分為“社會活動活躍”和“與社群疏離”兩組。12年的觀察發現,“與社群疏離”的男性患癌癥等嚴重疾病,甚至死亡的人數較“社會活動活躍”組高2—3倍;“與社群疏離”的女性出現相同問題的比例較“社會活動活躍”組高1.5—2倍。 而且,與社會疏離程度越高,越易得病,死亡率也越高。
心理因素直接或間接有致癌作用
中華醫學會心身醫學分會主任委員、上海中醫藥大學博士生導師何裕民教授指出,癌癥是一類心身相關性的疾病,心理因素直接或間接有致癌作用。據統計,有1/3 的癌癥由“心”而生,而至少有40%的癌癥患者死于心理因素,包括孤獨、恐懼、絕望、極度悲哀情結。如研究白血病患者心理時醫生發現,病情明顯變化的10 個患者中,有9個存在孤獨、絕望。因此,緩解孤獨是心療的關鍵。
人都是有歸屬感的。這種歸屬感帶來的不只是對自我身份的認定,更重要的是與之相伴隨的安全感,如果人長期沒有歸屬感,處于孤獨狀態,會很容易向消極的方向發 展,從而產生悲觀的情緒,而悲觀又會促使人更加孤獨。如此就會陷入惡性循環中,不良情緒的積累就為癌癥創造了生長的溫床。中國中醫科學院西苑醫院老年病中心李躍華教授也認為,孤獨性格從某種意義上說也是一種“癌癥性格”。孤獨會導致失眠,還容易使人免疫力低下。
而 擺脫孤獨的最好“疫苗”是多參加社會活動。專家指出,目前處于悲觀狀態的人,應盡量多參加一些集體活動,多與人交流,培養健康的興趣愛好,消減孤獨感。對 于腫瘤病人,更要以積極的態度面對人生,家屬也盡量在就診、治療時陪同病人,生活中多關心、支持病人,可以促進治療效果。
擺脫孤獨可從兩個方向努力
要想擺脫孤獨可以從兩個方向努力,一個方向是自己積極主動去接近別人,一個方向是通過改變自我,使別人愿意接近自己。積極主動地接近別人的最好方法,便是關心、幫助別人。當你看到周圍的人有為難之處的時候,如果能主動伸出手去幫一把,很可能就為自己贏得了一位朋友,從而也幫助自己擺脫了孤獨。
沒有會喜歡整天愁眉苦臉的人,也沒有人會喜歡一臉清高孤傲的人。如果你渴望友誼和朋友,你就需要在某種程度上改變你自己。也許你并非不想理別人,只是不知道說什么才好,或擔心別人會不理你。沒關系,先從每天早上見面做起。如果你每天都能以親切的微笑來面對你的同學、同事,并不計較別人是否主動,是否也對你點頭,堅持幾天,你看看會有什么結果?日本心理學家箱崎總一說:"對別人親切正是免除自己本身孤獨的第一步。"如果你再能設法找到一些共同的話題,或者主動向別人請教,僵局就很容易打破了。
要想有朋友,就不能光想著自己。總把"我"放在嘴邊的人,最招人反感。如果和別人交往時,你不懂得尊重別人,老是隨便打斷人家的話,或是說些刺激人的話,讓人下不來臺,或是總想和人爭個高低,處處顯得你正確,恐怕你也就很難擁有朋友和友誼。所以,擺脫孤獨,要從自己做起。
生活中,學會調節自己的心理,正確的面對各種事情,對于我們正確的判斷和保護自己的身心健康都有益處。
-
有些道理需要隨著時間的改變才會明白!無論是生理還是心理。在當代,心理健康問題令全社會堪憂,所謂一個人的健康,已不僅僅只是指身體方面的健康。體格的健康已漸漸進入人們的視線。
-
必備的20種心理調節措施心理壓力即精神壓力。壓力過大、過多會損害身體健康,現代醫學證明,心理壓力會削弱人體免疫系統,從而使外界致病因素引起機體患
-
減肥人的心理你知道多少減肥人的心理有哪些?現在的人都在減肥,用各種方法也要使自己的身體有型,平時的心理保健也很重要的!心理健康才是我們關心的!也
-
工作壓力大怎么辦 減壓的10種食物在現在這個生活中,我們都知道生活節奏也是越來越快了,而且導致很多人的壓力也是非常大的,尤其是對于一些男性來說,而且職場中
-
孕期不應有的十種心理其實在生活中我們大家都知道懷孕的時候心態也是非常關鍵的,而且很多人都不知道應該怎么樣更好的去保持一些良好的心情和心態,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