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是為糗事抓狂是為什么呢
在生活中很多人都會因為糗事而抓狂的,那么大家為什么總是會因為一些糗事而抓狂呢,這其中很大的原因似乎因為都非常關心自己的面子。
先讓我們把問題定義清楚:你知道自己內向敏感,過于在乎他人看法。想搞清楚,為什么一遇到這種時候,就會出現“抓狂”的反應。
這里的“抓狂”,按上面的描述,大概是情緒加生理:
“情緒突然激動,焦躁不安……并伴隨著一些肌肉收縮、躁動等生理反應”,OK,很明確。
首先我們來簡化一下問題。
情緒是什么?這個東西每個人好像都模模糊糊地知道,但直到今天為止仍然沒有公認的定義。是認知,是生理反應,還是行為?好像都包括了,但是又都不完全。我比較認同的一個思路,是把情緒定義為一套綜合的pattern ——模式。我在咨詢中有時會用一個更通俗的詞,叫“習慣”。
是的,我建議大家把情緒理解為一套習慣。就跟你習慣了每天早起刷牙洗臉,吃完早飯擠地鐵一樣。
在這套習慣里,包含了認知的,生理的,行為的多種成分:有人憤怒時摔杯子砸碗,這是行為層面的習慣;有人緊張時會想尿尿,這是生理層面的習慣;有人沮喪時會把從小到大所有失敗的事兒都在腦子里羅列一遍,這是認知層面的習慣。粗而略之地說是這樣(當然不很嚴謹,我并不夠格寫出論文級別的綜述,各位專業人士包涵)。
這樣我們就先不用在情緒反應內部再做劃分了,只把它們揉成一團:你一旦回憶起出丑的往事,就陷入到一整套反應習慣中,這種習慣叫“抓狂”。為什么會有這種習慣?
為什么會有這種習慣?
這就要從兩方面來說,一方面是“習慣”的起源,一方面則是它的維持。我們從起源(或者叫習得)開始說,光是這個問題也已經大得不得了。
行為主義心理學家斯金納晚年提出,至少需要三門學科從不同層面來回答模式的“習得(learning)”問題:最原始和生理層面的反應模式(全人類共有的),需要用演化學來解釋其習得過程;在此之上,具有文化特點的反應模式(某個社會和文化下共有的),則需要引入人類學去研究其習得過程;再在此之上,到了個人發展層級的反應模式(一些人特有的),才用心理學去解釋其習得過程。
那么“抓狂”這種表達情緒的“習慣”,應該算是哪一個層面的問題?
讓我們再仔細掰扯一下。
想到過去出丑的事時,可能會出現的情緒包括:(對自我形象的)擔憂、緊張、(對無力更改事實的)絕望、(對自己無能的)憤怒,當然還有最重要的——羞恥。可以認為那一瞬間,其實出現了多種反應混和的拼盤,它們的效果是疊加的。因為緊張和憤怒而抓狂(肌肉收縮),就是比較偏演化層面的反應;但是為什么容易緊張和憤怒,那又有些個人層面的因素了;羞恥會讓人恨不得逃離(想象的)現場,這種反應的文化屬性通常比較高;我也看到不少人回答這是正常的,甚至是「成長」的體現,說明在文化層面上獲得了某種鼓勵;至于你到底因為什么出丑,這些事如何影響你的自我形象,你期待的自我形象究竟為何?這又涉及到你的經歷,你最核心的圖式,你的信念和規則,以及你對“出丑”的解讀和自動化思維……
在生活中遇到了糗事,你是不是也想找個洞鉆進去呢,這其實是非常平常的心理,每個人都是好面子的,當面對糗事的時候他們總是會選擇逃避的,所以這就是很正常的行為,所以很多人都會因為糗事抓狂。
-
有些道理需要隨著時間的改變才會明白!無論是生理還是心理。在當代,心理健康問題令全社會堪憂,所謂一個人的健康,已不僅僅只是指身體方面的健康。體格的健康已漸漸進入人們的視線。
-
必備的20種心理調節措施心理壓力即精神壓力。壓力過大、過多會損害身體健康,現代醫學證明,心理壓力會削弱人體免疫系統,從而使外界致病因素引起機體患
-
減肥人的心理你知道多少減肥人的心理有哪些?現在的人都在減肥,用各種方法也要使自己的身體有型,平時的心理保健也很重要的!心理健康才是我們關心的!也
-
工作壓力大怎么辦 減壓的10種食物在現在這個生活中,我們都知道生活節奏也是越來越快了,而且導致很多人的壓力也是非常大的,尤其是對于一些男性來說,而且職場中
-
孕期不應有的十種心理其實在生活中我們大家都知道懷孕的時候心態也是非常關鍵的,而且很多人都不知道應該怎么樣更好的去保持一些良好的心情和心態,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