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角度看催眠
對于很多人來說,對于催眠并不陌生,很多人都接觸過催眠,那么催眠到底是什么,心理學對于催眠的看法又是什么呢,下面就跟著小編來具體的看看吧。
催眠感應與可催眠性
催眠開始于一種催眠感應,它是一組最初的活動,能使外部的注意力分散減到最小并鼓勵參與者只集中在暗示的刺激上。相信自己正進入一種特殊的意識狀態。感應活動包括想象特定的經驗,或對事件的反應進行視覺化。
重復地進行這種這種實踐時,感應程序就像一種習得的信號,使參與者可以很快地進入催眠狀態。典型的感應程序使用使人深度放松的暗示,但有些人可能通過一種活動的警覺地感應而進入催眠狀態??如想象他們正在慢跑或騎自行車。
表演催眠給人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實于被催眠者的催眠的力量。然而催眠最重要的是參與者受催眠的能力或“天分”。受暗示性上有很大的個體差異,從根本沒有反應到完全有反應。
可催眠性是相當穩定的特質。如果一個成年人在10年期間進行多次測定,分數會基本保持相同。
事實上,對50個男女被試在25年以后重測,結果表明兩此可催眠性的分數有相當高的相關(相關系數為0。71)。與成人相比兒童傾向于更易受暗示;催眠反應高峰是在青少年初期,隨后減少。
有一些證據表明可催眠性受遺傳因素的影響,因為同卵雙生子的分數比異卵雙生子的更相似。盡管可催眠性的相對穩定,但它與輕信和順從這樣的人格特質沒有任何相關。可催眠性反映那一種獨特的認知能力,即全神貫注于一種體驗之中的能力。
催眠的效果
在描述測量可催眠性的方法時,我們已經提到過一些催眠的標準效果:催眠狀態下,個體對有關運動能力(如他們的手臂變得不可彎曲 )和知覺經驗(如他們產生有只蒼蠅的幻覺)的暗示做出反應。
然而我們怎么能肯定這些行為是由催眠引起的,而不止是參與者想取悅催眠師的強烈愿望而帶來的?要說明這一重要的問題,研究者常常進行試驗對真正被催眠個體和那些假裝者的表現進行比較。
兩組學生參加一個試驗,一組真正給以催眠,另一組做一個假裝的催眠:即一個試驗者對被試說欺騙另一個試驗者是他們的任務,要讓他相信你們實際上被催眠了。
現在你知道心理學對于催眠的解釋和看法了吧,確實催眠是有很多的解釋的,心理學對此也有自己獨特的看法,現在你對催眠是不是有更加深刻的了解呢。
-
有些道理需要隨著時間的改變才會明白!無論是生理還是心理。在當代,心理健康問題令全社會堪憂,所謂一個人的健康,已不僅僅只是指身體方面的健康。體格的健康已漸漸進入人們的視線。
-
必備的20種心理調節措施心理壓力即精神壓力。壓力過大、過多會損害身體健康,現代醫學證明,心理壓力會削弱人體免疫系統,從而使外界致病因素引起機體患
-
減肥人的心理你知道多少減肥人的心理有哪些?現在的人都在減肥,用各種方法也要使自己的身體有型,平時的心理保健也很重要的!心理健康才是我們關心的!也
-
工作壓力大怎么辦 減壓的10種食物在現在這個生活中,我們都知道生活節奏也是越來越快了,而且導致很多人的壓力也是非常大的,尤其是對于一些男性來說,而且職場中
-
孕期不應有的十種心理其實在生活中我們大家都知道懷孕的時候心態也是非常關鍵的,而且很多人都不知道應該怎么樣更好的去保持一些良好的心情和心態,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