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做這十件事 讓生活有勁頭
我們在生活中的追求是非常重要的,如何然給自己的生活有勁頭是很多人都必須要關心的問題,那么你知道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讓我們有追求呢,常常做十件事也許是非常有效呢。
1.常行善 推薦頻率:每天
刊登在美國心理學會期刊上的一項研究發現,每周做5件好事,堅持6周,能明顯提升施助者的快樂情緒,特別是一天內集中做好事的人。
做法:在一周內做5件好事,如果可以,最好集中在一天內。好事可以不分大小,但最好幫助不同的人,做不同的事。比如,幫同事做些瑣碎工作,給公交車上的陌生人讓個座,或者去獻一次血等。
2.記感恩日記 推薦頻率:每周1次
《人格與社會心理學雜志》發表的研究顯示,經常對幫助過自己的人表達謝意,將會給身體和人際關系帶來積極影響,讓人覺得更健康和幸福。
做法:記感恩日記時把握6個要點:盡可能詳細具體;注重深度甚于廣度;關注要感恩的人比關注具體事情影響更深;想一下如果缺少特定的人或事,生活將會怎樣,不要將好命認為是理所當然;體會意料之外帶來的驚喜;堅持定期寫,但不要過勤,證據表明,每周記1~3次比每天寫更有益。
3.看有意義的照片 推薦頻率:每天1次
研究顯示,找到生活的意義有助于人們對抗壓力,改善整體健康,其通常來源于大自然、與他人的緊密聯系等。記得經常拍攝一些有價值的照片,這會鼓勵你留意生活中的各種美好。
做法:可以先花一周時間拍攝使自己感覺生活美好,或讓你覺得更有目標的人或各種食物,將照片洗出來,并在照片背面寫下拍攝的原因。此后,可以經常翻看這些照片,回想它們帶來的啟迪意義。
4.寫一封諒解自己的信 推薦頻率:每周1次
如果常常自責或反思,可能會讓人感覺孤立、不快,甚至壓力重重。建議以一種更健康的方式面對自己的錯誤,比如給自己寫一封信,以同情之心寬容和諒解某些失誤。研究顯示,能以同情之心對待自己缺點和挫折的人,比深深自責的人,身心都更健康。
做法:先確定讓自己感到羞恥、不安或不夠好的某一方面,可以有關個性、行為、能力、人際關系或其他方面;之后將其寫下來,并誠實描述自己的感受,比如尷尬、痛苦或生氣等;根據上述兩方面內容給自己寫封信,對自己厭惡的方面表達同情、理解和接受。一旦遇到糟糕的心情,拿出這封信重讀一遍,會起到明顯的緩解效果。
5.積極聆聽 推薦頻率:每周1次
讓對方感覺到被聆聽、受重視是一種能力,也需要一定的練習。研究顯示,使用該技巧能讓對方感到被理解,有助于增進人際關系的滿意度。
做法:找一個能和交流對象不受打擾、不會分心的僻靜場所,在對方講述時盡量做到:對方講出一個想法后,用自己的語言重復一遍;在合適的時候通過提問鼓勵對方細說自己的想法;如果對方表達了負面情緒,努力認同,不要提出質疑;利用身體語言表示自己很感興趣,比如目光交流、點頭、保持放松姿態,不要總看手機;避免評價,即使并不完全贊同;不要給建議,讓對方覺得被理解更利于問題的解決,著急給建議會起到反效果;聽過對方講述后,征詢許可再講出自己的觀點。
6.看具有敬畏感的視頻 推薦頻率:每月1次
研究顯示,敬畏體驗能提升人們對生活的滿足感,使人們較少被瑣碎的事情和情緒打擾。我們在生活中通常很少碰到令人敬畏的事,因此可以選擇一些類似視頻。
做法:花4~5分鐘時間看一段讓你覺得自己很渺小、具有敬畏感的視頻,比如俯瞰世界的紀錄片等,這會改變你對世界的理解,發覺自己煩惱的事原來小到不值一提,同時增強對人類無限潛能的信心。
那么你是不是清楚了呢,如果你也想在生活中過的有勁頭的話,那么這些事情你一定要做啦,只有做好了這些事情才能讓你的生活更加得有勁頭呢。
-
有些道理需要隨著時間的改變才會明白!無論是生理還是心理。在當代,心理健康問題令全社會堪憂,所謂一個人的健康,已不僅僅只是指身體方面的健康。體格的健康已漸漸進入人們的視線。
-
必備的20種心理調節措施心理壓力即精神壓力。壓力過大、過多會損害身體健康,現代醫學證明,心理壓力會削弱人體免疫系統,從而使外界致病因素引起機體患
-
減肥人的心理你知道多少減肥人的心理有哪些?現在的人都在減肥,用各種方法也要使自己的身體有型,平時的心理保健也很重要的!心理健康才是我們關心的!也
-
工作壓力大怎么辦 減壓的10種食物在現在這個生活中,我們都知道生活節奏也是越來越快了,而且導致很多人的壓力也是非常大的,尤其是對于一些男性來說,而且職場中
-
孕期不應有的十種心理其實在生活中我們大家都知道懷孕的時候心態也是非常關鍵的,而且很多人都不知道應該怎么樣更好的去保持一些良好的心情和心態,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