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離心理疾病的心理6技巧
現在越來越多的朋友意識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同時在生活中我們也從各種渠道了解了一些常見的心理疾病,相信大家也希望自己能夠為自己遠離心理疾病做些事情,所以,我們現在就給大家講講如何利用心理技巧來達到這個目的。
一、認識自己 知道“我是誰”
宏觀上看,自我認識是一輩子的事,因為人在不斷地成長與發展,所以就會有對自己的不斷的認識與發現。此處所提的自我認識,更多是從微觀上談,是指對自己的一些最基本情況的基本了解,包括:自己的身體特點,如外貌、軀體健康狀況;自己的心理特點,如智力水平、性格、興趣、愛好、能力、志向、抱負等;自己的身份特點,如家庭背景、自己的學歷、社會角色、性別角色、人際關系角色等;還有自己具有哪些可以依賴的外在資源等。
自我認識的方式有許多種:自己反思,讀書,讀傳記,觀察別人、與別人討論,以及在試錯排錯的行動中認識自己,等等。
二、確立目標 知道“我到底想要什么”
要回答這個問題,你可以在一張紙上按重要程度遞次寫下自己最想實現的五個目標,然后從第一個目標開始,逐個問自己:“這真是我自己想要的目標嗎?如果沒有外界的壓力或影響,如果不是為了虛榮或面子,我還會要這個目標嗎?”自問以后,把不是你自己真想要的目標刪去,然后認真想想自己到底想要什么,把它寫下來。
人生的目標有大有小,“一生平安”、“家庭幸福”、“事業有成”、“建功立業”等都是人生目標;另外,人生的規劃也有長有短,我們不必要求自己立刻就作出太長遠的規劃,但至少要有個三年或五年規劃,那種方向性會使我們感覺塌實和充實,并且也有助于我們積累成就感。
三、能建設性地滿足自己的需要
每個人都有各種需要,包括物質需要和精神需要,它們是與生俱來的,不存在好壞之分,但是滿足需要的方式卻有優劣之別。有的人以破壞性方式滿足自己的需要,結果使自己陷入困境,比如以體罰學生的方式樹立自己的威信,或者以搬弄是非的方式去解決人際沖突。而所謂建設性地滿足自己的需要,是指用那種能使自己進入良性循環的方式去滿足自己,比如通過提高教學質量的方式去獲得學生的尊敬或通過溝通去解決人際沖突等。
有必要指出的是:“需要”不是“愿望”。很多人感覺痛苦,并不是他的需要受挫,而是他的愿望受挫。比如一個人的中餐只需要半斤主食外加三菜一湯,就足夠滿足身體對食物的需要了,但他一定要頓頓都吃“滿漢全席”。如果因為這個愿望不能被滿足而不快樂甚至痛苦,那么需要調節的就是他的愿望。如果他去看心理治療師,心理治療師首先要做的是幫助他認識到自己的愿望不合理,然后就會與他共同商討如何調整他的愿望。
四、能與自己和他人友好相處
對自己友好就是不苛求自己,學會以喜悅、欣賞的態度接納自己,并在此前提下以揚長避短或取長補短的方式發展自己。
對他人友好指不苛求他人,能容忍他人的弱點,發掘他人的長處,能和他人友好合作,共享生活。這不僅可以滿足我們與人交往的社會需求,使自己多一份好心情,還有助于我們建立強大的社會支持系統。
五、能保持開放的心態
這首先是指能敞開心扉面對世界,讓欣賞和選擇多于批判和拒絕,這能使我們與世界保持良好的接觸與交流,也有助于保持心情舒暢;其次也指應具備終身學習的理念,否則不要說成長與發展,連生存都會出問題。
六、注意軀體健康
身體健康的人通常精力飽滿,這不僅有助于其處理與應付工作生活中的問題,而且也是一個人得以享受生活與工作的前提。一個總被軀體疾病折磨的人,既使他很堅強,他的生活質量也會大受影響。所以,軀體健康對人的心理健康是有非常重要的意義的。
要保持軀體健康,就要從培養健康的生活方式入手。一個人完全有可能通過培養健康的生活方式而獲得身體甚至心理上的健康。
心理健康不容忽視,因為它和我們的生理健康息息相關,想健康,想更加美麗,想達到長壽的目的,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在生活中注重生理健康的時候還能時時關注自己的心理健康狀況。
-
有些道理需要隨著時間的改變才會明白!無論是生理還是心理。在當代,心理健康問題令全社會堪憂,所謂一個人的健康,已不僅僅只是指身體方面的健康。體格的健康已漸漸進入人們的視線。
-
必備的20種心理調節措施心理壓力即精神壓力。壓力過大、過多會損害身體健康,現代醫學證明,心理壓力會削弱人體免疫系統,從而使外界致病因素引起機體患
-
減肥人的心理你知道多少減肥人的心理有哪些?現在的人都在減肥,用各種方法也要使自己的身體有型,平時的心理保健也很重要的!心理健康才是我們關心的!也
-
工作壓力大怎么辦 減壓的10種食物在現在這個生活中,我們都知道生活節奏也是越來越快了,而且導致很多人的壓力也是非常大的,尤其是對于一些男性來說,而且職場中
-
孕期不應有的十種心理其實在生活中我們大家都知道懷孕的時候心態也是非常關鍵的,而且很多人都不知道應該怎么樣更好的去保持一些良好的心情和心態,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