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常常遲到也是一種病
相信每一位朋友都希望自己身邊的人是守時的。有時間觀念的人是會得到別人的尊重的,在我們生活中總是會有一兩個總遲到不守時的人出現,其實從心理學的角度上來講這種行為也是一種心理疾病。
時間觀反映你的性格
無論是在職場,還是日常的生活中,我們總是與時間有著無數的“約定”,而你注意過自己和他人赴約的觀念有何不同嗎?這些不同可都反映出了彼此的性格,了解這些不同,會讓你懂得如何與不同性格的人更好地相處。
1. 總是提前到達的人
這樣的人既愛惜自己的時間,也尊重別人的時間,行事往往小心謹慎且計劃性強。
2. 習慣踩著點到達的人
這類人其實是典型的“完美主義者”,在生活中,喜歡嚴格掌控節奏,一旦面臨突發狀況,則會顯得有些焦慮不安。
3. 不分場合的“遲到大王”
他們在約會中按點出現的次數屈指可數,這其實反映出他們強烈“求關注”的心態,他們希望得到別人的重視、成為人群的焦點。在生活中,這類人通常比較自我,像是長不大的孩子,有些任性固執,難以接受他人的意見。
遲到是一種都市流行病
“現在這社會,沒得點啥病都不好意思出門。”要說都市流行病,“遲到”絕對是不得不提的一大成員。
上班遲到:“對不起,路上實在太堵了”;朋友聚會時遲到:“對不起,出門前被老板叫住了”;戀愛約會時遲到:“遲到是女人的天性”……這些都是冠冕堂皇到不可能被拒絕的理由。
我們在做遲到受害者時總是滿腔怒火,但矛盾的是自己也常常是一個遲到的實踐者。無法準時赴約時,我們總是能輕而易舉地找到各種理由,告訴對方“再等一會兒,我馬上就到”。“馬上”是一個很好用的詞,它包含了無限的不確定性,又能給等待的人一種心理安慰,讓對方知道你很快就會出現。遲到的時候當然也會有點懺悔,但沒關系,遲到是一種流行病嘛,每個人都在遲到的實踐和受害當中消減著對守時的要求。
其實,遲到其實不僅僅是一種習慣,還是一種心理病。
揭開遲到背后的“推手”
1. “我感到焦慮。”
這種心態往往出現在上班族身上,內心對于工作上的擔心和焦慮,在腦中形成一種抵抗腦波,間接地指揮他們逃離即將面對的焦慮源。
2. “我在暗示自己的地位不一般。”
有的人習慣用遲到來顯示自己與眾不同,并且認為他人總是等待自己并無不妥,甚至會從他人等待自己的過程中獲得一種優越感。
3. “我需要知道我是被愛著的。”
每個人都渴望被愛,而許多人衡量另一個人對自己的愛,往往是通過考驗對方是否愿意為自己犧牲時間。
告別遲到,從現在開始
1. 隨身攜帶一本備忘錄。
將你答應過的約會記在上面,你便會重視它們,而且更容易兌現這些承諾,做一個信守承諾的人。口頭承諾會讓你更容易忘記、松懈和不重視,從而找借口遲到甚至推掉約會。
2. 提早為赴約做準備。
承認自己不是一個好的時間預測和規劃者,提醒自己出門前一定要提前做好準備,比最初的計劃提前10~15分鐘出發。
3. 對未來充滿信心。
試著走出松散無規劃的生活習慣,在一天快要結束時,抽出一點時間來將第二天的時間進行良好的規劃,久而久之,松散便不再控制你,而是你在控制生活。
4. 學會換位思考。
想象自己是那些曾經被你晾在一邊等過你的人之一,或者提前到達一次,體會過去你從未體驗過的別人等待時的焦慮,也許你將不再遲到。
“人無信而不立”,欲守信,先守時。珍惜自己的時間,也尊重他人的時間,讓自己無論在做什么事的時候都能夠輕松應對、游刃有余。改變自己從現在開始,不要等以后。
守時是對對自己也是對別人的一種尊重,我們不可以因為自己的一已之私去占用和浪費別人的時間,如果你想得到朋友和同事的遵守,請從現在就開始糾正自己這個不良的心理習慣吧。
-
有些道理需要隨著時間的改變才會明白!無論是生理還是心理。在當代,心理健康問題令全社會堪憂,所謂一個人的健康,已不僅僅只是指身體方面的健康。體格的健康已漸漸進入人們的視線。
-
必備的20種心理調節措施心理壓力即精神壓力。壓力過大、過多會損害身體健康,現代醫學證明,心理壓力會削弱人體免疫系統,從而使外界致病因素引起機體患
-
減肥人的心理你知道多少減肥人的心理有哪些?現在的人都在減肥,用各種方法也要使自己的身體有型,平時的心理保健也很重要的!心理健康才是我們關心的!也
-
工作壓力大怎么辦 減壓的10種食物在現在這個生活中,我們都知道生活節奏也是越來越快了,而且導致很多人的壓力也是非常大的,尤其是對于一些男性來說,而且職場中
-
孕期不應有的十種心理其實在生活中我們大家都知道懷孕的時候心態也是非常關鍵的,而且很多人都不知道應該怎么樣更好的去保持一些良好的心情和心態,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