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日心理病 你躺槍了么
馬上就要喲中秋節,國慶節的來臨啦,在這兩個節日了,我們有充足的時間去放假,去享受,但是隨著而來的節日心理病也很大的出現啦。
1、旅行性精神綜合征。
節日期間,不少人選擇旅游以休心養心。有的親友趕回家與親人團聚,在長途旅行中,尤其是在長途列車上和輪船上,由于車廂、船艙內擁擠、嘈雜,空氣混濁,加之過度疲勞、缺乏睡眠及個別心理不健全的乘客,此時可能突然對周圍環境發生妄想,表現為緊張恐懼、草木皆兵和危在旦夕,在病感的支配下,有的人以為對方要搶自己的財物,于是先發制人,突襲同車無辜的乘客,以至造成流血事件;有的人則感到有人要追殺他,驚慌失措地向乘警報案,要求保護,或慌不擇路地跳離高速行進的火車,釀成悲劇;有的情緒低落,悲觀失望甚至出現自殺行為等。心理學上稱之為:旅行性精神綜合征。
心理防范:外出旅游者,不能把行程排得過滿,以免過于緊張和疲勞;注意充分利用時間休息,及時補充水分和能量;長時間坐火車輪船等交通工具時,應每一兩個小時在車廂和甲板來回走動,活動活動筋骨,有條件的洗個熱水澡;如睡眠差、煩躁不安的可服一點鎮靜藥;年老體弱者最好不要遠距離長途旅行。
2、節日心理失調癥。
歡度節日,對一些平時在高度緊張狀態下工作的人群而言,許多人并不是很適應消閑的生活,尤其是白領一族,對他們來說,高度緊張的工作狀態,作為一種應激機制,人們大腦中樞會相應建立起一套高度緊張的思維和動作模式,使他們適應了快節奏的工作、生活模式。如果,他們一下子使上述狀態停下來,無事可做,原來那種適應緊張節奏的心理模式便會突然失去了工作對象,使他們面對寬松的環境反而感到不適應,而出現抑郁、焦慮不安、失落、易怒、失眠、軀體不適等不良的情緒反應。心理學上稱之為:節日心理失調癥。
心理防范:節日來臨之前,人們要有心理準備,并學會積極的心理自我調適,注意勞逸結合。在節日長假里,利用休假做一些自己感興趣的事,如走親訪友、外出旅游、聽聽音樂、讀本好書等,都是很好的休閑方式,可以讓自己的心理應激狀態,從高度緊張的模式中慢慢放松下來,真正給自己的心理和心情放個假,享受美好的生活,讓心身更加健康。
3、節日放縱心理綜合征。
節日期間少不了親友的聚會玩樂,在聚會中,面對滿桌的酒菜,常常控制不住互相敬酒、勸吃,暴飲暴食;有的日夜搓麻將玩撲克,甚至賭博等放縱行為。導致胃功能紊亂、過度興奮和疲勞,嚴重者發生虛脫、昏倒和精神緊張紊亂。不但會影響了當時人們心身健康,還會給節日氣氛蒙上陰影。心理學家稱之為:節日放縱心理綜合征。
心理防范:人們在節日期間,親朋好友相聚時應該努力克服放縱心理和行為,在酒桌上盡量控制自己,切忌暴飲暴食,飲食注意清潔衛生,易消化;在牌桌上切勿通宵達旦過度地玩,掌握好時間,注意休息,保證每天有8小時睡眠。
4、節后上班恐懼癥。
經過節日期間的吃喝玩樂,不少人上班出現了不適應,有的因離開親友返回緊張的工作崗位而出現焦慮、郁悶、煩躁等情緒,甚至對上班懷有恐懼心理,并伴有頭痛、腹痛、食欲不振、全身無力等軀體不適癥狀。這因為長假里對自己的休假無計劃,想吃就吃,想睡就睡,想玩就玩,生物鐘已經打亂了,到了上班的時候生物鐘調不過來,松弛下來后產生的。心理學上稱之為:節日上班恐懼癥。
心理防范:可以從生活內容、作息時間上作出相應的調整,靜心思考上班后應該做的事,列一列工作計劃,使自己的心理調整到工作狀態上來;注意調整飲食,讓自己塞滿魚肉的腸胃好好休息一下,盡量吃清淡一點的飯菜,飲食定時,營養均衡合理;保持充足的睡眠,恢復工作學習時的起居習慣,盡量早休息不再熬夜。如果焦慮恐懼癥狀明顯,應該及時請心理醫生幫助調整。
5、假后綜合癥
假期后綜合癥(Post-holiday syndrome),又名節后綜合癥,是一種于出現于長假期或節日后的一些征狀,包括有疲倦、失眠、昏昏欲睡、胃口欠佳、難以集中精神工作、有不正常肌肉酸痛或心跳太快,以至焦慮、空虛或容易發怒等。按照心理學家的解釋,是現代社會大多數人的正常心態。
由于在工作期間,身體及精神狀況處于高度緊張狀態,放長假期或節日后,因放松過度,或多或少就會出現假期后綜合征的征狀。這種心態就像一個平時已經緊崩膨脹的氣球,急速放棄而過度松弛。在回到工作崗位時,因未能及時適應緊張的生活節奏或缺乏了一個心理緩沖期,就會出現了逃避工作的心態及以上的征狀。
假期后綜合癥不單止會出現于工作上,只要會令人高度緊張的工作亦會產生,如考試或上課。因此,假期后綜合征亦被稱為考后綜合癥或開學綜合癥等。
心理學家建議要舒緩假期后綜合征應將娛樂節目安排于假期早段,而最后幾天最好有充足的休息,作為心理緩沖期,以調整心態時間。并且安排較有規律的生活,將注意力從娛樂轉回集中在工作上。至于身體方面,可以嘗試造適量的運動,讓身體能從休假中起動。
專家認為,所謂的“假后綜合癥”并非疾病,只是人們在長假后,身心再適應時受到壓力后所出現的心理不適感。
人們假期中的生活安排打破了原有的規律,生活節奏不適當,精神長期過度放松,導致假后體能下降和情緒緊張,進而出現疲乏,焦慮等癥狀。一般人經過一周的自覺調整,就可以恢復正常,不需要就醫。
但也有一些人在假日后會有嚴重的情緒反應,比如:過分的焦慮或者憂郁、失眠,不想甚至恐懼上班。這些人往往個性敏感,容易疲勞,自我調適能力較差,遇到刺激會導致某些個性因素被激發和暴露出來,長時間(1到2周,甚至1個月)無法自我恢復,明顯影響身心健康和正常生活,這時就應該進行心理治療,有時需要適當藥物配合。如果就醫不及時,還可能導致焦慮癥等心理疾病。
所以這些在節日的心理病啊還是需要去注意的,了解了這些就可以很好的幫助我們緩解在節日之后不當的工作狀態啦,這對于我們而言是非常好的。
-
有些道理需要隨著時間的改變才會明白!無論是生理還是心理。在當代,心理健康問題令全社會堪憂,所謂一個人的健康,已不僅僅只是指身體方面的健康。體格的健康已漸漸進入人們的視線。
-
必備的20種心理調節措施心理壓力即精神壓力。壓力過大、過多會損害身體健康,現代醫學證明,心理壓力會削弱人體免疫系統,從而使外界致病因素引起機體患
-
減肥人的心理你知道多少減肥人的心理有哪些?現在的人都在減肥,用各種方法也要使自己的身體有型,平時的心理保健也很重要的!心理健康才是我們關心的!也
-
工作壓力大怎么辦 減壓的10種食物在現在這個生活中,我們都知道生活節奏也是越來越快了,而且導致很多人的壓力也是非常大的,尤其是對于一些男性來說,而且職場中
-
孕期不應有的十種心理其實在生活中我們大家都知道懷孕的時候心態也是非常關鍵的,而且很多人都不知道應該怎么樣更好的去保持一些良好的心情和心態,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