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大家怎樣克服選擇恐懼癥
你有沒有因為難以抉擇而痛苦不堪。面對著同樣喜愛的兩樣東西,兩個都貌似有益的做法,卻不知道該怎樣下決定。久而久之,你不是去做選擇,而是去逃避做選擇,讓自己不去選擇。
這樣的你可能患上了選擇恐懼癥。該怎樣客服這種不良的心理狀態呢?別怕,現在就教給你。
怎樣克服選擇恐懼癥
即讓你受困的不是選項本身,而是你對選擇的態度。在面對不同的選項時,一個「必須選擇最優」的決策程序似乎就自動開啟,使你如入泥潭。
可是你有沒有想過:我為什么一定要有一個最優的結果?或者說,為什么我做的每一件事都應該是最優的?為什么我不能從眼前的選項中退出來去發現更多的選項?甚至,為什么我不能主動去追求一個糟糕的或者原以為糟糕的結果?
比如去哪兒吃晚飯的問題,假設你家樓下有一家日本料理、一家韓國烤肉、一家意大利餐廳,這是周遭看上去最好的三個選項了,那么是不是每一次,你都要糾結在三家里選一家呢?請問,為什么你就不可以去吃蘭州拉面或者沙縣小吃呢?為什么你不能先吃一碗蘭州面緊接著吃一碗沙縣面呢?這樣也很滿足啊味蕾也很歡快啊有沒有?
比如買衣服的問題,確實每次都買優衣庫很煩的,但你買一條雜牌也不會死也可以很帥啊有沒有?我人生中最快樂的一次買衣服的經歷,是在一家商場門口的清貨攤位,一下子買了四件襯衫,一件20塊,但我穿著真的很帥啊,我當時差點想一下擼八件,但還是忍住了只擼了四件,五分鐘挑好連帶試穿,一點猶豫都沒有,那種欣快感真的無與倫比。
所以可怕的,不是你所擔憂的某某選項的某某缺憾本身,而是你不由自主地困在了一個非此即彼的「局」里,去求一個完美的結果。這些選項限制住你的眼界,固化了你對境遇的解讀,讓你在思維定勢里盤旋。
你需要「重新框定」。
例如用大腳趾想想就知道,人生哪有完美,人生的滋味就是享受你的不完美。
塔勒布在《反脆弱》一書中提出了一個「杠鈴策略」,我認為極具啟發性。杠鈴策略是指,你不應該去接受中等的選項,而是應該同時去選擇兩個端,比如在投資的時候,一部分錢去搏高風險高收益,另一部分找最穩妥的投資,這要比把錢投在中等風險和收益的渠道上要好。
生活中的選擇也一樣,一方面你可以接受很廉價的東西,另一方面你應該去追求最好的東西。因為每個人所擁有的資源是有限的,這個資源可以是時間、金錢、精力,甚至是你的熱情,你只有在有些事件上接受一般甚至糟糕的結果,你才有足夠的資源在另一些事情上去追求更好的東西。比如,你一個人連吃兩個星期蘭州拉面,然后請一位心儀已久的大美女或者小鮮肉去一家人均一千的高級餐廳大吃一頓然后順便談談人生理想,那體驗,嘖嘖,絕對比你一年到頭下館子都只在人均100以下級別的店里吃要好。吃蘭州拉面的那兩個星期,你也是幸福的,因為你不需要選擇,你盯著最便宜的吃就可以。同理,果粉也是幸福的,他們也不需要在廝殺激烈的兩千檔安卓手機混戰中做選擇,他們只要淡定地把腎賣好,每次去買一臺最貴的蘋果新款手機就可以了。
看明白了嗎?在你最糾結的勢均力敵的A和B這兩個選項之外,在你被自己框死被別人繞暈的視線之外,還有很簡單的選擇的,那就是很屌絲的C,和很美好的D——
我可以接受自己在非正式的場合,去穿一件有破洞的衣服,我安慰自己說,稍微露一露,更性感。
我可以接受自己在選不好餐館的時候,選擇不吃飯,我安慰自己說,瘦一點更帥。
我可以接受自己,不買車也不會開車,而只是騎車,因為我覺得騎車更健康,養車太麻煩。
我可以接受自己,老是犯一些小錯,健忘,把衣服穿反,丟三落四,干活不勤快,甚至運氣也差。
但在我生活的另一面,我追求最好的東西,比如我想了解什么樣的文字是最美的,什么樣的思想是最有啟示性的,什么樣的藝術品是接近永恒的。在這些方面,我也沒有選擇障礙,因為我會竭盡所能地全部擁有它們。
要知道,這個世界上沒有十全十美的東西。而也不可能總是魚和熊掌兼得。我們總是要做出抉擇的。找到對自己最有利的一項,放棄另外一項。放棄后就不要在回頭看,只要注視著你握在手里的就可以了。
好文推薦:
-
抑郁癥失眠怎么辦?食療可以解決生活中不少人都有失眠抑郁的情況,失眠抑郁要采取合適的方法來解決,養心安神粥能有效改善失眠狀況,棗仁粥具有改善失眠的作用,
-
產后抑郁癥失眠怎么辦?不少女性生完寶寶后會出現失眠的情況,也有不少女性有產后抑郁的情況,抑郁容易導致失眠,所以要及時改善抑郁的情緒,家長應該要
-
焦慮癥如何食療?治療焦慮癥的食物焦慮癥可以通過食療的方式來改善焦慮癥狀,主要是情緒過于焦慮,造成的精神壓力過大,容易導致焦慮癥的產生,患者會產生煩悶的情
-
孕期焦慮癥有哪些表現?不少女性在懷孕期間會產生焦慮的心理焦慮癥,會影響到睡眠,如果出現焦慮的情況,需要及時緩解焦慮的心理,孕期情緒波動比較大,
-
經常精神緊張如何改善?精神緊張可以通過放松療法來改善精神緊張的狀況,盡量調整自己的生活狀態,緩解精神壓力,在生活和工作中如果遇到難題需要穩定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