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鐵成自殺防范重地 醞釀建立心理干預機制
南方網訊 記者昨天(27日)獲悉,上海市一批心理衛生、心理學、社會科學專家呼吁建立“心理危機干預研究中心”。一個由眾多專家參與的心理危機干預研究協作組目前已經把地鐵自殺現象作為重點防范,干預與研究工作已啟動。
有統計資料顯示,今年以來,本市地鐵已發生7起自殺傷亡事件,地鐵成了自殺的“重災區”。
據上海市心理危機干預研究協作組聯絡人單懷海介紹,協作組從去年開始工作,目的是想建立心理危機干預研究中心。目前,一些自殺者選擇地鐵作為結束生命的地方,就是感覺方便,能直接達到目的。
有鑒于此,上海市心理危機干預研究協作組選擇地鐵作為防范自殺的重點。目前,協作組的專家正與地鐵公司積極接觸,討論防范自殺事件的發生。記者得知,地鐵公司也很重視,表示一定共同做好這個工作。同時,地鐵公司也呼吁廣大市民珍惜生命;在目前運能和運量嚴重不足的情況下,此類事件將影響市民的出行。
記者昨天還獲悉,本市部分教育、衛生、社會學、心理學、心理咨詢、預防醫學和精神醫學的研究人員去年聯合起草的《關于組建上海心理危機干預中心的建議》,已提交市人大。此項建議現已得到有關部門回復,組建上海心理危機干預中心將納入政府工作計劃。本市今天還將召開“上海市心理危機干預與研究研討會”,數10位專家學者將共同探討對自殺的有效防范措施。此外,上海市預防醫學會已開展對自殺原因的系統調查,并進行分類研究,希望在此基礎上,把自殺納入疾病控制范疇,以更好地防范。
4城市24小時幫助自殺未遂者
在國內先行開展自殺研究的北京、杭州、南京、成都4城市,都由地方政府出資50萬至100萬元不等,高效開展救助。記者得知,4城市的救助模式關鍵在于,對綜合性醫院的急診室聯網進行隨訪;24小時對自殺未遂者提供幫助;設立全國免費咨詢熱線電話等。
自殺成為我國人群第5位死因
來自上海市心理危機干預研究協作組的消息稱,我國每年約有28.7萬人自殺死亡,自殺是15—34歲年齡段人群的首位死亡原因,除此之外還有約200萬自殺未遂者。自殺已成為我國人群第5位死因。
據了解,上海市心理咨詢中心的咨詢熱線,幾乎每天都會接到有自殺傾向的人撥打的電話,從中可以發現,打熱線的人都存在或多或少的情緒抑郁問題,而且對自己的抑郁情緒沒有一個充分認識。臨床已經證實,抑郁的一個并發癥就是自殺行為。
據上海市預防醫學會介紹,研究發現,自殺行為有許多潛在誘因,當有自殺傾向的人遇到貧困、失業、失去所愛的人、與家人或朋友爭吵、斷絕關系或工作不順利時,誘因就成為危險因素。在我國,每年約有150萬人因家人或親友自殺出現長期嚴重的心理創傷。
據我國一項自殺未遂的病例對照研究結果表明,有38%的自殺未遂者有情緒障礙,在我國,急性生活事件造成的嚴重應激更容易導致自殺行為的發生。
相關文章
-
自閉癥兒童早期干預對于小孩子來說,我們都知道每個家庭里面都希望孩子的身體更加健康,更加的快樂的去找,可是很多孩子也會出現問題的,就像兒童的
-
如何預防自殺的現象的出現如果你學會了控制自己的內心的壓力,那么你走向成功的道路也不遠了但是如果人為控制不足自己的內心的壓力而得不到宣泄的情況下,
-
如何避免自殺 各方面重視都很重要自殺這兩個字提起來很多人都很害怕和擔心,隨著社會的發展,壓力與環境的影響造成了很多人自殺、輕生,如何避免自殺?這是廣大社
-
自殺有前兆,細心者能救命每年都有幾十萬人死于自殺,還有的人企圖自殺,因此,每年有數以百萬計的人經歷自殺帶來的喪親之痛或受此影響。自殺的原因千奇百
-
圍觀自殺要有責任感生活中有許多人都愛湊熱鬧,每每發生件什么事情,不管大小都會有人圍觀,小到小兩口吵架,大到有人自殺。其實,圍觀自殺,是一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