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自殺 5方面體現社會關愛
自殺也許是人類生活中最具有悲劇性的行為,古今中外,還沒有哪一個國家、哪一個民族能夠幸免于自殺現象,我國也不外。1993年調查資料表明,我國人群自殺率為22.2人/10萬,估計我國每年至少有25萬人死于自殺。此外,自殺未遂的發生率一般是自殺死亡的8~10倍左右,而曾經想過要以自殺結束自己生命的人,則占到了一般人群的10%左右。由此可見,自殺行為不僅要大量消耗有限的醫療衛生資源,給社會和家庭帶來經濟負擔,而且影響社會穩定。由此可見,自殺既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公共衛生問題,又是一個嚴重的社會問題。
自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后,英美等發達國家逐漸建立起了完整的自殺研究和預防體系,主要包括兩個部分,其一是由國家政府支持的機構,主要從事自殺行為及其預防的研究工作;其二是由地方政府或各種基金會資助的危機干預和自殺預防機構,主要負責當地的自殺預防和研究工作。例如在美國、加拿大、英國、澳大利亞等國家,幾乎每個地區都有自己的自殺預防中心或類似組織。我國從20世紀如年代開始進行有關自殺的研究,在一些大城市也開展了一些自殺預防的工作。但總的說來,不管是在自殺研究還是在自殺預防方面,我國都處于相對落后的地位。
我們認為,可以從如下幾個方面人手,控制和減少我國的自殺現象:
1.必須使全社會認識到,減少和控制自殺是促進精神文明建設、提高人民心身健康水平的一項重要而緊迫的任務。事實上,隨著疾病譜和死亡原因譜的轉變,自殺已經成為我國人口重要的死亡原因之一,因自殺導致的壽命損失,遠遠高于許多惡性腫瘤。盡管自殺是一種個體行為,但自殺率的高低,在某種程度上反映了一個地區、一個社會文明進步的水平。與此同時,也要認識到,面對自殺,我們不是無能為力的,大量的事實表明,在個體水平看,自殺行為是可以預防的,從群體和社會的角度看,社會現象是可以控制的。我們建議各級政府將自殺預防作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和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加以重視。
2.必須積極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全民的心理健康水平。許多自殺行為的發生,與心理素質低下、心理技能缺陷密切相關。心理技能的訓練應從青少年開始,內容應包括如何應付和處理應激、如何處理人際關系、如何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發散性思維和批判性思維、正確處理個人情感問題等等。由于我國的自殺問題主要存在于人口眾多的農村地區,而且農村地區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一直非常薄弱,因此,心理健康教育應以農村為重點。
3.積極開展精神衛生工作,加強對抑郁癥、精神分裂癥、酒精和藥物濫用、人格障礙等精神疾病的早期診斷、早期和系統、合理的治療。研究表明,這些疾病是自殺行為發生的重要原因之一,而目前我國仍然有相當一部分患者得不到及時和系統的治療。由于社會對精神疾病患者的歧視,有些精神疾病患者及其家屬諱疾忌醫,不將患者送到有關專業機構就診,結果延誤了治療的最佳時機,導致了自殺等嚴重后果的發生。
4.普及有關自殺和自殺預防的知識。要通過健康教育,消除人們對自殺行為的種種誤解,降低對自殺者的歧視心理,識別自殺的各種危險信號。世界各國的研究表明,自殺行為發生前,都會有一些危險信號出現,如情緒抑郁、向親人、朋友表達悲觀厭世的思想、進行自殺的計劃和準備等。如果自殺者的親人、朋友及醫生能夠及時發現這些危險信號,并采取積極合理的處理措施,則自殺是完全可以預防的。與此同時,要使更多的醫務工作者、社會工作者接受有關預防自殺行為、救治自殺未遂的專業知識培訓。
5.要逐漸在全國建立預防和研究自殺的專業機構,培養自殺研究和自殺預防的專業工作者隊伍。各級政府、各種研究基金要支持有關自殺行為的基礎與應用研究,特別是要盡快制定符合我國國情的自殺預防策略。(作者:中南大學湘雅醫學院 肖水源)
相關文章
-
自閉癥兒童早期干預對于小孩子來說,我們都知道每個家庭里面都希望孩子的身體更加健康,更加的快樂的去找,可是很多孩子也會出現問題的,就像兒童的
-
如何預防自殺的現象的出現如果你學會了控制自己的內心的壓力,那么你走向成功的道路也不遠了但是如果人為控制不足自己的內心的壓力而得不到宣泄的情況下,
-
如何避免自殺 各方面重視都很重要自殺這兩個字提起來很多人都很害怕和擔心,隨著社會的發展,壓力與環境的影響造成了很多人自殺、輕生,如何避免自殺?這是廣大社
-
自殺有前兆,細心者能救命每年都有幾十萬人死于自殺,還有的人企圖自殺,因此,每年有數以百萬計的人經歷自殺帶來的喪親之痛或受此影響。自殺的原因千奇百
-
圍觀自殺要有責任感生活中有許多人都愛湊熱鬧,每每發生件什么事情,不管大小都會有人圍觀,小到小兩口吵架,大到有人自殺。其實,圍觀自殺,是一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