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自殺意念或自殺未遂者的心理治療與咨詢
對有自殺傾向的患者而言,心理治療是重要的治療方式之一。要讓患者表達他的不良心境、自殺的沖動和想法,使其內心活動外在化以達到疏導效應。首先讓自殺患者認識到自殺不過是一種解決問題的方法而已,并非目的。因為絕大多數自殺企圖者是因為面臨生活逆境不能解決時才選擇自殺的,是希望“一了百了”,但如果有解決目前逆境或危機的其他方法,可以避免自殺。因此,圍繞這一改變認知的前提,可以采取:1)交談、疏泄被壓抑的情感;2)認識和理解危機發展的過程及與誘因的關系;3)學習問題解決技巧和應對方式;4)幫助患者建立新的社交天地,尤其人際交往。另外,注意強化患者新習得的應對技巧及問題解決技術,同時鼓勵患者積極面對現實和注意社會支持系統的作用。
所謂心理治療是指臨床醫師通過言語或非言語交談建立起與患者的良好醫患關系,應用有關心理學和醫學的知識指導和幫助患者克服和糾正不良的生活方式、行為習慣、情緒障礙、認知偏見,以及適應問題。心理咨詢在國內可以看成是心理治療的同義詞,不過它更多地是指一般的心理支持、教育和指導,方法和技術相對比較簡單。
在自殺預防和危機干預中所應用的心理治療技術主要為2類:1)目的為減輕情緒逆遇和維持正常的心理和社會適應功能;2)目的為幫助人們重新適應其不得不適應的新環境,這種環境可以是一般性質的或者是危機。必須注意,心理治療是一種實踐,只有在應用實踐中不斷學習和總結才能夠提高,而教科書只能是對各種方法作概括性介紹,以及對可能的治療范圍及應用作些解釋。
一治療目的為減輕痛苦和維持功能
這類治療常稱為支持性心理治療,是用于幫助近期遭遇疾病或人際困擾的人,支持患有不能治愈的內科或精神科疾病的患者,或者是幫助有應激性問題但不能完全自己解決的人(如照顧殘疾兒童),所有臨床醫師均應該能夠應用支持性治療。
患者與治療醫師之間關系的重要性在治療中非常強調,如果關系良好會有助于療程的進步,反之關系緊張會阻礙康復。一旦建立了適當的醫患關系,治療醫師可采取下列一些步驟:
1.傾聽:首先是應安排充分的時間來聽患者的問題,讓患者感到醫師在關心他和理解他。傾聽是心理治療的一個核心技術,即好的心理治療醫師不在于講多少,而在于聽多少。缺乏耐心和足夠時間傾聽患者的敘述是臨床醫師容易發生的一個常見錯誤。
2.解釋和指導:接下來是就患者有關軀體和心理問題給予解釋和知識教育,矯正有關不正確的認識或衛生知識,并給予有效的指導和必要的健康教育。
3.減輕痛苦或逆遇:下一步是通過鼓勵患者情緒表達來減輕苦惱或心理逆遇,告訴患者:許多人遇到棘手的問題或挫折時會感到既悲觀絕望,又感到憤怒敵對的混合情感體驗,即使知道無法解決,不過講出來仍會好許多。
4.提高自信心:幫助患者復習回顧自己雖長期患病,但仍保留的一些優點和興趣愛好。即使因為疾病或副反應所致的嚴重損害,患者也仍然會保持一些功能和樂觀,應該鼓勵他們認識到這一點,并學會使用和自娛自樂。
5.鼓勵自我幫助:自助的目的是幫助患者在配合常規臨床治療需要和繼續保持原有功能之間建立一恰當的平衡,這是支持性心理治療的一個最重要目的。
心理治療第一次會談時間一般要比以后的會談長一些(30~45分鐘),以便有充分的時間聽患者的敘述和了解病史。以后每次治療性會談一般15~20分鐘就可以了。除非又有新的問題出現,可能會延長一些時間。起初的會談一般為每周一次,直至主要問題解決,然后會談治療的間歇期可以拉長到2~3周一次或更長。在考慮每次會談的時間長短、會談的頻度和療程時,醫生應兼顧到患者的需要與自己工作安排上的協調(因為其他患者也有相同幫助的需要),同時還要考慮到長期支持治療患者對醫生產生依賴的危險。臨床上,支持性心理治療也可以由一名護士或其他臨床工作人員來負責給予。
二治療目的為重新適應
這類治療的目的是幫助患者解決心理社會應激性問題,使得他們能更好地適應生活。一般的日常生活問題大多患者能夠處理和適應,但如果生活事件過于突然或嚴重(如天災人禍、意外死亡等),患者一時難以應對與處理,則產生所謂的危機(crisis)。如果是一般用于改善適應的方法則稱為咨詢,而用于有嚴重情緒挫折或有自殺企圖患者的處理方法則稱為危機干預。由于這類治療所處理問題的廣泛,因此它們宜作為急性應激反應和適應障礙最常應用的主要治療手段,同時也可作為各種心理障礙或精神疾病的輔助治療。
1.咨詢:可用于各種心理問題的處理。有些心理問題僅是需要醫生提供一個決定,如是否中止妊娠或結束不和睦的婚姻;其他一些問題則是需要支持和幫助患者對新環境的適應,如悲悼、遷居到陌生環境(如大學剛入學的外地新學生),或者被診斷患了不治之癥。咨詢還可以幫助一個人改變、戒掉不良的生活習慣,學會健康的習性,如戒除酒依賴或藥物依賴。
咨詢可由多種形式,這里僅作一簡要介紹,并側重于能夠在一般臨床工作或醫院工作中應用的方法。基本的技術已在上述支持性治療中提到,再加上其他一些技術的合用會產生心理的幫助。首先應該與患者建立適當的關系,給予解釋、指導,鼓勵患者表達其感受、增強信心,然后小結回顧問題和確立治療目標,在這一階段采用正式的解決問題方法常常是有效的。
2.解決問題:1)了解和澄清問題的性質,并列出所有問題;2)讓患者挑選出其中的一個問題;3)幫助患者考慮各種可能的方法來解決這一問題,列出各種可能的方案,最好是寫下來,然后患者挑選最可能實施和成功的方案;4)患者付諸行動來執行;5)評價做的結果。如果患者問題解決了,選擇下一個要解決的問題。如果患者問題沒有解決,幫助他回顧復習各個環節和提高在下次解決問題過程中的成功機率。在治療的整個過程中,鼓勵患者獨立地確立問題和獨立解決問題,以便突出對未來問題的解決策略和處理目前困難的技巧。這種形式的問題解決方法每次30分鐘,一般4~8次便可,主要取決于問題的數量和復雜程度。
3.危機干預:當患者面臨過度的應激性事件或激烈的情緒波動(消極、沖動、暴怒)可用危機干預。這種過度的應激經常是各種人際問題挫折,如工作不順心合并婚姻不睦、軀體疾病或性騷擾,以及天災人禍(象意外交通事故或家庭遭遇火災)。治療的目的是減輕急性情緒逆遇、解決問題和預防情緒痛苦反應持續時間過長(象創傷后應激障礙)。危機干預并不強調改變長期存在的人格問題,而是著重恢復到正常的情緒狀態或心理平衡,使得患者能更好地應對將來會出現的危機,即教會患者應對技巧,學會吃一塹,長一智。
危機干預是近40年來國外常用于自殺患者和自殺企圖者的一種有效心理社會干預方法,即強調干預的時間緊迫性和干預的效果,盡可能在短時間內幫助患者恢復已失去平衡的心理狀態水平,肯定他/她的優點(長處),確定他/她已采用過的有效應對技巧,尋找可能的社會支持系統,以及明確治療目標。其中熱線電話咨詢是危機干預的一種形式,即應用電話簡便、迅速和實用的優點,已在國內外廣泛推廣應用,尤其對于自殺的預防和急性危機的避免起到了很好的干預作用。近年來,國內也開展了這方面的工作,如上海的心理健康熱線在1991~1992年間處理自殺企圖來電者117例,及時予以干預、幫助和支持,避免了自殺危機的發生,在自殺的社會和心理預防方面作出了一定的貢獻。
危機干預的主要內容為:1)減輕焦慮和改善睡眠,一般通過鼓勵逆遇的患者講出來和表達出自身感受,而治療醫師給予安慰和保證反應便可達到目的,有時也需要開一些抗焦慮或催眠的藥物(大多為苯二氮卓類),但僅限于幾天;2)回憶創傷性事件,如果患者有嚴重的創傷體驗,鼓勵他回憶和講出這種體驗,雖然有時會引起患者嚴重的情緒反應,但會起到較好的情感疏泄作用,因為回避創傷體驗的記憶有可能延長患者痛苦反應的持續時間;3)給予實用性幫助、鼓勵自助,以及解決實際問題。
具體的危機干預步驟一般采用6步法:
第一步:確定問題
從患者的角度確定和理解其所認識的問題。如果醫務人員所認識的危機境遇并非患者所認同的,那么幫助的干預策略和付出的努力可能會失去重點,甚至對患者而言沒有任何價值。其中所應用的核心技術為傾聽,包括同情、理解、真誠、接納,以及尊重。
第二步:保證患者安全
在危機干預過程中,保證患者安全作為首要目標,這是非常必要的。簡單的來說就是對自我和對他人的生理和心理危險性降到最小可能性。雖然將保證患者安全放在第二步,但在整個危機干預過程中都應該將這點作為首要的考慮。
第三步:給予支持
強調與患者溝通與交流,不要去評價患者的經歷與感受是否值得稱贊或批評,而是提供這樣一種機會,讓患者相信“這里有一個人確實很關心你”。換句話說,醫務人員必須無條件的以積極的方式接納所有的求助者,不在乎報答。
第四步:提出并驗證可變通的應對方式
應該從多種不同途徑思考變通的方式來幫助患者,而非死路一條,如:1)環境支持――這是提供幫助的最佳資源,讓患者知道有哪些人現在或過去能關心自己;2)應對機制――即患者可以用來戰勝目前危機的行動、行為或環境資源;3)積極的、建設性的思維方式――可用來改變自己對問題的看法并減輕應激與焦慮水平。如果能從這三方面客觀的評價各種可變通的應對方式,就能夠給感到絕望和走投無路的自殺企圖者以極大的支持。
第五步:制訂計劃
計劃的制訂應該與求助者合作,讓其感到這是他自己的計劃,這一點很重要。計劃應該根據患者的應對能力,著重在切實可行和系統的幫助其解決問題,如使用放松技術消除其緊張焦慮。
第六步:得到承諾
多數情況下,這一步比較簡單,即讓患者復述一下計劃:“現在我們已經商討了你計劃要做什么,下一步將看你如何表達自己的憤怒或抑郁情緒。請跟我講一下你將采取哪些行動,以保證你不發脾氣或不再絕望”。在結束危機干預前,醫務人員應該從患者者那里得到誠實、直接和適當的承諾。
一般經過4~6周的危機干預,絕大多數的危機當事者會渡過危機,情緒癥狀得以緩和,此時應及時中斷干預性治療,以減少依賴性。在結束階段,應該注意強化新習得的應對技巧,鼓勵當事者在今后面臨或遭遇類似應激或挫折時。
歸納起來說,危機干預實際上是起一根拐杖的作用,即幫助和支持那些心理失衡的抑郁絕望患者,一旦他們能學會自我解決和處理問題的技能,并能舉一反三地來調整心理失衡狀態,提高自我的心理適應和承受能力,就應該讓他們“扔掉拐杖”,獨立和面對生活。
所謂心理治療是指臨床醫師通過言語或非言語交談建立起與患者的良好醫患關系,應用有關心理學和醫學的知識指導和幫助患者克服和糾正不良的生活方式、行為習慣、情緒障礙、認知偏見,以及適應問題。心理咨詢在國內可以看成是心理治療的同義詞,不過它更多地是指一般的心理支持、教育和指導,方法和技術相對比較簡單。
在自殺預防和危機干預中所應用的心理治療技術主要為2類:1)目的為減輕情緒逆遇和維持正常的心理和社會適應功能;2)目的為幫助人們重新適應其不得不適應的新環境,這種環境可以是一般性質的或者是危機。必須注意,心理治療是一種實踐,只有在應用實踐中不斷學習和總結才能夠提高,而教科書只能是對各種方法作概括性介紹,以及對可能的治療范圍及應用作些解釋。
一治療目的為減輕痛苦和維持功能
這類治療常稱為支持性心理治療,是用于幫助近期遭遇疾病或人際困擾的人,支持患有不能治愈的內科或精神科疾病的患者,或者是幫助有應激性問題但不能完全自己解決的人(如照顧殘疾兒童),所有臨床醫師均應該能夠應用支持性治療。
患者與治療醫師之間關系的重要性在治療中非常強調,如果關系良好會有助于療程的進步,反之關系緊張會阻礙康復。一旦建立了適當的醫患關系,治療醫師可采取下列一些步驟:
1.傾聽:首先是應安排充分的時間來聽患者的問題,讓患者感到醫師在關心他和理解他。傾聽是心理治療的一個核心技術,即好的心理治療醫師不在于講多少,而在于聽多少。缺乏耐心和足夠時間傾聽患者的敘述是臨床醫師容易發生的一個常見錯誤。
2.解釋和指導:接下來是就患者有關軀體和心理問題給予解釋和知識教育,矯正有關不正確的認識或衛生知識,并給予有效的指導和必要的健康教育。
3.減輕痛苦或逆遇:下一步是通過鼓勵患者情緒表達來減輕苦惱或心理逆遇,告訴患者:許多人遇到棘手的問題或挫折時會感到既悲觀絕望,又感到憤怒敵對的混合情感體驗,即使知道無法解決,不過講出來仍會好許多。
4.提高自信心:幫助患者復習回顧自己雖長期患病,但仍保留的一些優點和興趣愛好。即使因為疾病或副反應所致的嚴重損害,患者也仍然會保持一些功能和樂觀,應該鼓勵他們認識到這一點,并學會使用和自娛自樂。
5.鼓勵自我幫助:自助的目的是幫助患者在配合常規臨床治療需要和繼續保持原有功能之間建立一恰當的平衡,這是支持性心理治療的一個最重要目的。
心理治療第一次會談時間一般要比以后的會談長一些(30~45分鐘),以便有充分的時間聽患者的敘述和了解病史。以后每次治療性會談一般15~20分鐘就可以了。除非又有新的問題出現,可能會延長一些時間。起初的會談一般為每周一次,直至主要問題解決,然后會談治療的間歇期可以拉長到2~3周一次或更長。在考慮每次會談的時間長短、會談的頻度和療程時,醫生應兼顧到患者的需要與自己工作安排上的協調(因為其他患者也有相同幫助的需要),同時還要考慮到長期支持治療患者對醫生產生依賴的危險。臨床上,支持性心理治療也可以由一名護士或其他臨床工作人員來負責給予。
二治療目的為重新適應
這類治療的目的是幫助患者解決心理社會應激性問題,使得他們能更好地適應生活。一般的日常生活問題大多患者能夠處理和適應,但如果生活事件過于突然或嚴重(如天災人禍、意外死亡等),患者一時難以應對與處理,則產生所謂的危機(crisis)。如果是一般用于改善適應的方法則稱為咨詢,而用于有嚴重情緒挫折或有自殺企圖患者的處理方法則稱為危機干預。由于這類治療所處理問題的廣泛,因此它們宜作為急性應激反應和適應障礙最常應用的主要治療手段,同時也可作為各種心理障礙或精神疾病的輔助治療。
1.咨詢:可用于各種心理問題的處理。有些心理問題僅是需要醫生提供一個決定,如是否中止妊娠或結束不和睦的婚姻;其他一些問題則是需要支持和幫助患者對新環境的適應,如悲悼、遷居到陌生環境(如大學剛入學的外地新學生),或者被診斷患了不治之癥。咨詢還可以幫助一個人改變、戒掉不良的生活習慣,學會健康的習性,如戒除酒依賴或藥物依賴。
咨詢可由多種形式,這里僅作一簡要介紹,并側重于能夠在一般臨床工作或醫院工作中應用的方法。基本的技術已在上述支持性治療中提到,再加上其他一些技術的合用會產生心理的幫助。首先應該與患者建立適當的關系,給予解釋、指導,鼓勵患者表達其感受、增強信心,然后小結回顧問題和確立治療目標,在這一階段采用正式的解決問題方法常常是有效的。
2.解決問題:1)了解和澄清問題的性質,并列出所有問題;2)讓患者挑選出其中的一個問題;3)幫助患者考慮各種可能的方法來解決這一問題,列出各種可能的方案,最好是寫下來,然后患者挑選最可能實施和成功的方案;4)患者付諸行動來執行;5)評價做的結果。如果患者問題解決了,選擇下一個要解決的問題。如果患者問題沒有解決,幫助他回顧復習各個環節和提高在下次解決問題過程中的成功機率。在治療的整個過程中,鼓勵患者獨立地確立問題和獨立解決問題,以便突出對未來問題的解決策略和處理目前困難的技巧。這種形式的問題解決方法每次30分鐘,一般4~8次便可,主要取決于問題的數量和復雜程度。
3.危機干預:當患者面臨過度的應激性事件或激烈的情緒波動(消極、沖動、暴怒)可用危機干預。這種過度的應激經常是各種人際問題挫折,如工作不順心合并婚姻不睦、軀體疾病或性騷擾,以及天災人禍(象意外交通事故或家庭遭遇火災)。治療的目的是減輕急性情緒逆遇、解決問題和預防情緒痛苦反應持續時間過長(象創傷后應激障礙)。危機干預并不強調改變長期存在的人格問題,而是著重恢復到正常的情緒狀態或心理平衡,使得患者能更好地應對將來會出現的危機,即教會患者應對技巧,學會吃一塹,長一智。
危機干預是近40年來國外常用于自殺患者和自殺企圖者的一種有效心理社會干預方法,即強調干預的時間緊迫性和干預的效果,盡可能在短時間內幫助患者恢復已失去平衡的心理狀態水平,肯定他/她的優點(長處),確定他/她已采用過的有效應對技巧,尋找可能的社會支持系統,以及明確治療目標。其中熱線電話咨詢是危機干預的一種形式,即應用電話簡便、迅速和實用的優點,已在國內外廣泛推廣應用,尤其對于自殺的預防和急性危機的避免起到了很好的干預作用。近年來,國內也開展了這方面的工作,如上海的心理健康熱線在1991~1992年間處理自殺企圖來電者117例,及時予以干預、幫助和支持,避免了自殺危機的發生,在自殺的社會和心理預防方面作出了一定的貢獻。
危機干預的主要內容為:1)減輕焦慮和改善睡眠,一般通過鼓勵逆遇的患者講出來和表達出自身感受,而治療醫師給予安慰和保證反應便可達到目的,有時也需要開一些抗焦慮或催眠的藥物(大多為苯二氮卓類),但僅限于幾天;2)回憶創傷性事件,如果患者有嚴重的創傷體驗,鼓勵他回憶和講出這種體驗,雖然有時會引起患者嚴重的情緒反應,但會起到較好的情感疏泄作用,因為回避創傷體驗的記憶有可能延長患者痛苦反應的持續時間;3)給予實用性幫助、鼓勵自助,以及解決實際問題。
具體的危機干預步驟一般采用6步法:
第一步:確定問題
從患者的角度確定和理解其所認識的問題。如果醫務人員所認識的危機境遇并非患者所認同的,那么幫助的干預策略和付出的努力可能會失去重點,甚至對患者而言沒有任何價值。其中所應用的核心技術為傾聽,包括同情、理解、真誠、接納,以及尊重。
第二步:保證患者安全
在危機干預過程中,保證患者安全作為首要目標,這是非常必要的。簡單的來說就是對自我和對他人的生理和心理危險性降到最小可能性。雖然將保證患者安全放在第二步,但在整個危機干預過程中都應該將這點作為首要的考慮。
第三步:給予支持
強調與患者溝通與交流,不要去評價患者的經歷與感受是否值得稱贊或批評,而是提供這樣一種機會,讓患者相信“這里有一個人確實很關心你”。換句話說,醫務人員必須無條件的以積極的方式接納所有的求助者,不在乎報答。
第四步:提出并驗證可變通的應對方式
應該從多種不同途徑思考變通的方式來幫助患者,而非死路一條,如:1)環境支持――這是提供幫助的最佳資源,讓患者知道有哪些人現在或過去能關心自己;2)應對機制――即患者可以用來戰勝目前危機的行動、行為或環境資源;3)積極的、建設性的思維方式――可用來改變自己對問題的看法并減輕應激與焦慮水平。如果能從這三方面客觀的評價各種可變通的應對方式,就能夠給感到絕望和走投無路的自殺企圖者以極大的支持。
第五步:制訂計劃
計劃的制訂應該與求助者合作,讓其感到這是他自己的計劃,這一點很重要。計劃應該根據患者的應對能力,著重在切實可行和系統的幫助其解決問題,如使用放松技術消除其緊張焦慮。
第六步:得到承諾
多數情況下,這一步比較簡單,即讓患者復述一下計劃:“現在我們已經商討了你計劃要做什么,下一步將看你如何表達自己的憤怒或抑郁情緒。請跟我講一下你將采取哪些行動,以保證你不發脾氣或不再絕望”。在結束危機干預前,醫務人員應該從患者者那里得到誠實、直接和適當的承諾。
一般經過4~6周的危機干預,絕大多數的危機當事者會渡過危機,情緒癥狀得以緩和,此時應及時中斷干預性治療,以減少依賴性。在結束階段,應該注意強化新習得的應對技巧,鼓勵當事者在今后面臨或遭遇類似應激或挫折時。
歸納起來說,危機干預實際上是起一根拐杖的作用,即幫助和支持那些心理失衡的抑郁絕望患者,一旦他們能學會自我解決和處理問題的技能,并能舉一反三地來調整心理失衡狀態,提高自我的心理適應和承受能力,就應該讓他們“扔掉拐杖”,獨立和面對生活。
相關文章
-
自閉癥兒童早期干預對于小孩子來說,我們都知道每個家庭里面都希望孩子的身體更加健康,更加的快樂的去找,可是很多孩子也會出現問題的,就像兒童的
-
如何預防自殺的現象的出現如果你學會了控制自己的內心的壓力,那么你走向成功的道路也不遠了但是如果人為控制不足自己的內心的壓力而得不到宣泄的情況下,
-
如何避免自殺 各方面重視都很重要自殺這兩個字提起來很多人都很害怕和擔心,隨著社會的發展,壓力與環境的影響造成了很多人自殺、輕生,如何避免自殺?這是廣大社
-
自殺有前兆,細心者能救命每年都有幾十萬人死于自殺,還有的人企圖自殺,因此,每年有數以百萬計的人經歷自殺帶來的喪親之痛或受此影響。自殺的原因千奇百
-
圍觀自殺要有責任感生活中有許多人都愛湊熱鬧,每每發生件什么事情,不管大小都會有人圍觀,小到小兩口吵架,大到有人自殺。其實,圍觀自殺,是一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