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防自殺需全社會參與
富士康的“十二連跳”震動了中國,也敲響了中國自殺預防體系的警鐘。
北京回龍觀醫院主任醫師、世界衛生組織心理危機預防研究與培訓合作中心副主任李獻云強調,很多因素可以導致人輕生,但也同樣有很多因素能讓一個輕生的人遠離自殺,“自殺是可以有效預防和處理的”。但顯然,這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參與。
政府責任不應忽視
北京回龍觀醫院副院長、北京心理危機研究與干預中心執行主任王紹禮表示,一部分自殺者會存在抑郁等心理問題。根據學者研究,在中國的自殺者中,60-70%患有精神障礙類疾病,而在自殺未遂者中則約40%,抑郁癥是其中的“第一殺手”。
也因此,王紹禮建議,政府應增加投入,強化公眾對心理衛生服務資源的可及性與可獲得性。例如,通過心理健康教育增強公眾對于心理壓力的應對能力;提高醫療機構對于抑郁癥、精神分裂癥、酒精使用障礙等精神障礙類疾病的識別率和治療率,預防其自殺。對于自殺未遂者,也應注意干預,以防其再次自殺。
富士康“十二連跳”的自殺者多為青年一代的農民工。貴陽醫學院公共衛生學院副教授嚴征曾調查過該市的501名公民工,結果其中48人表示自己在近一年內曾想過主動結束自己的生命,18人實施過自殺行為。她分析,由于城鄉在戶籍、貧富、文化、人際交往上的鴻溝,農民工可能存在自卑、孤獨、封閉、壓抑、怨恨、被剝奪、缺乏安全感和歸屬感的心理感受。因此,對農民工自殺的最根本解決之道,還是應該讓城市認可、接納農民工,其中的關鍵便是戶籍制度改革,政府真正建立以人為本的、服務型的管理機制。但顯然,這尚需時日。
企業應更人性化
現代人每一天都有大量時間在工作場所度過,那里甚至還成為了部分人的生活場所。企業對人的影響不容忽視,亦是預防自殺的關鍵所在。富士康員工宿舍相對壓抑、較少交流的環境,便被很多人質疑為導致員工自殺的重要原因。
王紹禮認為,企業在改善員工生活硬件條件的同時,還應為他們創造一個便于溝通交流的環境。即使是簡單的傾訴,對于壓抑、不滿、孤獨的人而言,也能緩解壓力。
上海心理咨詢行業協會會長王裕如則表示,EAP(員工幫助計劃)越來越受到中國企業的歡迎。“我們跟企業簽協議,員工有了問題,就可以找我們。”這種模式通過專業人士的心理咨詢、講座培訓等方式,幫助企業員工應對心理和行為問題,掌握心理調適的方法,以獲得成長并提高工作績效,被視為企業對員工的一種福利,對預防自殺也有積極意義。
嚴征則強調,企業還應該重視對員工的職業技能培訓,幫助員工拓展擇業范圍、實現個人的成長和發展。
學校則是青少年人群的“企業”。因此,在學校建立心理咨詢隊伍,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也勢在必行。
心理素質亟待增強
王紹禮介紹,從自殺的動機來分,還有一類自殺屬于“沖動性自殺”,主要是自殺者在個性基礎上,遇到激烈矛盾沖突后,簡單、草率地采取過激的行為方式來應對壓力。與非沖動性自殺相比,沖動性自殺者往往更年輕,生命質量更高,更容易因急性事件而產生強烈反應。因此,有學者認為,嚴格控制自殺工具的易得性,提高社會化解急性矛盾的能力,尋找導致沖動性自殺的特殊生活事件或社會環境,應是預防自殺的工作方向。
王紹禮則認為,一部分人群由于成長條件相對比較安逸,再加上心理健康教育的不足,在遇到壓力時,往往不知道如何應對,“或者應對壓力的方式比較簡單”。他建議,人們都應自己主動學習一些緩解心理壓力的方法。每個人也都應結合自己的能力和周圍環境的條件,給自己一個恰當的定位。否則,給自己提出過高要求,反而會造成過大的壓力。人們還應和周圍的人形成良好的關系,這是對自己心理健康發展一個強大的支持系統。
-
自閉癥兒童早期干預對于小孩子來說,我們都知道每個家庭里面都希望孩子的身體更加健康,更加的快樂的去找,可是很多孩子也會出現問題的,就像兒童的
-
如何預防自殺的現象的出現如果你學會了控制自己的內心的壓力,那么你走向成功的道路也不遠了但是如果人為控制不足自己的內心的壓力而得不到宣泄的情況下,
-
如何避免自殺 各方面重視都很重要自殺這兩個字提起來很多人都很害怕和擔心,隨著社會的發展,壓力與環境的影響造成了很多人自殺、輕生,如何避免自殺?這是廣大社
-
自殺有前兆,細心者能救命每年都有幾十萬人死于自殺,還有的人企圖自殺,因此,每年有數以百萬計的人經歷自殺帶來的喪親之痛或受此影響。自殺的原因千奇百
-
圍觀自殺要有責任感生活中有許多人都愛湊熱鬧,每每發生件什么事情,不管大小都會有人圍觀,小到小兩口吵架,大到有人自殺。其實,圍觀自殺,是一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