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不認同有“食物相克”的說法
隨著社會的進步,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網絡也普及到各家各戶,所以一些人就在網上搜那些什么關于食物的相生相克,其實很多東西,網上說的都不可以信,比如這個“食物相克”中醫根本沒有這個說法,國外也無此說法,我們一起來看一下:
中醫站出來不承認有“食物相克”這個說法
食物之間搭配不當,古籍中確切的說法叫“食物相反”和“合食禁(忌)”。
食物相反,反的是物性或食性。古人覺得紅色的東西多與火熱相連,白色的東西多與寒涼有關,這兩類食物同食就吃“反”了。因此,“大蒜和狗肉不能同食”,“螃蟹和柿子不能同食”。這與古人對事物的認知方式有關,也與中醫學提倡的飲食習慣有關。
中醫學認為,飲食要“寒溫中適”。這里的寒溫,不僅指飯菜溫度,也包括食性。如南瓜和羊肉、大蒜和狗肉都是溫性的,體征正常者吃多了,可能會消化不良或者口干舌燥乃至便秘,用老百姓的話說就是“上火了”。
不過,如果平素就怕冷的人,一到冬天就手腳發涼,適量吃些南瓜燉羊肉或大蒜燒狗肉,不僅不會“食物相反”,倒能對癥了。這是個性化的飲食原則。
那么,食物相克有無科學依據呢?
傳統中醫認為,藥物以祛邪為主,食物多用來扶正。
現代營養學認為,食物是供人和動物食用的天然物質,除提供營養并滿足我們的生理和心理需求外,應該是無毒的,或通過烹調可以祛除其毒素。如把扁豆和茄子燒煮熟透,即可祛除其中有毒的生物堿。
傳統文獻中談到某些食物不能合食時,常用某物忌某物,如“鲇魚忌牛肝”的語式。
一個“忌”字,很能說明問題:上面是自己的己,下面是心理的心。所謂“合食(禁)忌”,并非實證科學的產物,更多的是民俗學意義上的禁忌:它們可能發生,也可能不會發生,為了回避風險,盡可能不要做。正像元代醫家忽思慧的解釋:“蓋食不欲雜,雜則或有所犯,知者分而避之”。
“食物相反”反映的是中國人在過去幾千年里對食物營養和安全的艱難探索。
我中國中醫博大精深,已有幾千年的歷史,中醫不承認有食物相克這個說法,所以不應該再鼓吹什么食物相克了。
好文推薦:
飲食排毒 需因“毒”而異>>>
-
補鈣最佳食物,8大食物是補鈣冠軍想讓身體維持健康,那么身體內的鈣質需要充足,到了一定的年齡段,有很多人都需要補鈣了,很多飲食推薦常常會忽略一些重要的要求
-
青少年的飲食注意事項青少年的飲食應該特別注意,因為正是在長身體的時間段,一定要合理搭配。1、營養的早餐早餐是否營養,對于一天的精神狀態尤為重
-
預期有哪些飲食禁忌?我們都知道懷孕之后在飲食方面不能隨心所欲,需要格外注意,但是很多準媽媽卻不知道到底應該注意什么,下面小編就來帶大家了解一
-
喝酒臉紅怎么辦?3個方法可對付!對于男性來說,很多人是喜歡喝酒的,因為酒精不僅可以幫助我們放松、釋放壓力,還有養生的效果。但是有的人喝酒會臉紅,這樣不僅
-
不宜空腹吃的11種食物及飲料這兩種食物中含有大量的蛋白質,空腹飲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