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長觀察:在飼養寵物中學會成長
寵物是驅逐心理孤獨感和緊張情緒的良藥,也是真正的人生課堂上的老師。前提是我們要仔細地觀察它們和愛它們。
狗的絕對忠誠,貓的高傲神秘,金魚的無動于衷......在寵物世界中,我們多多少少投入了自戀情緒、對大自然的熱愛以及屬于自己的經驗認識。
愛動物還是愛自己?
通常,人們以為養寵物的人大多獨自生活。而本刊的網站調查表明,60%以上的是三人以上的家庭。
那么養寵物的主要原因是什么?50%的被調查者是出于對動物的愛。32%的被調查者表示是享受照顧寵物的樂趣。另外,3%的家庭認為最主要的原因是養寵物有利于孩子的成長。
專家認為,現在人類與寵物的關系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過去,在農村養寵物是為了給孩子和老人做伴,更多是貓貓狗狗在為家庭付出。而現在,人們對寵物多了一種責任和義務,大家希望了解寵物的生理和情感,以便更好地照顧它們。
人類與寵物的關系中有自戀成分。心理學家伊莎貝拉·比安奇說:“主人常常談起自己的寵物:它的特別之處,它在各種情況下的反應,它用什么樣的舉動表達它的需求等等。這些談話都圍繞一點——我的寵物與眾不同。談自己的寵物,其實是換種方式談自己,只不過要簡單很多。”
在觀察寵物中成長
寵物擔當了我們的心理治療師角色?法國寵物研究專家納迪娜·桑特納不這樣認為。寵物不用借助語言就可以表達獨特的情感,這樣的特點恰恰使它遠離治療師角色。“在這個凡事講求治療治療的時代,寵物提供的是一個親情空間:在這里不存在標準,也不要求回報。這對我們是有好處的,但這并不意味著治療作用。”
在納迪娜看來,主人和寵物的關系中最重要的就是創造性。“我們跟寵物不能通過言語交流,這就要求主人培養敏銳的觀察力。只有這樣,我才能理解寵物,也被寵物理解。所以,寵物是一所教人認清差異的學校。”
養寵物的人為什么越來越多?人類學家讓-皮埃爾·笛卡爾這樣解釋:“自人類起源之時,人類就有征服自然的需要。隨著人類與自然界接觸的逐漸減少,養寵物的人越來越多,養寵物讓人接近自然,并且找到一種創造的感覺。此外,養寵物還出于補償心理。在狩獵社會中,獵人們總是把殺死的動物的遺孤帶回家,像對待孩子一樣對待這些小東西。從某種角度上來看,他們用喂養行為平衡了殺戮行為。如今的社會,迫害動物的行為泛濫,養寵物可能起到一種補償。這是一種潛意識的目的。”
好文推薦:
如何判別孩子的心理是否健康 >>>
80后女人愿意做“丁克女”? >>>
80%職場孕婦當心四大心理壓力 >>>
男人為什么迷戀小妻子? >>>
解析一夜情背后的男女心理 >>>
-
有的行為就別說自己很成熟我們都知道每個人的性格其實也是各不相同的,而且有的人特別的開朗,但是有的人也是特別的靦腆的,那么性格也可以改變一個人,然
-
心理醫生父親寫給女兒的一封信家長應該如何教育自己的子女?如何才能算得上是合格的父母?看看心理咨詢師是如何教導自己的小孩的吧。今天的分享從一篇心理咨詢
-
什么性格會誘發身體疾患呢自身擁有良好的性格,為之不僅可以改變我們的命運,更重要的是利于我們的身體更加健康,但往往生活中人與人有很大差異,特別是身
-
心理素質過硬的孩子,是怎樣培養出來的?不同的家庭教育環境,教育出來的小孩也會完全不一樣。除了先天的遺傳因素,后天的家庭環境對孩子性格的培養與塑造也會起到不可估
-
好的親子關系就是看見孩子和認清自己什么是教育?如何做好親子教育?有人說,好的親子關系其實是一場修行,是父母的自我修行,好的親子關系其實就是看見孩子和認清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