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上是怎樣診斷子宮肌瘤的呢?為了讓女性朋友能夠盡早的擺脫子宮肌瘤的影響,下面為大家介紹一下臨床上診斷子宮肌瘤的方法。
一、超聲檢查 目前國內B超檢查較為普遍。鑒別肌瘤,準確率可達93.1%,它可顯示子宮增大,形狀不規則;肌瘤數目、部位、大小及肌瘤內是否均勻或液化囊變等;以及周圍有否壓迫其他臟器等表現。由于肌瘤結節中腫瘤細胞單位體積內細胞密集,結締組織支架結構的含量及腫瘤、細胞排列不同,而使肌瘤結節于掃描時表現為弱回聲,等回聲和強回聲3種基本改變。弱回聲型是細胞密度大,彈力纖維含量多,細胞巢狀排列為主,血管相對豐富。強回聲型,膠原纖維含量較多,腫瘤細胞以束狀排列為主。等回聲型介于兩者之間。后壁肌瘤,有時顯示不清。肌瘤愈硬衰減表現愈重,良性衰減比惡性明顯。肌瘤變性時,聲學穿透性增強。惡變時壞死區增大,其內回聲紊亂。故B超檢查既有助于診斷肌瘤,區別肌瘤是否變性或有否惡性變提供參考,又有助于卵巢腫瘤或其他盆腔腫塊的鑒別。
二、探測宮腔 用探針測量宮腔,壁間肌瘤或粘膜下肌瘤常使子宮腔增大及變形,故可用子宮探針探測宮腔的大小及方向,對照雙合診所見,有助于確定包塊性質,同時可了解腔內有無包塊及其所在部位。但必須注意子宮腔往往迂回彎曲,或被粘膜下肌瘤阻擋,使探針不能完全探入,或為漿膜下肌瘤,宮腔往往不增大,反而造成誤診。
三、X光平片 肌瘤鈣化時,表現為散在一致斑點,或殼樣鈣化包膜,或邊緣粗糙及波浪狀的蜂窩樣。
四、診斷性刮宮 小的粘膜下肌瘤或是功能失調性子宮出血,子宮內膜息肉不易用雙合診查出,可用刮宮術協助診斷。如為粘膜下肌瘤,刮匙在宮腔感到有凸起面,開始高起后又滑低,或感到宮腔內有物在滑動。但刮宮可刮破瘤面引起出血、感染、壞死,甚至敗血癥,應嚴格無菌操作,動作輕柔,刮出物應送病理檢查。疑為粘膜下肌瘤而診刮仍不能明確者,可采用子宮造影術。
五、子宮輸卵管造影 理想的子宮造影不但可顯示粘膜下肌瘤的數目、大小,且能定位。因此,對粘膜下肌瘤的早期診斷有很大幫助,而且方法簡單。有肌瘤處造影攝片顯示宮腔內有充盈殘缺。
診斷性刮宮是婦科最常用的簡便易行的輔助診斷方法。探查了解宮腔情況,并刮取內膜作病理化驗是其基本要求。行診斷性刮宮時探查宮腔深度、方向、有無變形及黏膜下肌瘤,協助陰道檢查確定肌瘤位置及其對宮腔的影響。前壁肌瘤突向宮腔時子宮探針進入方向先偏后,反之若來自后壁的肌瘤則探針進入先向前,前進時有爬坡感,越過突起部分才能達到宮底部。刮宮時應體會宮壁是否平滑,宮底部有無突起及腫物滑動,但小的黏膜下肌瘤卻易被滑過而漏診,這是診斷性刮宮的不足。巨型宮頸肌瘤宮頸部被拉長,可達10cm以上,子宮被高舉,雖宮腔大小無改變,有時探針須進入15cm方可達宮底,這類子宮肌瘤探查宮腔不容易,需要有一定經驗的醫師來操作,邊探邊分析方可得到正確的判斷。診斷性刮宮另一要求是了解子宮內膜病理性質。對年輕婦女的子宮內膜癌往往是在常規診斷性刮宮后發現。因此,子宮肌瘤術前應將診斷性刮宮列為常規。
以上即是臨床上診斷子宮肌瘤需要做的檢查,一旦發現自己有疑似子宮肌瘤的癥狀出現,一定要到正規醫院進行診斷治療,以免延誤最佳的治療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