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天生愛美,但對于不少的女性來說也會患痔瘡,所以私處痔瘡是件很尷尬和難以啟齒的事情。為了幫助女性朋友盡早盡快辨識,早治療早康復。下面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女性痔瘡怎么診斷。
1.必須問年齡與性別
成年人便血多是內痔、肛裂、炎性腸病等,肛裂出血則多見于年輕婦女和便秘患者,也有不少的女性痔瘡患者。兒童便血多直腸息肉、腸套疊。家族性息肉病多于青春期發病,多為粘液血便。中老年便血則要排除結直腸癌及結腸憩室的可能。痔瘡也可能是內分泌失調引起的。
2.必須考慮伴發癥狀
便血的伴發癥狀對其診斷有著重要的意義。如痢疾、直腸炎癥、直腸癌等便血常伴有肛門下墜、里急后重;內痔、息肉便血則無肛門疼痛;肛裂則伴有肛門疼痛及便秘;肛門直腸損傷造成的便血在近期有注射或手術病史;慢性非特異性結腸炎常伴腹瀉、左下腹隱痛出血性壞死性結腸炎、腸套疊伴有劇烈的腹痛。細菌性痢疾、流行性出血熱、鉤端螺旋體病、阿米巴腸病多起病急,伴有發熱、腹痛。
3.必須辨證候
中醫臨床遣方用藥離不開辨證,而便血的性狀、顏色和量是中醫辨證的主要依據。如《證治匯補》曰:“純下清血者,風也;色如煙塵者,濕也;色暗者,寒也;鮮紅者,熱也。”故便血色鮮紅,為腸風下血;便血晦暗不鮮,為臟毒;大便下血量多色淡,多為氣虛失攝;下血量少、血色深紅、便難、腰酸者,屬肝腎陰虛。
4.必須分便血性狀、出血方式、顏色和出血量
病變部位不同、病種不同,導致的便血情況也不同,臨床一定要仔細詢問、分析患者主訴的病史,對每一個環節都要加以重視,以便快速、準確判斷病變原因及部位,使檢查更有針對性。一般認為3~7ml的出血即可使糞便潛血反應陽性,25~30ml的出血可使糞便呈黑色,100ml的出血可使糞便呈柏油色,肉眼可見的鮮血或血塊多數病變在肛門直腸或乙狀結腸下部。
如女性痔瘡出血呈點滴狀或噴射狀;肛裂則是血附于糞便表面或手紙染血,出血量少;如出血較多,血液在腸腔內貯留,排出時可呈黑色、暗紅色或有血塊。血便相混則多見于上位結腸,血色多暗紅。粘液血便、膿血便常提示大腸有炎癥,多見于潰瘍性結腸炎、痢疾、大腸息肉、阿米巴腸病等,亦可見于結腸癌。
上消化道出血一般為柏油樣黑便,但當出血量多,在1000ml以上,排出較快,4小時左右排出時,則呈暗紅色,甚至為較鮮紅的血便。少量便血一般來源于肛門及直腸、乙狀結腸疾病,如內痔、肛裂、息肉、腫瘤等;大量便血多見于上消化道大出血、急性出血性壞死性結腸炎、大腸血管瘤、結腸血管擴張癥以及痔術后繼發性大出血等。
5.必須問便血的發生和發展過程
不同疾病的便血有其各自的發病特點。內痔、肛裂常在大便后出血;慢性非特異性結腸炎、結腸憩室、阿米巴痢疾、結腸息肉病等常呈反復、間歇性少量便血;中晚期結腸直腸癌可為持續性少量便血。上述病變的便血一般起病均較緩慢,持續時間較長。急性細菌性痢疾、出血性壞死性結腸炎、腸套疊等便血起病均較急。因為便血可由多種疾病造成,故要檢查清楚是何種疾病引起了便血。
女性朋友一旦確認自己有痔瘡方面的癥狀,就要放下羞澀心理、及早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