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宮肌瘤是婦科腫瘤中最為常見的婦科疾病,早期癥狀不明顯,那么子宮肌瘤的發病原因有哪些呢?
1.子宮肌瘤的組織發生 子宮肌瘤的組織起源目前意見尚未一致,有人認為是由未成熟的子宮壁平滑肌細胞增生所產生,也有學者認為是發生于子宮血管壁的平滑肌組織。早在20世紀70年代初,Townsend通過X連鎖的葡萄糖-6-磷酸脫氫酶(glucose-6-phosphatedehydrogenase,G6PD)的同工酶分析發現從同一子宮而來的隨機分布的不同肌瘤的平滑肌細胞都具有完全相同的G6PD電泳類型,這提示這些腫瘤起源于一個單個的肌瘤平滑肌細胞,即每一個子宮肌瘤都是以單細胞起源的。隨后的研究(Mashal RD,1994)是在X染色體上,在雄激素受體基因中,包含三脫氧核苷酸重復的克隆試驗,這個基因座比G6PD同工酶基因座具有高度多態性,這種單克隆試驗與多數肌瘤是單一起源的結果是一致的,故認為子宮肌瘤是衍生于單個肌瘤平滑肌細胞的單克隆腫瘤。多發性子宮肌瘤可能是由于在子宮肌層內多灶性潛伏的細胞所形成的多源性單克隆腫瘤。組織學研究發現生長時期不長的微小子宮肌瘤不但富有含肌絲的成熟平滑肌細胞,而且也發現有似孕18~20周胎兒子宮中見到的未成熟平滑肌細胞,推測人類子宮肌瘤的發生可能是來自子宮內未分化的間葉細胞,在某些病理條件下增生,分化為平滑肌細胞而形成子宮肌瘤的。
2.子宮肌瘤的遺傳學 早在20世紀90年代初Rein就指出體細胞突變是肌瘤形成中的起始事件,體細胞突變包括從點突變到染色體丟失和增多的多種染色體畸變,首先是單克隆起源的體細胞突變,并對突變肌細胞提供一種選擇性生長優勢,其次是多種與肌瘤有關的染色體的重排。細胞遺傳學一致證實子宮肌瘤具有染色體的結構異常,一般認為在子宮肌瘤組織培養中有53.9%~65.6%為正常核型,有34.4%~46.1%為非隨機的染色體異常核型。子宮肌瘤所涉及的畸變染色體常見者為6,7,10,12,14,還有1,2,3,4,5,13,15,22和X,這些染色體或為單一改變或與其他染色體一起改變。常見的畸變區域為7q21-22;12q14-15;14q21-24和6p21。最常見的染色體畸變類型為t(12;14)(q14-q15;q23-24);Tri(12);t(6;10)(p21;q);del(7)(q22q32);del(3)(q),
此外還有del(X);rea(X) (p11-p22);r(1);t(5;12);INV (5;12) INS(3)。子宮肌瘤發現的多種不同類型的染色體重排中,常見的包括易位(t);三體(Tri)和缺失(del),易位能阻斷基因序列或引起融合基因的形成,可能完全取消蛋白的功能或者轉化成功能新穎的嵌合體蛋白。三體多通過增加基因量來增加基因表達,而染色體丟失通常引起基因功能的丟失。存在于子宮肌瘤中不同類型的染色體異常可能預示著腫瘤生長和發展的異質的遺傳學途徑(Gross KL and Morton CC,2001)。
以上就是臨床上對子宮肌瘤的發病原因的解釋,如果您想了解更多關于子宮肌瘤的有關信息,請登錄尋醫問藥社區的腫瘤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