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出現黃疸家長們擔心不已,這時需要家長們及時了解寶寶出現黃疸的原因,在醫生的建議下,及時的用藥,寶寶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下面讓我們針對寶寶黃疸疾病進行的分析,根據寶寶黃疸可以分為四個類型,一起來了解!
臨床上常見有生理性黃疽、母乳性黃疽和新生兒溶血病三種。 由于這三種黃疽的癥狀輕重和對嬰兒的影響不一,必須及時診斷、正確處理。
一、 生理性黃疽
新生兒生理性黃疽是指因其膽紅素代謝尚不完善而引起的暫時性黃疽,并不是由于某些病理因素所致。據有關統計資料報道,約80%的新生兒出生后2-3天會出現黃疽,但大部分新生兒的生理性黃疽在生后10到14天會自行消退。新生兒生理性黃疽的發生與新生兒膽紅素代謝特點有關。
二、母乳性黃疽
母乳是新生兒最理想的天然食物,然而,有的孩子吃了母乳后會出現黃疽,停喂母乳后黃疽便逐漸消失,醫學上將這種吃母乳引起的黃疽,稱為母乳性黃疽。
母乳性黃疽的發病率并不低。 據國外報道,新生兒的母乳性黃疽約占全部出生新生兒的1.3%,占所有母乳喂養兒的2.4%。 其病因與患兒母親乳汁中含有一種名叫3-2孕烷二醇的激素有關。 這種激素能抑制肝臟中膽紅素葡萄糖醛酸轉移酶的活力,阻礙對膽紅素的及時處理,使血液中總膽紅素大量增加,再加上新生嬰兒肝臟功能發育不完善,酶的合成功能比較有限,不能有效地結合、輸送和排泄膽紅素,致使全身皮膚和鞏膜出現黃疽。
三、新生兒溶血病
新生兒溶血病,是指因母嬰血型不合,母親的血型抗體通過胎盤進人胎兒體內引起胎兒、新生兒紅細胞破壞而造成的一種溶血病。 人類的血型系統有26種之多,雖然有多種系統可發生新生兒溶血病,但以A、B、O、Rh血型系統的血型不合引起的溶血病最常見。A、B、O血型不合溶血病:人的AB() 血型系統中,有A 型、B 型、O 型和AB 型四種血型。
四、核黃疽
核黃疽,又稱膽紅素腦病,是指未結合膽紅素通過血腦屏障引起腦組織病理性損害的一種疾病,主要見于新生兒 ,以致病人出現肌張力增高、發熱、驚厥、呼吸不規則,嚴重者可造成死亡。
新生兒由于溶血等原因,造成體內未結合膽紅素(指未和白蛋白結合的膽紅素) 大量增高, 當達到一定濃度(> 342 5mol/L)時,即可有大量脂溶性的未結合膽紅素通過血腦屏障,進人腦組織,使腦細胞線粒體的氧化磷酸化的解偶聯作用發生障礙。腦細胞因能量產生不足而變性壞死,其中以大腦基底神經節、下丘腦及第四腦室底部黃染最明顯,故稱為核黃疽。
希望通過我們上面的介紹,讓媽媽們及時的了解寶寶黃疸的癥狀,根據寶寶病癥及時的治療,相信在正規的醫院和專業醫生的治療下,寶寶一定會很好的遠離黃疸困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