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出招治療新生寶寶的“黃疸”!新生寶寶一般都常出現黃疸,如何治療消退黃疸,除了西醫照燈外,中醫也有很好的對策,灌腸、沐浴、敷臍等等,都能夠治療新生兒黃疸。
新生兒黃疸是指新生兒時期由于膽紅素代謝異常引起血中膽紅素水平升高而出現皮膚、鞏膜及黏膜黃染的臨床癥狀。包括生理性與病理性兩種,后者又稱高膽紅素血癥。本病發生多少與種族、地區、胎齡、喂養方式有關。如東方人高于西方人,早產兒多于足月兒,母乳喂養兒多于人工喂養兒。
中醫稱為“胎黃”、“胎疸”,是指以皮膚黃、目黃、小便黃為特征的一種病癥。
經驗方
1.消黃湯
[藥物組成]茵陳6克,川黃柏6克,山梔子6克,條黃芩6克,川黃連3克,生大黃1克。
[功效]清熱利濕,解毒消黃。
[適應證]適用于本病濕熱熏蒸型黃疽。
[用法用量]水煎濃縮至20毫升頻服。
2.利膽湯
[藥物組成]茵陳6克,蒲公英5克,茯苓5克,郁金3克,天花粉3克,澤瀉3克,梔子3克,生甘草1克。
[功效]清熱利濕,利膽退黃。
[適應證]適用于本病濕熱發黃證。
[用法用量]每日一劑,分3次服。
3.茵陳茅根湯
[藥物組成]茵陳6克,白茅根5克,車前草6克。
[功效]清熱利濕,利膽退黃。
[適應證]適用于本病濕熱發黃證。
[用法用量]水煎30毫升,分次喂服,每日一劑。
4.曹頌昭經驗方——疏利清化湯
[藥物組成]茵陳12克,金錢草15克,焦梔子6克,廣郁金6克,赤芍藥6克,白芍藥6克,醋柴胡5克,雞內金5克,石打穿l0克,豬苓l0克,茯苓10克。
[功效]清熱利濕,利膽退黃。
[適應證]適用于本病濕熱發黃證。
[用法用量]水煎取汁100~150毫升,分次喂服,每日一劑。
[臨床應用]肝大明顯者,加丹參、牡丹皮、莪術各10克。
適宜技術
1.外敷法
茵陳、梔子、大黃、芒硝各15克,杏仁6克,郁金、白茅根、車前子、牡丹皮、巴豆霜各l0克,豆豉20克。共煎湯,用紗布蘸藥液熱敷。用于濕熱內蘊型和氣血瘀滯型。
2.灌腸法
茵陳、梔子、大黃、甘草各l0克煎湯,濃煎取汁40毫升,每次20毫升保留灌腸,每日一次。
3.沐浴法
大黃、梔子、黃柏、芒硝各10克。共煎取汁1000毫升,擦洗患兒全身,一日兩次,3日一療程。用于濕熱內蘊型。
4.推拿法
方法一:取心俞、膈俞穴,每日兩次,一周為一療程。
方法二:按壓膽囊穴,每日兩次,每次3分鐘。
5.敷臍法
茵陳、梔子、大黃、芒硝各30克,杏仁6克,常山、鱉甲、巴豆霜各12克,豆豉60克。將上藥加水共煎湯去渣,用紗布蘸藥液熱敷臍部,每次15分鐘,每日3~4次,3日為一療程。
中醫出招治療新生寶寶的“黃疸”!以上從中醫方面更好的介紹如何治療寶寶黃疸,希望對家長朋友們有一定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