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雖然我們的生活條件好了,可是小兒腦癱患者的比例逐年增加,如何讓患者能早日康復,對于小兒腦癱患者,很多家長認為治愈好疾病就可以了,但是專家提醒,在治療的同時對于患兒的康復運動訓練也是非常重要的。那么我們來看看腦癱患兒的康復訓練有哪些呢?
一、頭部控制的訓練嬰幼兒發育期學會抬頭是學會其它活動的主要前提。訓練時可扶住患兒頭部兩側,使頭部能穩定地保持在直立的正中位。在坐位的大部分時間,頭部習慣于保持正確的姿勢時,可使患兒軀干前傾,兩側傾斜,讓他學會頭部的控制,保持頭部穩定。
二、軀干和下肢功能訓練翻,坐,爬,站,走是嬰幼兒正常運動發育的各個階段,學習和掌握這些基本運動,可以逐漸轉化為日常生活中的復雜性功能性動作。
訓練翻身時,先叫患兒全身放松,以臀部為支點,協助一側肢體抬離床面,從一邊翻到另一邊。
坐位訓練中,首先教患兒用手撐著坐,然后無支撐坐,逐步過渡到坐下可拿身邊的玩具,仍能保持坐位平衡。
患兒爬行訓練中,家長可在患兒的肩,肘,髖,膝部給予適當的支持,鼓勵患兒向前爬行。
跪位有助于站立,訓練時可先讓患兒坐在自己的腳跟上,在家長支持下,將髖部伸直,并訓練跪位平衡。
站立前準備,患兒坐位下,教他身體前傾,向下壓他的膝,練習抬起放下臀部。站立訓練時,可先實行捆綁站,用寬布帶捆住患兒的胸部和雙膝,每次捆站半小時。待肌力提高后讓患兒練習扶椅子站,逐步過渡到靠墻站,扶墻站,最終達到獨立站。獨站訓練時應讓患兒背離墻20公分,扶著患兒的髖部,讓他保持頭部正中位,上身平直,兩腿分開,雙腳掌平放于地面,短暫松手再扶,逐漸引導患兒信心加強。
當患兒能獨自站立時,進行行走訓練。開始需父母幫助行走,可采用牽患兒衣領或扶住患兒髖部協助行走的方式,有的患兒需要用夾板固定或助行器幫助行走。獨立行走時患兒步態蹣跚,雙腳分開過大,手腳不協調,必須進行步態矯正訓練,注意一定要求先邁小步。
三、上肢和手的功能訓練最好在一個穩定的姿勢下進行,著重是糾正腦癱患兒上肢的痙攣模式。可一手抓住患兒肘的外側,一手握住患兒的手,將他的手臂上舉和外展。使肩外旋和肘伸直,掌心向上。鼓勵患兒將他的雙手拿到胸前,玩耍手指,抓握各種不同形狀,不同顏色的玩具。
四、語言訓練要從較容易的音開始教起,訓練者的口形要大,音量要大,要帶有表情和動作。逐步教會患兒會說自已和家人的名字。要引發患兒的興趣,用卡片畫的形式讓患兒看圖學說。或者用與患兒做游戲的形式,在娛樂中教會患兒開口講話。
通過我們對以上幾種比較重要的小兒腦癱康復訓練的介紹,相信家長已經了解了,希望患兒家長們能抽出一些時間認真學習這方面的知識,在積極治療小兒腦癱疾病的同時多陪患兒進行康復訓練,祝所有的小兒腦癱患者都能早日恢復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