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炎的發生情況有很多,而且常見的情況跟我們的日常生活有關系,有的是因為氣溫降低有的是因為接觸了花粉或者是螨蟲的情況造成的,鼻炎的常見的情況就是噴嚏和流鼻涕的情況,中醫也是可以治療鼻炎的,那么中醫是怎么治療鼻炎的呢?
中醫醫治變應性鼻炎效果如何呢?什么是變應性鼻炎呢?在日常生活中,有些人會因氣溫變冷或接觸了花粉、螨蟲而出現噴嚏、流鼻涕等癥狀,這就是過敏性鼻炎。醫學上稱其為變態反應性鼻炎。
引起過敏性鼻炎的外因有花粉、病毒、寄生蟲及寒冷等致敏原。但關鍵是內因。由于生活環境、飲食等因素的變化,致使脾胃受傷,出現濕氣內生、食欲減退、大便軟溏、腰部酸軟和易疲倦癥狀。其次是與肺的關系。
中醫醫治變應性鼻炎
中醫認為,脾胃為肺之母,“肺主氣”,其氣來源于大自然的空氣及飲食的水谷之精氣,通過脾胃轉化作用運輸到肺。脾胃虛弱,首先影響肺,為母的脾胃虛弱,水谷之精氣不升,為“子”的肺亦變虛弱,所以出現流清涕等肺氣虛癥狀。根據《難經》中“虛則補其母”的治療原則,宜調補中焦、和解營衛。
自擬人參散,組成為:人參7.5克,白術、干姜各10克,甘草6克,二甲亞砜0.2克。方中人參補氣益脾,白術健脾去濕,干姜溫中散寒,甘草和中補土,整個方劑的作用為溫補脾胃。二甲亞砜為極性溶媒和透皮劑,可溶解多種藥物成分,并將其透入皮內便于吸收。因此用藥后,能恢復脾胃陽氣,增加食欲,使大便正常,脾氣得升,水谷之精氣上輸于肺,肺氣得以正常散布,肺氣虛癥狀消失,過敏性鼻炎也隨之痊愈。所以用人參散可謂“對癥下藥”。
肚臍稱神闕穴。中醫認為“臍與諸經百脈相通”,藥物循經可直達病所發揮作用。以現代醫學觀點來看,肚臍皮下脂肪少,表面角質層薄,兩側有腹壁下動脈,并有豐富的毛細血管網,藥物易吸收,其吸收量遠比其他給藥途徑小,所以比較安全。用藥時可將方中四味中藥研成粗粉,再將二甲亞砜加適量水(冬季用溫水),加入藥粉中和勻,做成藥餅,敷于臍部,用活血止痛膏固定,孕婦可用膠布(氧化鋅橡皮膏)或敷料、繃帶固定。一日或隔日換藥一次,一般無不良反應發生。兒童皮膚嬌嫩,應縮短貼敷時間或用無刺激、透氣性好的包扎材料。
凡因脾胃虛弱而致肺氣虛的過敏性鼻炎總者不妨一試,一般經過1-4周可獲治愈或明顯好轉。為控制發作時的癥狀,除避開致敏源外,可口服阿司咪唑(息斯敏),成人一日一次,一次10毫克(1片)。
以上的這些內容介紹我想你已經對中醫治療鼻炎有一定的了解了,現在你還在為鼻炎的治療而苦惱嗎?中醫治療鼻炎的效果還是不錯的,以上的這些內容希望對你有一定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