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腎炎是病因多樣,病理形態不同,而臨床表現相似的一組腎小球疾病,它們共同的表現是水腫、高血壓和尿異常改變。
(1)水腫: 在整個疾病的過程中,大多數患者會出現不同程度的水腫。水腫程度可輕可重,輕者僅早晨起床后發現眼眶周圍、面部腫脹或午后雙下肢踝部出現水腫。嚴重的患者,可出現全身水腫。然而也有極少數患者,在整個病程中始終不出現水腫,往往容易被忽視。
(2)高血壓:有些患者是以高血壓癥狀來醫院求治的,醫生要他們化驗小便后,才知道是慢性腎炎引起的血壓升高。對慢性腎炎患者來說,高血壓的發生是一個遲早的過程,其血壓升高可以是持續性的,也可以間歇出現,并以舒張壓升高(高于12.7kPa)為特點高血壓的程度也有很大的個體差異,輕者僅18。7—21。3/12。7—13。3kPa,嚴重者甚至可以超過26.7/14.7kPa。
(3)尿異常改變:尿異常幾乎是慢性腎炎患者必有的現象,包括尿量變化和鏡檢的異常。有水腫的患者會出現尿量減少,且水腫程度越重,尿量減少越明顯,無水腫患者尿量多數正常。當患者腎臟受到嚴重損害,尿的濃縮一—稀釋功能發生障礙后,還會出現夜尿量增多和尿比重下降等現象。把慢性腎炎患者的尿液放到顯微鏡下觀察,可以發現幾乎所有的患者都有蛋白尿,尿蛋白的含量不等,可以從(±)到(++++)。在尿沉渣中可以見到程度不等紅細胞、白細胞、顆粒管型、透明管型。當急性發作時,可有明顯的血尿,甚至出現肉眼血尿。除此之外,慢性腎炎患者還會出現頭暈失眠、神疲納差,不耐疲勞、程度不等的貧血等臨床癥狀。
慢性腎炎患者的自我保健,除飲食調節外,還有以下幾方面:
(1)正確對待疾病,保持樂觀情緒:由于慢性腎炎病人患病時間長,病情常反復,治療又缺乏有效方法,故使得不少患者容易煩躁不安、悲觀失望、甚至產生自暴自棄情緒,這會直接損害患者身心健康,影響病情。俗話說“三分靠醫,七分靠養”,保持樂觀情緒極為重要。如能不斷自我調節,使精神神經始終處于穩定狀態,將有利于疾病康復。
(2)要注意自我保護,預防感染:任何感染都會加重腎炎病情。慢性腎炎患者機體抵抗力低,很容易感染,故應認真預防。感染部位常在呼吸道、泌尿系及皮膚,所以要避免受涼。在感冒流行季節不去公共場所,并注意口腔、會陰及皮膚等處清潔。如有感染前驅癥狀發生,就應立即就醫,及時治療,切莫拖延。
(3)要有適當體力活動,又要避免過勞:不少慢性腎炎患者都有這樣經驗,當體力活動過多時,尿蛋白和(或)血尿即增重,而休息后,尤其臥床休息后即好轉。但是慢性腎炎患者絕不應長期臥床休息。如果長期不進行適度體力活動及社交活動,對身心健康肯定不利,會致使體質及抗病力進一步下降。所以,慢性腎炎患者要摸索出一套適合于自己的生活制度,每日均有適度活動而又不致勞累,勞逸結合,以增進體質,有利腎病康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