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黃疸是一種非常常見的新生兒疾病,新生家長們對此應有所了解。新生兒黃疸分為哪幾類?新生兒黃疸如何治療?下面小編就來詳細解答這些問題。
一、新生兒黃疸有哪幾種分類?
1.生理性黃疸:由于新生兒膽紅素代謝的特點,新生兒生后無論是足月兒還是早產兒大部分(60-80%)于生后2--5天在眼白(鞏膜)面部及軀干皮膚,可見輕度黃染,患兒體溫正常,食奶好。足月兒于生后10--14天黃染消退,早產后可延遲至3--4周消退。目前血清膽紅素早產兒<15mg/dl,足月兒<12.9mg/dl,為生理黃疸診斷標準。
2.病理性黃疸:出現下列情況之一均屬于病理性黃疸;
(1)黃疸出現的早,生后24小時之內出現黃疸 (新生兒皮膚血管豐富,易掩蓋黃染,我們肉眼看出的輕度黃染,膽紅素是5mg/dl以上。)
(2)足月兒總膽紅素>12.9mg/dl,早產兒>15mg/dl。
(3)血清總膽紅素,每天升高>5mg/dl。
(4)黃疸消退的慢,足月兒超過二周,早產兒超過四周。
(5)生理性黃疸退而復現。
如何治療新生兒黃疸?
新生兒生理性黃疸:以前認為不必治療,針對目前提倡優生優育,提高人口質量,特別要注意以下幾點:①提前早開奶,加速胎便的排出。②饑餓、缺氧、便秘、脫水、酸中毒、頭顱血腫等可加重生理性黃疸,應給予治療。
高間膽血癥:危害性主要是產生核黃疸,對核黃疸的研究,以往認為間接膽紅素是脂溶性和親脂性的,其為游離狀態,與富含有腦磷脂的腦細胞有親和力,易透過血腦屏障損害神經核而引起核黃疸。
治療措施:傳統方法有:
①光療:適用于任何間接膽紅素血癥,膽紅素>205μmol/L,使用波長420~460mm的藍光(冷光源),可持續或間接照射24~48小時。光照療法治療新生兒黃疸已有40余年歷史,它能有效降低血清膽紅素水平,使用方便,不良反應小,在臨床中得到廣泛應用,至今仍為新生兒黃疸治療的“標準”療法。為使光療發揮最大的療效,臨床使用中比較了不同光源的作用,目前新的光療提議采用氮化鎵發光二極管,它是一鐘高能耐用的光源,可發出高強度窄光譜的藍綠光,而藍綠光的光譜范圍與膽紅素的吸收光譜范圍交迭。此光源降解膽紅素的作用比傳統的藍光冷光源效果好,光療后膽紅素反彈幅度很小。
②藥物治療黃疸的新觀點:應用錫中卟啉治療,其代號為(SnMP)。它是目前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FDA)認可用于臨床惟一的血紅素類似物。血紅素加氧酶(HO)是血紅素代謝產生膽紅素的限速酶,抑制血紅素加氧酶(H0)活性可減少膽紅素的生成,因此在新生兒肝臟對膽紅素處理功能尚未成熟時,使用該藥更具有合理性,錫中卟啉不進入腦組織,安全劑量范圍很寬,在體內不被降解,也不影響肝臟中未結合膽紅素與葡萄糖醛酸的結合及排泄,被SnMP阻斷未能降解的血紅素不會在組織內蓄積,而是被肝臟以原形排入膽道系統經腸道排泄。
用法:一次小劑量注射SnMP 3~5 μmol/kg可維持7~10天左右,而該段時間恰是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發生率最高峰期,所以可在該時期應用注射SnMP以預防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的發生,對應用SnMP治療后達5年的新生兒,隨防未發現嚴重的早期或晚期不良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