頸椎病又稱頸椎綜合征,是頸椎骨關節炎、增生性頸椎炎、頸神經根綜合征、頸椎間盤脫出癥的總稱,是一種以退行性病理改變為基礎的疾患。主要由于頸椎長期勞損、骨質增生,或椎間盤脫出、韌帶增厚,致使頸椎脊髓、神經根或椎動脈受壓,出現一系列功能障礙的臨床綜合征。
表現為頸椎間盤退變本身及其繼發性的一系列病理改變,如椎節失穩、松動;髓核突出或脫出;骨刺形成;韌帶肥厚和繼發的椎管狹窄等,刺激或壓迫了鄰近的神經根、脊髓、椎動脈及頸部交感神經等組織,引起一系列癥狀和體征。
治療頸椎病的針灸療法
(1)頸型頸椎病的針刺治療:風池、大椎、天柱、玉枕、大杼(以上穴位采用補的手法);肩井、頸椎夾脊、手三里、合谷、列缺(以上穴位采用瀉的手法)。
(2)脊髓型頸椎病:百會、風池、后頂、足三里(以上穴位采用補的手法);委中、后溪、大椎、涌泉(以上穴位采用瀉的手法)。
(3)椎動脈型頸椎病:大椎、風池、大杼、足三里等(以上穴位采用補的手法);玉枕、豐隆、合谷、頸椎夾脊等(以上穴位采用瀉的手法)。
(4)神經根型頸椎病:大椎、風池、陽陵泉、大杼等(以上穴位采用補的手法);肩髑、合谷、手三里、委中等(以上穴位采用瀉的手法)。
(5)交感神經型頸椎病:風府、風池、內關、列缺等(以上穴位采用補的手法);頸椎夾脊、大椎、后頂、合谷、涌泉等(以上穴位采用瀉的手法)。
(6)創傷型頸椎病:大杼、風門、風池、百會等(以上穴位采用補的手法);風府、手三里、合谷、委中、陽陵泉等(以上穴位采用瀉的手法)。
(7)延髓型頸椎病:大椎、風池、風府、陽陵泉(以上穴位采用補的手法);大杼、天柱、合谷、豐隆等(以上穴位采用瀉的手法)。
(8)混合型頸椎病:根據混合兼有的類型分別參考以上各類型的穴位進行處方配穴。
治療頸椎病的拔罐法
拔罐法又名吸筒法,古稱角法。這是以一種杯罐作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