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現代人的飲食習慣在改變,攝入粗糧的機會相對減少,飲食精細帶來的后果之一就是容易患有痔瘡。近年來痔瘡的發病率不斷攀升,且年輕化趨勢非常明顯,但是就診率卻偏低。為什么患病不去看醫生?這和大家對痔瘡的認識有誤區存在著很大的關系。
專家指出,患者對待痔瘡治療存在很多的誤區,常見的有以下幾點:
1.痔瘡是小病,可治可不治
這是不少病人的想法,也是患者很多但就診不多的原因。尤其是一些女性患者,不好意思到醫院治療,能忍就忍能拖就拖,這樣只會遷延不愈,失去治療良機。
2.肛門疾病即是痔瘡
臨床上很多患者將便血、疼痛、肛門潮濕、瘙癢等與痔瘡相似的癥狀,就誤當痔瘡治療。實際上肛門疾病有很多種,常見的有痔瘡、肛裂、肛瘺、肛乳頭纖維瘤、肛門尖銳濕疣等等。這些疾病的臨床表現的確有相似之處,但其診斷和治療是完全不同的,尤其危險的是把直腸腫瘤當作痔瘡,拖延、誤治則后果不堪設想。
3.弄點藥調理一下就慢慢好了
許多患者認為痔瘡靠吃藥就能治好,特別相信一些偏方。專家解析:盲目的吃藥不能根本解決,若長時間的亂涂亂吃,不僅會加重病情,還可能會對身體造成一定的傷害。
患有痔瘡久拖不治,危害不小:
痔瘡患者對治療存在很多誤區,造成病情能拖就拖,卻不知痔瘡久拖不治會帶來很多隱患。容易導致肛門功能失常,排便困難;此外肛門膿腫、肛門感染一旦形成,產生出血癥狀,細菌、毒素、膿栓就容易侵入血液引發敗血癥,毒血癥、濃毒血癥;還可引起腰部、骺骨、股后部位疼痛,引起泌尿生殖系統反射性功能紊亂;另外痔瘡與直腸腫瘤最突出的相似癥狀就是便血,不少人把腸腫瘤的出血當作是痔瘡出血,結果延誤治療時機,等到去就醫時往往已是中晚期。如果能夠早診斷、早治療,康復機會是比較大的。
相信大家在閱讀了上面的內容后,對痔瘡的“誤會”會消除了吧。痔瘡的危害不容小覷,患有痔瘡后,不可諱疾忌醫,積極就醫,爭取早日康復才是上策。同時日常生活也要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積極預防痔瘡復發。